如何提高体育课的学习效率,实施有效教学,每位教师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认识。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的毛振明教授认为,任何一项工作都会有效果,可以有正面的效果、反面的效果、大的效果、小的效果、期待中的效果、出乎意料的效果、令人满意的效果等等,而“有效的体育教学”的“有效”却不是泛泛而指的各种效果,而是通过体育教学达到的期待之中的、正面的、足够大的、可以令人满意的解惑和授业之效果。当前,“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教师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课程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现在的体育课堂教学,多数教师都是依据自己的教案开展课堂教学的。教学中,教师们往往不自主地会形成以自己为中心、以教案为中心的课堂,学生的学习仍然是处于被动接受。而目前流行的学案,则是在新课标下,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学习方法特点和心理特点,专门设计给学生看和用的学习方案,具有导读、导思、导做的作用。
一、案例自述
有一次参加教学比赛,上课的对象是高二年级男生(40人),内容是排球正面上手发球,看到上课的任务时心理特别忐忑。一是因为本地区的学生对排球的兴趣远没有篮球、足球高,学生的排球基础不够好;二是正面上手发球对学生抛、击球的协调性,转体挥臂动作的连贯性及击球点的把握都有较高的要求;三是示范动作有难度,如果让学生能看清动作过程,通常可采用多媒体播放慢动作或利用挂图进行教学示范,否则,用排球直接进行示范,学生难以看清动作,没有直观的感受。
在多次参阅教材、各类参考书后,我突然想到文化课教师用学案的方式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为什么体育课不能用学案呢?于是,我也采用了学案,将正面上手发球的学案分为六部份:(1)问题导入,明确目标;(2)自选活动,分组讨论;(3)自主学习,课堂展示;(4)合作探究,共同体验;(5)巩固练习,全面提升;(6)自主调整,归纳总结。并将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事先预习学案内容(毕竟是第一次用学案,效果会怎样,我当时心理也没底)。
第一部分是问题导入,明确目标。上课后,以“你所看到的排球比赛中,有哪些发球方法?”作为问题导入,请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进行交流示范。结果主动要求示范的学生积极性很高,示范发球的方法也很多。接着我明确了本节课重点——学习排球的正面上手发球,并解释学习目标:一是都能说出正面上手发球的动作要领;二是经过学习,能有90%以上的同学能做出正确的发球动作,有60%左右的同学能发球过网;三是练习中能相互帮助、相互探讨、共同提高。(学生纷纷表示,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
第二个部分是自选活动,分组讨论。把学生分成了四组,由各小组长带领对学案上提供的两种准备活动自主选择练习(一路纵队前后传接球接力;成圆形同时传二只球),分散后,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纷纷拿出学案进行研究、选择练习(由于是第一次在体育课使用学案,评委老师们也很惊奇,都凑上前看)。准备活动结束后,我要求学生们根据学案,讨论正面上手发球的动作要领并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动作,看哪个小组的描述最准确。很快,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别进行研读、讨论。只见有的在比划,有的在纠正,场上一片“喧闹”,评委老师们也“东奔西走”。3分钟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交流,在学生们相互的补充下,形成了共识的正面上手发球动作要点:抛一引一转一挥一击一推压。
第三部分是自主学习,课堂展示。根据形成的共识,我将纸质学案简单揉成球状,用“纸球”做了发球的完整示范动作,学生的兴趣马上被推向了高潮,由于“球”的质量轻,下落速度慢,击中的成功率高,而且击打后“球”跑不远,没有危险,学生练习起来很顺手。此时,场地上“乱成一团”,我偷看了评委们,发现他们也学着学生用“纸球”做模仿练习。3分钟后,我停止了练习,组织学生对练习进行评价、分析,接着请学生进行了示范表演,动作做得好的,立即引来一片掌声;动作有问题的,马上有同学进行辅导、纠正。
第四部分是合作探究,共同体验。学生两人一只排球,面对墙壁进行轮换发球。这部分学案中给出了发球的等级评价标准,如发球好的标准是:身体协调用力、击球点在头顶上方、击球后球沿直线飞行等。学生之间根据标准进行互助学习、体验,相互提出存在问题,交流发球的感受,不断改进动作,提高了发球的动作质量。
第五部分是巩固练习,全面提升阶段。学生两人一球隔网进行发球练习,学案中这个部分也提供了发球的自我评定标准:能准确击中球的即为合格;能将球发过网的即为良好;能将球发到对方场地内的就为优秀。学生们跃跃欲试,纷纷投入了练习。一会儿,场上的欢呼声四起,有的是发球过网了,有的是球落入场内了。随着练习的进行,我发现有几个动作掌握较好的学生不“安分”了,他们e0S8WVMkVR+Cuk2ReI+Hzg==做起了起跳大力发球的模仿动作,引起了其他同学的注意。为防止意外出现,我赶紧鸣哨集中,先请那几位学生示范原地正面发球动作,赢得了大家的一片掌声。接着我趁机引导学生:只有把基本动作练习好,才能做出更有威胁的发球动作。然后提出看看有多少同学发球的成功率达到60%以上。一下子,学生的注意力回到了原地发球的成功率上了。
第六部分是自主调整,归纳总结。在学案上要求各小组长负责,自选放松练习动作。学案最后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对正面上手发球的动作进行了提问小结。下课后,看着学生们兴趣盎然地争论着发球的动作时,我想:这节课的任务应该完成了!
二、教学反思
1.好的学案需要认真准备,需要对教材的认真加工和不断提炼,学案的设计既有学生要完成的内容,也有让学生讨论的方面,还有评价的相关标准,让学生沿着学案设计,步步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学习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如果按一般教案的方式,由教师主导这节课的教学,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肯定不高,这也许就是学生自主学习与被动学习的巨大区别吧。
2.学生的能力是无限的,他们有合作、探究的欲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是实现合作探究的前提。教师要把师生关系转化为亲密合作的伙伴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释疑,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争辩。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宽容学生的误见,激励学生的创见,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要仔细研究教材,思索教学策略,借助现有器材(如用“纸球”代替排球),提高学生兴趣。
3.由于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比较理想,也受到了评委们的肯定,所以我对学案教学也有了新的认识。这节课能以学案进行“教学”,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潜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探究,这正是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
4.要重视课堂的组织安排。不能为了体现自主学习,而放任自由。由于是首次运用学案,主要精力用于学案的设计,而轻视了对课堂活动组织合理性的考虑,结果练习中,由于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提高,忽略了安全考虑,学生发球时,有的学生只顾捡球,而被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