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设计是一个包含学段、学年、学期、单元和学时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各层之间环环相扣,既相互依存又相对独立(见图1),从外向内看它们之间是层层包含的关系,学段、学年、学期、单元等计划的制定都是在为课时计划设计更趋系统性、科学性提供服务;反之课时计划的设计则是反馈单元、学期、学年、学段等计划的设计是否系统与科学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整体构建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将各要素进行优化,形成具有系统性、科学性的教学设计,不仅是教学设计的核心任务,也是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本文以具体课时教学设计为例,介绍教学设计的整体构建方式。
一、课时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设计基点不准确,造成教学偏难、过简的现象
目前对教学设计的界定虽有差异,但基本有如下共识:教学设计是在关注学生基础上,将目标、内容、方法、过程、评价等要素通过优化形成的系统方案。上述要素之间相互影响,任何一个方面出现了偏差,都会造成不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况。
(二)评价与教学目标的设计不协同,造成其功能与价值没能得到充分体现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设计的闭合环节,应该与教学目标的制定同步构建。由于它们对教学实施具有导向作用,所以在设计时既要思考目标的可评价性,又要注重评价的可操作性。单元计划设计中各课时的教学目标已经确定,进行课时教学设计时只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即可,教学评价亦是如此。由于在日常教学中,教学设计存在评价与教学目标没有同步设计的问题,才会出现诸多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对如何制定可评价、可实施的教学目标进行研究的情况。同时还要认识到教学评价不仅是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并且评价的诊断性功能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调整学习方案,更有利于教师调整教学。
(三)教学方法与实施内容未能达成系统性,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
在日常教学中,由于忽视学生的学习基础,选择的教学方法与实施内容使学生难以接受;设计者没有分析所选择的教学方法与实施内容对目标的达成度是否有效,与其它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割裂教学实施手段与实际练习内容的逻辑关系,练习内容之间本身的层次关系不明确,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也时有发生。
二、实例分析
水平二、三年级单元教学——“提高短距离跑的速度”,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提高奔跑能力的练习方法”。
教材:“小猫抓老鼠”。
(一)课时教学设计中各要素定位
1.教学目标:将单元计划所制定的课时目标,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
2.教学内容:根据单元计划的教学内容安排,必要时也可调整。
3.教材选择:选择既符合教学目标又承载教学内容;适宜学生学习基础、学校教学条件的教材。
4.教学评价:以能促进学生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为基点,发挥评价的诊断性功能,帮助师生了解各自在课堂上的不足,为调整教学方案提供依据。
5.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的选择:选择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
6.器材与场地:在安全的基础上,选择不仅为教学提供必要的条件,更有助于情境创设的器材和教学场地。
(二)运用整体构建方式优化教学设计的过程
1.分析目标,整体构建教学目标与学习评价
将教学目标与学习评价进行整体构建,是优化教学设计的重要步骤。适宜的教学评价可以使课时教学目标更具有可评价性和操作性,同时教学评价对教学也具有指导性和实效性。(见表1)
分析:评价指向是依据教学步骤对教学目标的分解而形成的;而评价内容是依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的实际完成情况来制定的;在这个评价的过程中把学生学习能力、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演变为外显行为,为评价的可操作性提供条件。它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更有助于教师发现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2.基于学情,整体构建教材与教学方法
教材:“小猫抓老鼠”。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分析: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提高奔跑能力的练习方法”。首先,
“跑”作为人体基本能力之一,在教学中对于各种不同形式的跑,教师都可以作为“提高奔跑能力的练习方法”的载体;其次,《猫和老鼠》是该年龄段学生最喜爱的动画片,学生对该故事场景的了解达到了非常熟悉的程度,选择“小猫抓老鼠”为教材,是建立在学生已经获得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学生很容易进入教学情境;第三,选用“猫抓老鼠”作为教材,能很好地让学生在“跑玩”的过程中学会“提高奔跑能力的练习方法”。这样就有效地把教材和教法融合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达到“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效果。
3.围绕目标,整体构建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实施手段与内容
本课时为了让学生完成“掌握1-2种提高奔跑能力的方法”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选择了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形成既能达成教学目标,又能体现课堂教学的整体性,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1:教师通过语言设置情境,欢迎大家都来报名参加“小猫捕鼠队”:①引导学生模仿小猫的日常生活习性:玩耍、嬉戏、睡觉、进餐;②组织学生进行队列练习:快快集合;③小猫学本领(提高奔跑能力的练习方法主要学习过程);④游戏“争当捕鼠小英雄”;⑤放松活动:“小猫戏鼠”。
分析:这个教学过程一直是围绕整个故事情节开展设计的,其中的“学、练、用”环环相扣,实施内容的层次关系清晰,教学过程呈现连贯性与整体性。
教学过程2: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独立地设计“对准目标跑”(直线跑)场地并练习;观察教师与体育骨干的现场模拟,与同伴一起设计出两人一组的快速启动跑(追物跑)、折返跑的场地并练习;指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设计出曲线跑的练习场地并练习。
分析:该设计将多种学习方式植入到“小猫学本领”的情境之中,学生从中获得思考、合作、学练的过程体验。而此时教师的教是启发、模拟和指导等方式,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空间。
教学过程3:“引导学生模仿小猫玩耍、嬉戏、睡觉、进餐等日常生活习性”而进行的设计思路:一是让学生更好的进入情境;=是在模仿小猫的习性过程中活动身体,做好运动前必要的准备活动。
“队列练习:快快集合”的设计构思:由于本课要求学生只有遵守活动规则,才能保障后面所设计的步骤能有序、有效开展。所以从一开始,就通过“队列快快集合”为载体,要求学生做到快、静、齐进行练习。其内在的关系表现在“在情境中增强学生对队列练习的兴趣,在情境角色扮演中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识,为后面的教学服务。”
分析:要形成优化的教学设计方案,不仅要关注形式上的优化,更要关注实施手段与内容所组成的教学环节的内在关系,为整体或主要内容的学习发挥服务作用,整体构建设计方式最大的特点就在此。
4.依据实际,整体构建教学器材与场地
本课器材是用短袜子里装上一张捏成椭圆形的报纸,将袜子打个结拉成“老鼠”的尾巴,结合篮球场画出大小不同的“粮仓”,形成教学场地。它们不仅为教学提供必要的条件,更有助于情境的创设。
(三)整体构建思路下形成的教案格式(表2)
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对组成教案的各个要素延续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但在“练习次数”的设计上,是遵循动作技术形成的规律而设计,它指向教师要研究动作形成与发展的规律,从而能够在有限教学时间内给学生提供相对精确的指导。在日常教学中,通常会遇到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在进行同一内容的学习时,由于学生不一样,教学效果也有差异。“调整方案”一栏是在遵循教学设计灵活运用的原则下形成,它让设计者关注到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具体化。
三、结论与思考
通过案例分析得出,整体构建的教学设计方式是建立在关注学生的发展及教学实效性基础上,将相关要素的关系趋向系统化、科学化,从内在关系上形成一个更加紧密的整体设计,从而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无定法”,在教学设计中也同样没有一种能够适宜所有条件的教学设计,只有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教学设计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给出的不是教学设计中的范本,而是一个思考的方向,体育教学设计在针对原则与相关要素进行优化的前提下,相同内容的教学可以呈现出不同类型的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体育教学》编辑部,众说纷纭,共话观摩——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课《体操一箱上前滚翻及障碍接力游戏》有感[J],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