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跨栏跑》(水平五)课有感

2011-12-29 00:00:00李定琛
体育教学 2011年10期


  我喜欢看年轻教师的课,就如这次全国《十城市》体育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我看到了兰州市第六十中学年轻的张潇老师的(水平五)《跨栏跑》课,置身于她的课堂,我似乎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
  一、教材把握准确。准确把握教材,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张潇老师对跨栏动作的细致讲解与示范,说明她有一定的教材把握能力。如此课,张潇老师通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学习跨栏跑动作时,从走动中过渡到慢跑,从摆动腿练习过渡到起跨腿栏侧过栏练习,从分层到完整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模仿、尝试和深层体验动作等活动,来理解跨栏跑动作的概念,建立完整动作概念意向,而不是出现动作概念定义讲解,实现真正的理解,这是符合新课标理念的。
  二、师生关系融洽。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才会充满活力。知识的传授不是强制,而是在学生自我探究活动中的感悟与认知。张潇老师在她的课堂上“以生为本”,体现了师生民主、平等的地位,语言真实自然,她把“激励、赏识、尊重学生”的教学理念贯穿其中,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如其分,师生互动,交往自然、和谐、融洽。
  当然,细细品味这堂《跨栏跑》课学生的表现,知识的探究,小组的合作以及知识的生成等,也反映了老师在吃透教材、铨释教材、环节设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应该在以下两方面努力:
  一是对新课标的学习与领会,对全套教材的通读与理解,对学生心理在课堂上的变化的了解,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的把握,学生练习运动强度的预计,以及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等方面有待提高。作为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更注重培养小干部的带头作用,教师在教学环节设计时如何突出了一个“活”字,还需进一步设计一些学练过程的激励性语言,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相结合,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有效习得锻炼;
  二是课堂教学如何体现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差异的问题。常常以个人发言代替全组,以部分人学会代表全班成果,在组织教学中如何有效反馈,及时关注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使他们当堂学会,避免产生新的差生,这是落实有效教学的关键,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探讨。
  
  (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3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