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对学生网瘾现象的干预策略研究

2011-12-29 00:00:00严亮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1年10期


  〔摘要〕初中生在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诸多方便与乐趣的同时,其身心也承受着网络负面效应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建设、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家长学校建设来探求构建初中生绿色网络环境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上网成瘾;学校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1)10-0020-03
  
  随着网络的普及,中学生已经成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对初中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每个软件都有其优点,每个网站也都有其可取之处。但过于依赖电脑和网络,非但不能促进学生认知上的发展,反而会限制他们的创意和思考空间。如任其沉迷其中,结果只能是荒废学业,被动地受电脑和网络的支配。
  美国心理学家Young认为,上网成瘾者可能具有以下特征:出现戒断症状,如果一段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不上网,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时刻担心自己错过什么。许多学者通过调查,认为上网成瘾是一种心理疾病,上网成瘾者沉溺于网上互动游戏,忽视了现实生活的存在,开始时是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而后发展成为躯体上的依赖,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疲乏无力,食欲不振,从而影响身体健康,引发各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南方都市报》报道,2009年4月7日,深圳市光明新区某学校的一名初二年级学生,因清明节假期内连续三天在黑网吧上网,体力严重透支而猝死。
  一、初中生上网情况调查结果
  两年前,我们以深圳市公明中学学生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学校初一、初二、初三共6个班,计310名学生为被试。其中男生157人,女生153人。派发问卷310份,回收304份(回收率为98.1%),其中有效问卷286份(问卷有效率为94.1%)。回收问卷中,男生146人(51%),女生140人(49%)。
  问卷由雷雳、杨洋于2007年编制,共38个项目,分为六个维度,分别为突显性、耐受性、强迫性上网、心境改变、社交抚慰、消极后果。采用5点记分法,量表信效度良好。量表中以平均得分小于3分为正常群体,等于或大于3分小于3.15分为上网成瘾边缘群体,等于或大于3.15分为上网成瘾群体。
  我们将收集的数据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表1 上网成瘾男女生分布情况
  
  
  
  
  
  
  由表1可知,男生的上网成瘾者在男生中的比例为11.6%,女生上网成瘾者在女生中的比例为5.0%;总体上网成瘾检出率为8.4%。经卡方检验结果表明,网络成瘾的性别差异显著 χ2(1,284)=8.74,p=.013<.05。
  表2 上网成瘾者与非成瘾者的网龄与每周上网时间比较
  
  
  
  
  
  注:***p<.001
  由表2可以看出,上网成瘾群体与非成瘾群体之间的网龄和周上网时间差异显著,上网成瘾群体显著高于非成瘾群体。
  表3 上网成瘾与非上网成瘾群体的上网目的及地点比较
  
  
  
  
  
  
  
  
  
  
  
  
  
  注:*p<.05,**p<.01
  由表3可以看出,上网成瘾群体与非成瘾群体的上网目的存在一定差异,主要集中在玩游戏和收集喜欢的东西两方面。上网成瘾群体比非上网成瘾群体更喜欢玩游戏,或者更乐于收集喜欢的东西。而在聊天、收发邮件和查找学习资料几个方面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二、分析与讨论
  1. 本次总体上网成瘾检出率为8.4%,表明初中生网络成瘾情况较严重,究其原因可能是:
  第一,深圳公明地区处于城乡结合部,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化变迁中,人们普遍处于身份转变的心理焦虑中,广大初中生因现实人际关系矛盾,常常处于不良情绪的状态中。
  第二,公明中学学生家长的构成情况为:一是洗脚上田的农民(现在称“市民”),二是外来劳务工。前者习惯以奖代教、以钱代教;后者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父亲功能”缺失或不足的现象严重。
  2. 本次研究中,男生的上网成瘾率比女生高(见表1),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符。这可能因为:男生更富好奇心和冒险情神,女生更为稳健保守,因此,男生往往更易于被网上的新鲜事物所吸引;初中时期的男生思维较为活跃,自制能力较差,好动,喜欢玩刺激的游戏,女生则自控能力较好,好静,不太喜欢刺激的电脑游戏。
  3.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上网成瘾者的上网时间明显高于非成瘾者。而表3中的数据则表明,成瘾者与非成瘾者上网的方式和目的具有差异。上网成瘾者更喜欢在网吧上网,可能是由于网吧里人人都全情投入网络,或者游戏中的氛围让他们迷失了自我,从而沉浸其中。其次,在网吧上网没有家长、教师的干预,学生感觉更自由。再者,成瘾者上网通常是想玩游戏或者收集自己喜欢的东西,表现了他们的一种寻求刺激和渴望成功的欲望。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学校学习生活过于单调,并且得不到自己想要得到的鼓励或者肯定,只好在网络中寻求满足。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除了从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进行引导外,还应从以下诸方面进行干预。
  三、干预策略研究
  1. 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处在迅速成长之中,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需要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尤其是那些已经上网成瘾或者处于上网成瘾边缘的学生,更加需要心理健康的指导。因此,在学校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防止学生上网成瘾的重要举措。
  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与其身体健康、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一同发展,人文与科学的教学又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因此 ,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地融入各学科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是一个既不脱离教育教学实际、又能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最佳选择。
  在课程计划中设置心理健康课。学校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进程,通过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出现的心理困惑。心理健康课堂教给学生调节人际关系和自我心理调节的技巧,以促进学生与他人和谐相处、有效交流,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健全人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
  重视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班主任在授课之余还承担着管理班级的任务,有较多的时间和学生在一起。因此,班主任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有着独特的优势。班主任凭借所掌握的学生家庭信息,基于对学生的连续观察,汇总来自科任教师和学生所反映的信息,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异常举动,做出合理的判断,并运用所掌握的心理健康知识,对学生进行恰当的疏导和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正确处理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心理困惑。
  学校配备专职心理咨询人员。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严谨、科学的工作,它不仅要解决学生的各种心理困惑、心理问题,还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引领学生构建科学的价值观。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能够依照学生身心发展水平,针对不同成长阶段的共性问题,提供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型心理知识讲座;同时还可以接受学生个体及学生家长的心理咨询,并适时组织心理调适活动,从而增强学生自信心,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2. 加强教师心理保健,促动学生全面成长
  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影响。“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德才兼备、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敬重和信任。教师在师生沟通方面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人际交往态度和能力;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会对成长中的学生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加强教师心理保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我校干预初中生上网成瘾的重要策略之一。
  
  激发教师专业成长潜能,全力消除职业倦怠。学校通过创造以人为本的人际环境,辅以校内专业成长培训,并外请高层次专家学者驻校培训,以求综合开发教师的心理潜能和专业能力。例如,我校聘请“NLP与教育整合”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化发展指导,应用脑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将神经语言程式学(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NLP)运用于学生教育实践当中,提升了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借助“强化感受、表象优先、关注内心过程、检测理解层次”的教学标准,帮助教师教育学生,使学生的学科情感和学习成就感得到大幅度提升。该项培训提升了教师的师生沟通能力,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以及教师关注学生的意识;学生自身关于生活、学习的认识也得到教师的尊重,学生重新体验到学习生活的幸福,从而逐步远离网络这一虚拟世界。
  3. 家校互动,优化家教环境
  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与家庭的相互协作。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青春期的许多问题都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如学生与家长间沟通不良导致的强烈的逆反心理;家长的过高期待导致学生厌学情绪;家庭不和睦导致的学生偏激心态或反社会心理;家长对孩子关注不够导致的孩子情感问题等。要达到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目标,就需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进行密切协作。学校要不定期的举办学生家长培训讲座,从而丰富家长关于教育教学、孩子成长的科学认知。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谐亲子关系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影响。大量的事实表明,我国学生上网成瘾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与不健康的亲子关系直接相关。因此,要根除学生上网成瘾的社会诱因,应该从改变其家庭的亲子关系做起。
  其一,父母要从自身做起,成为孩子日常生活的榜样。要戒除学生上网成瘾,家长必须从自身做起,正确使用电脑和网络,开展文雅、高尚、丰富的业余文化活动,给孩子一个正面的引导,使他们对电脑、网络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才能减少他们上网成瘾的机率。
  其二,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时,父母必须采用正确有效的教育方式,特别是对已经上网成瘾的孩子,父母必须坚决杜绝不问青红皂白就打骂、训斥的管教方式,应该同他们真诚地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分析他们之所以成瘾的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常情况下,学校对家长进行讲座式教育,效果往往不尽人意。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是形式不科学,二是内容不恰当。我校尝试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实质性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
  形式革新。我们创造性地运用了源自于美国的“父母效能训练”,不开设大规模的家长讲座,而是进行小团体、沙龙式的“幸福家庭”系列效能训练。每个主题有15-20人参加,半个月进行一次1-2小时的团体训练,在训练之前、之中对小团体的主要带领者——班主任进行前期培训和过程指导。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家长的家教技能提高,训练有效果,而且技能得到连续的提高;二是家庭功能具有反应时间,家庭效能的发挥程度得到反馈。
  内容细化。家庭系统理论研究指出,家庭实现基本功能、完成其基本任务的六个基本方面是:①家庭角色分工;②交流沟通能力;③问题解决能力;④情感反应能力;⑤情感介入能力;⑥行为控制能力。我校从这六个方面入手,按照不同组合进行训练,形成了多个主题沙龙。“幸福家庭”工作坊给我校的“家长学校”带来了全新的变化。
  4. 优化初中生的网络使用环境
  首先,初中生学习电脑技术的动机之一,是为了能更好地上网用QQ聊天和玩网络游戏。如前所述,初中生具有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等青春期心理特征,极容易导致过度使用网络。因此,在对初中生进行网络信息技术教育之前,我校对电脑技术课程进行二次开发,编辑出版了《中学生网络安全读本》,重点补充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内容。
  其次,正确引导学生展示他们的电脑技术,开展班徽设计、网页设计、电脑绘画等制作比赛,结合各学科学习要求进行资料搜集。这些措施因势利导,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在自主参与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应用网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将学生网上聊天、玩网络游戏的兴趣转移到自主学习的轨道上来,让网络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初中生的学习工具和遨游知识天空的助推器。
  实践证明,学校借助以上途径,可以构建初中生绿色网络环境,从而有效地实现初中生上网成瘾的预防和干预。网络像一把双刃刀,既能带给学生丰富的资源,也能使其沉迷其中,甚至上网成瘾。初级中学应该采取积极的干预策略,帮助初中生正确认识网络、了解网络,让网络为我所用,才能实现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系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重庆,400700)
  编辑 / 于 洪 杨 怡 终校 / 何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