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较为完美的体育课

2011-12-29 00:00:00王亚
体育教学 2011年2期


  评委点评:
  
  高雷老师的这堂课有着科学的课堂设计,合理的教学手段,诙谐的教学语言,适宜的运动负荷,这一切造就了一堂较为完美的体育课。
  篮球是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原地运球能力是本堂课的主要目标。为达成这一目标,在课堂上,高雷老师首先通过高低运球,让学生充分熟悉球性;接着,通过抢截游戏让学生充分体验运球中如何保护球。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对篮球运球的基本要求和技能得到充分的体验和锻炼,在不知不觉中初步掌握了运球的基础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原地运球的基本能力,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和传统体育教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有机的融合。
  课堂不能没有笑声,小学体育课更应该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学会竞争,懂得帮助。高雷教师诙谐的口头语言和夸张的肢体语言,让五年级的学生在快乐的课堂学习中充分体验到了运动的魅力,也使得这堂篮球课亮点不断。
  比如:高雷老师设计了先很高的高运球,接着又重心突然下降的低运球,夸张的肢体语言把学生带入了一种要求充分表现的境界,自然地跟着学,一起做,学生的兴奋度和练习热情十分高涨。同时,老师和学生一起练习的环节,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形成课堂融洽的气氛。
  再如:放松活动中,高雷老师设计了把球在身体的各部位滚动的环节。尽管诸如“把球放在小屁屁上转”“把球放在头上转”这种教学语言不够规范,也不够严谨,但在学生的笑声中,身体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放松,起到了非常好的放松作用。
  这是一节好课,体现了高雷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合理的教学手段的运用,适宜的运动负荷,构成了课堂的主要框架,加之教师个人的基本素质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升华。
  
  教研探讨:“高雷镜像”折射出什么?
  夏锦阳
  
  一、“高雷镜像”折射出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能吸引人的力量。它反映着一个人的修养,体现一个人对待自我、他人及社会的一种心理,一种精神,一种态度。
  高雷是一个乐观向上的人。在40位选手共处的几天中,他与同事沟通相融,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他是队伍中的开心果。在赛课前的几分钟里,他领着孩子做游戏,忘我地融入到学生之中,俨然像一个班级中的孩子王。通过他在课上幽默的语言、诙谐的动作,乐于亲近学生、接纳学生的举动,他又是孩子们心目中的大明星。
  高雷是一个超越自我的人。他原是摔跤运动员,肥硕的身体没有阻止他在学校体育事业上的追求。大家都知道参赛不是轻松的事,除了要绞尽脑汁设计,还要承担业内的压力。按理说他三次获得市教学比赛第一名,一次获得省一等奖,就没有必要再登台亮相了,可他像一名优秀拳击手,不到倒下的一瞬间决不放弃。
  高雷是一个自信十足的人。尽管他不具备良好的身材,但在才艺表演时充满了自信与活力,动作潇洒,乐感强烈,给一千多名观摩老师表演了藏舞《欢乐的海洋》,博得全场所有人的掌声与喝彩。在自我介绍时,连续三次大声地喊出“我叫高雷我叫高雷我叫高雷一你们记住了吗?”足见他的自信与底气。
  高雷是一个坚毅刚强的人。12月2日是他们一家人最开心难忘的日子,他们爱情的结晶终于诞生了。为了参加比赛,12月6日他不得不暂别襁褓中的婴儿和身体虚弱的妻子,来南京迎接新的挑战。他天天与甲亢做斗争,每天要喝大剂量的碘药水。不得已他只好每天给家人打个电话,他说要拿个好名次回去献给老婆孩子。
  
  二、“高雷镜像”折射出体育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与灵动
  
  一节成功体育课的必备条件就是体育教师对教材有足够的分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内涵与外延,透析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从而产生灵动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解决篮球课堂控制问题——篮球课学生容易兴奋,课堂难以控制。我们平时会看到不少教师采用“一、二、三,木头人”“我们的明星在哪里,我们的明星在这里”等口诀,来制约学生的随意行为,让学生从“疯动”的行为转入教学的理想状态。高雷采用的口号是根据所教的校情、学情编制了激励性的口号“金陵实小,永争第一;实小五(1),再创辉煌”的办法,有效地控制了课堂中学生“疯动”的行为。
  解决篮球运球重点问题——运球手型正确。小学生容易将运球做成拍球。他采用体验教学法,先让学生尝试拍球,并要求学生拍得“快、慢有节奏,高、低有控制”,学生感觉难以做到。教师再让学生采用运球的办法,同样要求“快、慢有节奏,高、低有控制”,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自己得出运球比拍球更实用有效。这样的安排正如他在设计中所讲到的“来自于学生用之于学生”的教学思路。
  解决篮球运球难点问题——上下肢协调配合。高雷采用的“超级模仿秀:走二步”,让学生向左、右、前、后分别运球走二步的办法,体验运球时的脚下移动。又采用“快乐蹲”在运球中一会儿高运球,一会儿低运球。还采用全班统一节奏,先二人统一节奏,再小组统一节奏,最后全班统一节奏,还让观摩者听声音是否一致的办法来解决上下肢协调的问题,效果非常明显,受到观摩者的一致好评。
  解决篮球运球实战性问题——篮球的基本技术必须在实战中加以应用。他采用了循序渐进的办法:“走二步”运球一“报数”运球一“肢体语言报数:老师用身体做出lO以内的数字,让学生报数”运球一“老师跑位置:老师在学生的活动范围内跑动,让学生找老师不确定的位置”运球一“找朋友:每个同学在班上找到10个朋友,并握手致意”运球一采用“干扰球”运球,学生学习得有兴趣,运用也自如,增强了篮球运球的实战性。
  
  三、“高雷镜像”折射出体育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在高雷的自我介绍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他奉行的教学理念是“享受教学,快乐体育”,此中不难发现享受教学包括教者享受、学生享受双重的目标,快乐体育的对象是学生,实施者是教师。这种以快乐为主线的体育教学风格的形成绝非一日冥思苦想所得,我们在他的教学比赛中找到了很完美的答案。
  准备活动不落俗套,个个“喜笑颜开”。他在设计准备活动时,没有采用规范的准备活动动作,也没有固定做几节操,更没有震耳欲聋的音乐伴奏,他采用的“超级模仿秀”,把擦玻璃的动作演示得惟妙惟肖,从手指动作——眉间细查污渍点,到左右弓步伸展——左右横擦,展腰伸背,再到左右弓步上下按运——左右上下纵擦。老师诙谐的示范表演,学生跟在后面练习,个个“喜笑颜开”。
  学生拿球独具匠心,个个“抚掌大笑”。为了控制拿球一拥而上的混乱场面,他巧妙运用“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让每两个学生进行PK,获胜的去拿球,然后失败的一方再找一个对手PK,获胜的再去拿球,以此类推。精妙处不在前段,而在于他关注到最后一个学生没有人PK的打击,他主动应战,连出数招,难分胜负,最终满足了这位学生的成功欲,学生个个“抚掌大笑”。
  高低运球“本山”随影,个个“乐翻了天”。“快乐蹲”三个字,几乎成了本次赛事中出现频数最高的词组。拿球时,球的底下放了一个有色手圈,作为分组的标志,游戏的口号是“快乐蹲、快乐蹲、快乐蹲完红色(或黄、黑、蓝色中的一种色)蹲”,原本这样做已经够精彩的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像赵本山一样,右手夹着球在学生的四周直腿、大步、高频的走动中喊出“快乐蹲、快乐蹲、快乐蹲完全体蹲”,接连三次“全体蹲”在高雷的心中是不是也像本山一样想着:“看你那小样儿的,还再敢直腿立腰运球?”此时全场师生、观摩教师、评委们个个“乐翻了天”。
  课堂语言幽默诙谐,个个“笑弯了腰”。他说话自信、潇洒、幽默、疯狂、忘我。三个词贯穿全课,灌篮高手的基础训练(准备活动、原地运球)、中级训练(导人防守护球、人球兼顾、干扰运球)和终级训练(移动运球、运球灌篮)。在参与学生练习时,称学生为小胖、二胖,自己是大胖,将自己完全置身于学生的群体中。在最后的放松阶段,采用滚球按摩放松的办法,自己按、相互按,学生玩得已经开很开心了,他接着问“还有哪儿没有按到呀?”学生无语,他说:“还有我们的小屁屁”,此时师生相互按摩“屁股”,场上个个都笑弯了腰。
  
  四、“高雷镜像”折射出体育教师应重视向课堂以外延展
  
  不少地区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地位低,体育课堂教学得不到重视,其原因之一就是现行体59cWaSWPBaShe75C+bhGEg==育教育的功能发挥不充分,没有重视体育除强身健体之外的育心功能。在高雷的课中,让我们感觉到了体育教育功能的强大。
  变着法子培养学生沟通合作的能力。在运球练习中,高老师采用先哨音要求学生运球的节奏要一致,进而让学生用口令喊节奏,最后引导让学生、评委、观摩老师一起听节奏,近40只篮球要让运球的声音一致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听到一致的声音,观摩老师的阵阵掌声给予了学生表现的充分肯定,也加强了课堂环境与课外环境的互动。放松阶段的学生用球自己按摩,然后与同伴相互按摩,这大大提高学生之间相互的沟通与合作。
  想着点子培养学生展示自我的能力。课堂上他发现一个表现不太积极、动作有点儿笨拙的学生积极性不高,他立马和蔼可亲地说“小胖,你能不能为全班展示一下”,小胖子尽力把动作做到极致,全班对他的勇敢展示报以掌声。最后的灌篮高手比赛,学生那才是真的练得欢啊!学生手持活动篮圈,高低自主确定,全班欢呼雀跃,个个生龙活虎,每个学生都体验了一次凡人不敢想象的灌篮成功的自豪,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灌篮的欲望得到实现。
  找准路子强化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就在评委的赞许、老师的满足、学生的快乐、观众的悦动显现颜色的时候,高雷对全班学生说:“同学们:谢谢大家与高老师的配合。我是第一次和你们合作上课,可能也是最后一次,大家要把这次课留在内心的深处,高老师也把你们的表现珍藏在心里。希望大家记住这节篮球课,爱上篮球运动,把课上的表现带到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之中”。写到这里,不得不提一幅感人的场面:在上课后的那些日子里,无论高雷走到哪里,只要是五(1)班的学生看见他,都会大声地与他打招呼,特别是第二天当学生在下课的时候,挤在远离操场的教学楼走廊上,远眺瞧见了高雷在操场上的身影,用那世界上最美的童音、最大的音量,齐声高呼“高老师!”这真让我们所有在场的人羡慕不已,感动不已!
  这节课不仅让学生在快乐中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刻,让评委们在笑声中看完了一节优质的体育课,更让观摩者欣赏了一节值得反思与追求的体育课。
  
  观者感言:返璞归真以趣促学
  孙晓庆
  
  第五届小学体育教学能手比赛中徐州高雷老师所执教的水平三《篮球运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精彩的教学场景似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令人回味无穷。
  高老师在课的设计过程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器材——“篮球”为载体,以最基本的篮球运动方式——“运球”为主线,采用新型的“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运用“来自于学生用之于学生”的教学方式,逐步解决课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达成教学目标,可谓返璞归真、水到渠成。
  他有着风趣的课堂语言与表演才能。因是借班上课他并不能准确喊出学生的姓名,但他却能形神兼备地以给学生绰号的方式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一句“我是大胖、你是小胖”给身体较胖者以亲切感;一句“眼镜兄”解除了带眼镜学生的尴尬;再一句:“小科比”激励着球打得好的学生更加地努力!高老师还利用自身的舞蹈特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的每一个过程中。课的开始部分,他便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让学生跟他学习了一段舞蹈,极具表演天赋的他,扭动着那健硕的身材充满着喜剧的色彩,学生在快乐跟学的同时活动了本节课教学需要运动的手指、肘、肩、腰,膝等主要部位。
  他有着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看老师“手指”“身体造型”说数字;喊英文时的运球抬头看人练习,全方位考验着学生的快速反应;有趣的“快乐蹲”,是技术与色彩、音效的完美结合;小小的电话线发圈,既能定点固定球的位置,又去掉了多次集合的繁琐,节约了大量时间让学生全过程散点主动地去学练,四色发圈的搭配特别有利于学生的分组,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师生间的互动口令与有的放矢的调侃,让练习变得张弛有度;潜移默化的灵动结合更是兼顾了全体;最后配合“灌篮高手”的主题曲,分小组进行了“大灌篮”体验,更是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激情达到了高潮!当然这也是我觉得唯一的疑惑之处,即提高练习难度的体验性练习时间过短。能否再给学生多点时间呢?我以为是完全可能的。我认为如果省去课堂最初阶段的舞蹈沟通环节,只用篮球操来进行热身和专项准备活动,不仅有效而且还能争取到最后练习的时间。
  总之,清晰的教学流程,让人百看不厌;精炼的语言,令人百听不烦。高雷老师真正展现了新课改所要求的“明确的目标,合理的过程,指导巧妙的学法,科学得当的教法,充分挖掘学生主体的学习能力”。这是一堂学生的运动参与度高,技术提高快,情感融入透的体育课,值得我们借鉴与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