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技术创新成为企业竞争的一项内容,企业要进行自主创新,必然要进行项目研发,发生一系列的研发成本。但目前我国企业的研发成本控制方面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从研发成本的时间规划、研发成本项目规划、研发成本的控制手段规划等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在规划控制中要注意克服的一系列问题。
对于企业之间的竞争,迈克尔·波特曾在《竞争论》、《竞争优势》中作出过深刻的阐述,目前竞争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手段。关注近几年企业的竞争,已经由原来的产品、市场之争转向了企业研究开发、技术创新的竞争。增加研究开发的成本,取得技术创新的优势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竞争内容。特别是国家提倡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以来,对于企业碳排放控制技术的研究以及整个价值链的碳排放控制技术成为部分企业研究的热点。但进行技术研发必然伴随大量的研发支出,增加企业的成本。因此,应当协调好技术创新与成本的关系,作好研究开发成本的规划与控制。
一、企业研发成本控制的现状
为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对于企业的研发,国家出台了不少税收优惠政策。自从我们国家对研发的税收优惠政策出台后,各类企业的研发投入都明显增加。从企业研发成本项目,以及相对应的控制手段等方面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研发成本预算没有相应地纳入企业的全面预算
在目前企业的预算体系中,主要有基于组织单位的预算体系以及基于项目的预算体系,二者编制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以组织单位的消耗为基础编制,后者以具体项目的消耗为标准编制预算,最终都反映企业的预算资源投入情况,但是,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没有突出研发成本预算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没有对研发项目作出重点统筹。
(二)研发支出项目复杂、多线并行,成本过高
从企业的研发投入情况看,虽然企业也加大了研发的力度,但是分析研发成本的具体项目时,却发现不少问题,典型的就是研发成本项目过于复杂。主要原因就在于企业为了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将非研发部门的日常经费支出列入研发支出中,将非研发人员的差旅费作为研发人员的差旅费,这样既可以多抵扣研发费用,还可以享受超额抵扣的税收优惠。另外,研发支出的重复性投入问题较为普遍,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导致研发部门费用逐年攀高,但是研发成果却无明显体现。
(三)碳排放控制技术研发成本投入不足
从企业研发成本的投入项目来考察,企业研发投入多关注于企业生产过程成本降低技术,或者改进生产过程中某一局部性的技术,以及新产品开发技术,对于一些关系环境生态、节能环保方面的技术投入不足。目前国家倡导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低碳经济的技术核心是低碳技术,因此,对于碳排放控制技术的研究应当作为企业研发的重点。但是,由于这一类项目投入对于企业而言,一方面短期效益不明显,另一方面国家也没有强制研发的约束,企业管理者对于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理解不到位,导致了对这一类关键的研发项目投入明显不足。
(四)企业研发成本支出的随意性强
在企业,研发成本作为一项酌量性的固定成本,其是否支出、支出金额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企业的项目规划,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管理者的个人决策,这就带来了研发成本支出的随意性问题,使研发成本成为管理者盈余管理的手段。
(五)研发成果的转化过程成本投入不足
技术在研发成功后的重点在于技术的吸收与推广,应该说,技术只有能够应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说某项目技术研发成功。企业有的项目、技术研发成功后,作为研发成本存档后便束之高阁,并没有想到该技术的转化,或者即使有技术的转化,也由于技术转化还需追加一定的成本投入而放弃。
综上所述,研发成本支出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既影响企业技术的进步,又给企业增加了成本的压力。因此,企业应当做好研发成本的规划与控制。
二、企业研发成本的规划与控制
(一)研发成本的时间规划
企业对研发成本的支出,应当作好相应的时间规划,以使企业既能保持技术的进步,又能避免成本的盲目投入。在进行研发成本时间规划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生命周期或者产品生命周期研发投入的安排。任何企业或者产品或者行业都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因此企业应关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反映。对于一件具体的产品,在产品的初创期,企业应投入大量的研发成本,以使产品具有良好的品质,拥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当产品处于成熟期后期,企业应当进行新技术的研发投入或者替代品的研发投入,以保证企业稳定的利润与持续经营。
第二,研发成本支出也应当具有周期性。研发成本的周期性往往企业技术由局部向全面研发而导致。当一项新技术研发成功后,在接下来的相当长的时间对于这项技术的投入只是局部化的技术更新投入,出现了相当的成本投入降低。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全面进步,该项技术局部化的研发已经不能满足生产或市场的需求,需要进行技术的全面更新或者替代技术,因此,在研发成本投入方面又会出现成本的剧增。企业的研发投入就是在局部化研发投入与全面技术革新投入中不断交替,出现了研发成本投入的周期性。因此,企业应关注这一周期性,作好研发成本支出的周期规划。
第三,研发成本支出要关注经济周期对企业经营的冲击。经济疲软时,整个市场状况不景气,企业与其花费大量的资源投入市场,不如将人财物等资源投入到技术进步或更新等研发项目中。因为在经济疲软时,花费较高的成本取得的市场效益并不一定理想。但是如果当经济恢复时,企业在经济疲软时期研发的新技术产品会在市场状况较好时给企业带来倍数的利益,还可以使企业处于暂时性的技术垄断地位。因此在对企业研发成本进行规划时,应对经济周期有一个充分清醒的认识,以使企业能够合理安排研发成本。
(二)作好研发项目的规划与控制
对于企业来说,每年应对研发过程中的项目进行清产与评估,一方面把握企业研究的主要方向以作好研发投入资金的安排;另一方面,全面的项目清查可以使企业停止一些没有研发价值,或者研发结果不可能形成的一些项目的投入,以减少下一年研发成本的重复性投入。在对一些项目停止研发的同时,企业应该增加碳成本控制项目的研发,以使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三)研发成本控制手段的规划与控制
对于财务控制手段的研究,首要集中于事前的预算控制、事中的过程控制与事后业绩考评三个方面。首先,预算手段。目前,预算已成为企业管理中主要的控制手段,编制预算,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对研发项目作出全盘的了解,对于所有的项目应按照其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作出排序,对于每一个已经在研的项目进行预评估,对于一些重要性不强,或者结果风险太高的项目,在进行成本支出预算时,企业要做好投入资源的分配,在项目清查的基础上确定研发成本投放的重点,使预算真正成为控制手段之一。其次,研发过程中的即时控制。对研发过程中的支出控制,要重点控制简单、重复的研发,缩减不必要成本投入。再次,业绩评价的手段。目前的业绩评价主要集中于财务指标,通过一系列财务指标的计算,来衡量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于财务指标以外的关于可持续发展要素的资源、环境等问题,在业绩评价指标中却没有体现出来。因此,应增加企业的业绩评价指标作为研发控制手段。比如将碳排放指标作为企业业绩考核的社会指标之一,该指标既可以横向比较,也可以进行纵向比较。
三、规划研发成本应克服的主要问题
(一)要注意整体研发,克服局部化技术的改进
在企业的研发活动中,由于整体的技术研发所需支付的巨额会使企业望而却步,因此,不少企业专注于局部的技术革新,即关注某个项目、某个环节的技术问题,展开“打补丁式”的技术研发,导致技术的局部化进步。但是从长期看,局部的技术改进不利于企业整体的技术革新,而且研发支出作为一项沉没成本,在技术整体革新时,会导致企业成本的增加。在研发支出规划的过程中,要关注企业整体的技术进步,克服研发技术的局部化,当技术改进存在局部化问题时,要注意克服简单重复的研发和成本投放问题,避免“打补丁式”的技术研发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二)关注研发的长期性、持续性
在关注企业利润与企业研发支出的变动之间的关系时,可以看出若某一会计年度,企业利润状况不佳时,研发支出也会被大量地削减或压缩,利润状况较好时,研发支出又会重新增加。因此,研发支出充当了利润“蓄水池”的作用,也对于企业项目研发极为不利,当利润状况不佳时,由于研发经费的削减,可能导致原本已经接近成功的项目流产。因此,企业应克服企业研发支出的随意性,将研发支出作为企业的一项固定成本,支出要具有持续性。
(三)研发支出要服从企业整体战略
在研发过程中,企业应重点关注企业的战略导向,将研发的重点放在关系企业战略发展的研发项目上,也就是企业“树干型”的研发项目。“树干型”的项目即企业战略发展的项目,但往往此类研发支出的成本过高,导致企业可能维持原有的技术而不进行该类项目的研发。比如,目前企业应树立低碳经济发展的理念,进行低碳排放技术的研发,这是关乎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关乎企业战略的发展项目,在进行研发时,应在企业一般技术项目与低碳技术项目之间作好规划,解决好技术的创新。
(四)研发支出的风险预估
任何一项技术研发,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也就是说研发成果具有外生不确定性。当企业的研发项目的研发期限较长或当企业存在多项研发项目时,应对在研的项目进行风险预估,以确定其风险存在于企业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并同时测评其收益以及社会回报,做好风险与收益之间的选择与成本的平衡。
综上分析,在企业进行研发支出规划时,既要考虑时间的规划,又要进行项目之间的规划,也要考虑研发后的技术创新,这样既可以增加企业的收益,又可以增加社会收益。鉴于目前研发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解决好技术进步的局部化、研发支出的持续性、研发支出的战略性以及研发支出的风险等问题。
基金项目:2010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低碳经济与企业发展战略”(项目批准号:201003009)以及廊坊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武汉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