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稳根:中国首富的治企方略

2011-12-29 00:00:00张雷袁旻
中外企业家 2011年11期


   “三一集团的资产在10万元的时候,是我个人的三一;到了100万元的时候,就是‘企业的三一’;到了100亿时,就该是‘国家的三一’。”梁稳根曾如此描述自己和三一集团的关系。因为三一,他拥有了“中国首富”的美名,如今三一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中国重工业代表。可以说,这个55岁的湖南男人和这家有着22年历史的企业相互成就了彼此。
  
  数十年不变的管理团队
   在三一集团管理层心中,梁稳根是一个“高举理想主义旗帜的追梦人”。据说,他在大学时代就有一个梦想,通过改变中国制造业落后的现状,实现民族复兴之梦。1991年,梁稳根等人将他们的焊接材料厂更名为湖南省三一集团有限公司,意为创造三个“一流”,即“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作出一流贡献”。集团的主业是工程机械装备制造业,主导产品为混凝土机械、挖掘机械、桩工机械、起重机械等。随着集团的几经更名,业务也越做越大。如今拥有6万余名员工的三一集团有限公司年销售额已经超过500亿,足以傲视国内市场,很多产品远销欧洲和日本。在国内,三一建有上海、北京、沈阳、昆山、长沙等五大产业园。在全球,三一有30个海外子公司,业务覆盖150个国家。目前,三一已在美国、德国和印度相继投资建设了工程机械研发制造基地。集团连续获评为世界500强、中国企业500强、《财富》中文版十大“最受赞赏中国公司”、福布斯“中国顶尖企业”、“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等。
   梁稳根常说,是什么造就了今天的三一?是人。一位三一的员工告诉记者,梁稳根治理企业的秘籍之一就是“治人”:重用高端人才、激励普通员工。
   在三一集团的车间里,竖着醒目的标语“四要五不”。“四要”的第一条就是“要尊重员工”;“五不”的第一条就是“不准拉帮结派”,由此可见梁稳根在管理方面的用心。
   三一集团有明显的家族企业性质,梁稳根的很多亲戚都在三一集团任要职。他的弟弟梁正根任总裁助理,主管审计监察工作。儿子梁冶中任集团副总裁、财务总部总监,中国共青团三一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书记。另外,财务、人力资源管理、后勤等多位中层领导都与梁稳根等四位创业元老有亲属关系。
   但家庭成员并不是三一集团的核心构成。一位集团副总裁告诉记者:“梁董最大的魅力就是知人善任,延揽天下之才为我所用。有人说我们是家族企业,但放眼中国,有几个家族化的民营企业会重用职业经理人?梁董对向文波(三一重工总裁)的重用,不是因为他是亲戚或元老,而是因为他有才。”
   三一核心管理团队的稳定,在中国商界是出了名的。从一起下海的唐修国、毛中吾、袁金华,到创业初期加入的周福贵、易小刚、王佐春,再到慢慢做大提拔的向文波和翟登科,“三一八大管理精英”数十年不变。从家庭成员到亲密伙伴,可以说,整个三一高层都对梁稳根十分尊重。他不事必躬亲,但可以将自己的意图最大限度地传递下去。
   西汉“文景之治”时的“削藩制度”也被梁稳根活学活用在了企业中。即便是核心管理层的人,他也会不断将其调动部门。这样既能保持管理团队数量和人员不变,又能使“兵无常将”,避免拉帮结派。
  
  让员工“跳起来摘桃子”
   对待普通员工,梁稳根更是用心。
   2007年4月,梁稳根公布了新的薪酬体系,新入职的本科生起薪3 000元,研究生起薪6 000元。在那年的招聘市场上,提薪效应的好处立即显现。一位招聘人员说:“长沙属于中部城市,不具备地域竞争优势。在校园招聘时,一些我们看上的毕业生几经权衡,最终没有来三一。提薪之后,应聘三一的人马上多了好几倍。”年轻人愿意来三一,还有一个原因是看中了它的“狂妄”。2005年,向文波在当年销售额约50亿元时立下“5年后总销售额达到500亿元”的目标。2008年2月,梁稳根与集团各子公司总经理签下2010年中长期合约,约定2010年销售额若能达到500亿元,各子公司将获得高达7.6亿元的股权奖励。
   “当时,三一还沉浸在销售过百亿的喜悦中,500亿对我们来说像个天文数字。”一位研发人员这样回忆当时的感受。但这7.6亿元股权奖励,就像个娇艳欲滴的桃子,高高挂在眼前。要想摘到,就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
   梁稳根的“桃子”挂得恰到好处。2010年,三一集团实现了500亿元的销售目标,各子公司奖励也如期兑现。原先的“天方夜谭”变成了现在的“创造奇迹”。
   此外,梁稳根设立了“金牌制度”,对员工进行鼓励,并亲自将纯金的奖牌戴在受表彰员工的脖子上。还有一次,一位三一的技术骨干在工作期间患病逝世,梁稳根补偿了其家属数千万元。
   三一集团对员工的吸引力不仅仅限于金钱。梁稳根曾提出“帮助员工成功”的理念,他说:“没有员工的成功不可能有企业的成功。”在三一集团,除了研发经费之外,培训经费也是不封顶的。集团各事业部或子公司每月开展的培训均达到30多场,仅在2011年上半年,就有“现代营销学之父”科特勒、世界精益大师沃麦克等国际顶级专家来访问讲学。三一还投资过亿元,成立了中专类学校——三一机电学校。梁稳根的计划很宏伟:未来将其打造成三一大学。
  
  “过去、现在和将来”
   梁稳根管理三一的主要策略就是“过去、现在和将来”。
   “过去”指的是对三一历史的了解,这甚至被部分人戏称为“洗脑过程”。在梁稳根的老家涟源市茅塘镇有一处“三一陈列馆”,里面的资料和照片讲述了梁稳根将三一从一个小作坊经营成如今全球大企业的过程,充满了励志故事和感人细节。每一位三一集团的新员工在入职前都必须前去参观,进行一整天的讲解教育。一位从三一离职的司机对此颇有感触:“看过三一历史的员工都会由衷产生一种自豪感,为自己是三一人而骄傲。”
   但这种自豪感维持的时间似乎不太长。据记者了解,三一集团内部人员流动率并不低。由于严格的绩效考核,很多员工都背负了一定的压力。这种挫折教育其实是三一集团“现在”的管理模式。重视管理的梁稳根一般不亲自干预员工工作,而是用一套完善清晰的奖惩制度来激励员工。不仅如此,梁稳根本人十分喜爱看书,尤其偏爱管理学方面的书籍,如果遇到好书,他会推荐给员工们,并组织相关考试。
   对于“将来”,梁稳根已立下新的目标:“2012年三一集团销售额必须突破1 000亿。”他还承诺,实现这个目标时,将重奖各级有功员工。在“过去”的动力和“现在”的压力下,“将来”才是梁稳根春风得意之时。
  
  十八年入党路
   为在民营企业尝试建立党组织,梁稳根已经努力了整整25年。从2004年之前的18年追求入党,到2009年之前完善党建,再到2011年积蓄力量的3年“储备期”,三个重要阶段贯穿“三一党史”。目前,三一集团党委已建立了5个党总支、50个党支部,有4 000名党员。梁稳根说:“很多人认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可有可无,我不这么看。三一成功的关键就是把追求经济利益和支持党建工作相结合,产生了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近日,《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数次深入三一集团党委,探究这股“精神力量”的源头。
  
  党建工作“第一高参”
   2011年10月8日,记者来到三一集团党委办公室,拜访了党委第一副书记、集团副总裁何真临。这位年过花甲的老党员可谓是梁稳根党建工作的“第一高参”。从他2006年来到集团至今,三一党组织已发展了数千名党员,将中层管理人员的党员比率由15%提升到45%。在一间堆满书籍的办公室里,一提起集团的党建工作,何真临侃侃而谈。几个小时很快过去了,其间,他驳斥了外界对梁稳根的片面看法,并大量引用《史记》等名著来说明党建工作对民营企业的重要性。
  
   进入三一之前,何真临曾任湖南省轻工业厅的副厅长,长期负责党建工作。在其退休后,感动于梁稳根的数次盛情邀请,于2006年来到三一集团。何真临来后,看到三一的党建工作已具雏形。何真临于是主抓党员建设工作,吸收更多的先进分子进入党员队伍,党组织的各项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
  
  干部提拔要先递交入党申请书
   追溯梁稳根对党建工作的情结,要从他的入党经历开始说起。当年,在老家涟源市茅塘镇时,梁稳根就想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曾经说:“当时在农村,只要是党员就会被人重视和尊敬。女孩子找对象都想找党员,我们大家都梦想着入党。”
   在考上中南矿冶学院之后,梁稳根写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份入党申请书。然而,20世纪80年代初,大学生能够入党者凤毛麟角,他没能如愿。在洪源机械厂,梁稳根当了干部之后,鼓足勇气第二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就在等待期间,梁稳根做出了人生最大的转型——下海。于是,恢复了“平民百姓”身份的梁稳根又一次与党组织擦肩而过。在创业小有成绩之后,心有不甘的梁稳根第三次向当地主管部门提出了入党申请。当时,一位省领导还特地过问了此事,但很快给出有关部门了令人失望的答复:“梁稳根不能入党。”因为组织规定,要求入党的私营企业主,其雇用工人数量不能超过7人,“梁稳根不符合这一规定”。
   此后,梁稳根一门心思放在发展企业上。经过13年的发展,到2002年,企业已经成为同行业的翘楚,年纳税额超过2亿元,成功入围“中国机械500强企业”,梁稳根还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这期间,国家的政治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六大的召开,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这就是: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做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主要看他们的政治思想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
   据此,私营企业主不仅可以入党,私营企业也可以成立党组织。
   三次申请入党没能如愿的梁稳根,后来曾感慨地说:“这么多年来,我对党一直心存感激,心怀敬意。”
   2002年冬天,梁稳根重拾“党员梦”,在他的极力推动下,三一集团成立了党委,他自己也成了第一个党员发展对象。两年后,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3周年时,他对着鲜红的党旗庄严宣誓, 18年的追求和努力终于圆梦。这一切可以算作三一集团党建工作第一阶段。
   由于董事长梁稳根以实际行动表现了对党建工作的重视,很多三一中层管理者和员工也都非常积极。对此,梁稳根提出了著名的“三要求”,即党建工作要扎实抓成效、党的例会要雷打不动、提拔干部需先递交入党申请书。据悉,在此之前,三一集团年营业额仅仅为20多亿元,而加强党建工作之后,实现了每年增长50%~60%的跨越式发展。
   很多外人都奇怪,为什么加强了党建工作,一个企业的经济会飞速发展?其实,梁稳根一直将企业文化和党建工作联系起来,“用创新科技和产品精神去开展党建工作。”
   在思想上,梁稳根不断对员工阐述“产业报国”;在行动上,他推行品质改变世界。通过党组织,他不断要求三一员工开展管理和技术创新。梁稳根曾幽默地将党建工作分为“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在日常的“规定动作”完成之后,他还在“自选动作”方面不断推进有声有色的党员活动。梁稳根曾经当面对一位高管说:“你做高管很优秀,但你不能来我们党内,因为大家觉得你油不拉叽,怎么能做党员?”他还说:“优秀的党员可以成为优秀的高管,但是优秀的高管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党员。”
   三一集团的人都知道,在梁稳根心中,党员是十分崇高的“荣誉”。2007年,仅仅3年党龄的梁稳根当选为中共十七大代表。
  
  “巨大生命力”的来源
   在这之后,三一集团的党建工作迎来了第三个阶段。一位梁稳根前秘书团队成员对记者透露:“2009年是对梁董和三一具有变化意义的一年。”从这年开始,三一集团内部忽然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当时,集团规定:所有员工在升迁之前必须入党。3年来,所有升为部长的公司中层,都向党委递交过入党申请书。也是从那时开始,三一的党支部活动异常活跃。三一集团党委书记向文波更是亲自主抓了“红歌会”等多项工作。
   据三一集团内部人士介绍,每个月公司都会有党员大会,大家坐在一起进行思想汇报,每次会议重要领导都会临场监督。三一员工的入党过程,完全依照正规机关单位的严谨流程,即考察期长、填汇报表多、推荐人必须承担责任……据悉,有时候,梁稳根个人的办公室摇身一变,就成了党员交流室。每天早上,三一厂区都会响起《歌唱祖国》的歌声。三一党组织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现在梁稳根甚至有一个口头禅,只要看见公司管理层有新面孔就会问:“你是党员吗?”
   今年是建党90周年,为了完美展示三dXNO3PTLGcA5BPf2GuDwzG7d5KXJReijgsiPj4i7v7c=一集团党建工作的成就,集团党委和党工办历时一年,不惜耗资100多万元打造了一台“红歌会”。不仅员工代表要表演节目,就是“管理核心团队”也要登台亮相。7月1日晚,三一集团“红心向党,唱响三一”红歌演唱会在湖南五洲大剧院隆重举行,1 500名三一员工代表参加了会议。
   “红歌会”开始之前,梁稳根首先上台:“我有一个重大喜讯,这是三一集团向建党90周年献上的最大礼物。据英国《金融时报》今天公布的‘2011年全球上市企业500强名单’,三一重工以215.8亿美元首次跻身世界500强,名列第431位!”台下掌声雷动。
   “红歌会”上,集团公司副总裁何真临指挥的合唱《长征·七律》、三一集团首席科学家易小刚深情演唱的《我的祖国》等节目,一次次把大会推向高潮……这台规模空前的 高水准的晚会取得了巨大成功。应邀出席晚会的湖南省有关领导评价说,这种民企党建工作的常态化,为三一集团注入了巨大的生命力。
  
  企业家最不能忘的是社会责任
   “企业决不是某个人、某个家庭的企业,它是社会共有财富。”
   2007年10月16日,梁稳根出席了党的十七大。在新闻发布会上,他面对记者讲了上述这段话。梁稳根是湖南省首位当选为全国党代会代表的民营企业家。不仅如此,他还是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成为最早参政议政的民营企业家之一。
   除了参政议政,作为世界500强企业的领导人,他还有着把“中国制造”推向世界的目标。2011年5月10日,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两国元首代表共见企业家活动”,梁稳根作为工程机械行业的唯一一名企业家代表出席该活动。他说:“中国产品并不像美国有些舆论所说的那样——品质差、成本低,‘中国制造’正在赢得世界的尊敬。”
   梁稳根的行动也证明了他的志向。2010年10月,三一生产的起重机参与了智利矿难救援,受到智利政府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发生9级地震,三一又捐赠了一台价值100多万美元的泵车驰援日本,再次获得一片国际赞誉。
   回报社会也是梁稳根一直以来的意愿。在今年4月发布的“2011福布斯中国慈善榜”中,梁稳根成为唯一入选的湖南企业家。“永不忘本”的梁稳根一直关心自己家乡的建设,曾捐赠200多万元为老家道童村修建了一条长达15公里的水泥路,又捐资2 000多万元改造了原茅塘镇中学。2008年,梁稳根向母校中南大学捐赠3 000万元,用于共建中南大学三一研究院大楼。2010年,他又捐资1 500万元设立“中国三一灾后孤儿救助基金会”。
   在梁稳根看来,他今天取得的成绩,与他青年时代立下的“产业报国”理想和远大的人生目标相比,还微不足道。如果满足于此,那自己只不过是一个略有成就而沾沾自喜的“个体户”。他说:“骄傲、浮躁都是目标不明确的体现,只有将个人目标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一个企业家的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