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我在食品厂卧底都看到了啥

2011-12-29 00:00:00东频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1年22期


  周晓兰新婚不久,丈夫就被查出得了结肠癌,唯一的可能是长期吃方便面所致。她想为丈夫维权,却没有证据,烈性的她干脆卧底厂家找证据。她很快就发现了惊人的黑幕:厂家竟然往方便面中添加多种对人体有害,甚至是致癌的物质……
  
  喜事刚办,丈夫被查出结肠癌
  
  几年前,周晓兰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建工集团当上了绘图员。在单位,她认识了助理工程师曹小辉。曹小辉比晓兰大一岁,两人于2010年五一结婚。
  新婚的当天晚上,周晓兰就发现,曹小辉的肠胃不好,一晚上解了两次大便,早晨又解了一次。她问他怎么了,曹小辉说:“我的肠胃一直不太好。”
  然而,半个月过去了,曹小辉的肠胃仍没见好转,每天都要上七八次厕所,身上也感到无力。周晓兰不放心,2010年6月7日,她陪着丈夫到母亲退休前工作过的医院找专家检查。医生反复给曹小辉做了化验、肠镜等检查后,把周晓兰叫到一边说:“患者得了结肠癌!”
  周晓兰惊得目瞪口呆:怎么可能?曹小辉除了大便次数较多外,工作生活都很正常,怎么会得那种病?医生继续说:“我已经进行了仔细检查,如果没有十成把握,我是不会告诉你的。好在发现得还不算晚,必须尽快手术。”
  医生告诉周晓兰,结肠癌并不可怕,大部分人都能通过手术治好,何况发现得早。她还说根据她工作多年的经验,得这种病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家族遗传,二是长期吃不健康的食品。曹小辉的长辈中没有人得过结肠癌,看来他得病的主要原因是不健康饮食造成的。
  “你平时都喜欢吃什么东西?”回到家后她问丈夫。曹小辉想了想说,他没有什么特别喜欢吃的东西:“但我平时吃饭图省事,又经常加班,方便面吃得比较多,而且最喜欢吃某一个牌子的方便面。”
  三天后,曹小辉做了结肠切除手术,手术很成功。周晓兰向医生仔细咨询丈夫得结肠癌的原因。医生说:“我们从患者的体内查出微量丙烯酰胺,这种物质是致癌物,我从资料上看到,一些黑心厂家在很多食品中都添加有这种物质,为的是上色抛光好看,如果不经常吃,也许不会有事,但如果长期吃就很难说了。”
  第二天,周晓兰跑到消费者协会去告这家方便面厂。消协的人听了她的投诉表示,要告方便面厂家害人,必须拿出证据。她什么证据都没有,所以消协无法受理。
  周晓兰的心情坏到了极点:难道事情就这么算了?周晓兰的工作很轻松,经常工作一天休息两天,想到必须找到证据才能告方便面厂,她心里有了利用业余时间到方便面厂去打工卧底,搜集证据,然后再告他们的想法。
  
  工厂卧底,惊心动魄揭黑幕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周晓兰没有把自己卧底的事告诉家人。她的中学同学李思仪在那家方便面厂包装车间当主任,她找到李思仪,以利用业余时间到方便面厂打工赚点外快为由,请她帮忙。2010年8月1日,在李思仪的介绍下,周晓兰来到方便面厂,当上了一名包装工。
  这是个只有120多人的作坊式民营食品厂,老板姓王,车间散落在十几间旧瓦房里。报到的时候,在厂长的办公室里,周晓兰看到,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全都挂在墙上,各种证照手续一应俱全。
  2010年8月3日,是周晓兰上班的第一天,她提前来到厂里,见李思仪正戴着大口罩,身背一个农民用的那种喷雾器,四处喷药。周晓兰问她在干什么,李思仪说:“消灭苍蝇,今天我值班。”周晓兰凑上前一看,旁边竟然放着一瓶敌杀死。她惊问:“这是食品厂啊!难道你用敌杀死来灭苍蝇?”李思仪嘘了一下说:“小声点,厂里有锅炉,生产的又是食品,特别招苍蝇,每天都要用敌杀死来灭一遍苍蝇,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周晓兰后来才知道,厂里的管理人员每人值班三天,主要的任务就是负责消灭老鼠、苍蝇和检查厂里的卫生。喷洒敌杀死当然没有苍蝇了,但这是方便面厂啊,到处喷敌杀死,或多或少会沾一些在方便面上,人吃了怎么办?李思仪说:“就算人吃到,由于量小也没事!”周晓兰轻轻摇了摇头,然后装作打电话,用手机将李思仪喷洒农药及敌杀死药瓶拍了照。
  一天早晨,周晓兰刚上班,忽然从她的工作台下面窜出一只老鼠,她平生最害怕老鼠,吓得大叫起来。大家见了,都过来捉老鼠,那只老鼠走投无路,一下子跳进和面桶里上不来了,一个男工拿过一把铁锨,一下子将老鼠拍得血肉模糊,然后将老鼠铲走了。就在这时,送面的推车到了,送面工根本就没打扫就将一车面倒了进去!
  桶里还有不少老鼠的血肉呢!想到自己也曾吃过方便面,周晓兰忍不住一阵干呕,她发誓自己今后再也不吃方便面了。
  两个星期后,厂里生产一种鸡蛋面,的确也运来了几筐鸡蛋。然而,厂里生产了5吨多方便面,却只用了十几斤鸡蛋。那天下班路上,周晓兰跟李思仪聊天说:“厂里也太抠门了,生产那么多面,只用了那一点鸡蛋,不是骗人嘛!”李思仪说:“你哪知道,我在这个厂干了三年多,从来不敢吃方便面。因为里面放了增色剂、过氧化苯甲酰和多种调味料,因为放这些东西,可以增加方便面的筋道、鲜味和口感,吃起来和看起来都更像真正的鸡蛋面。里面还添加了少量的敌敌畏呢!”周晓兰吓了一跳:“往方便面里放敌敌畏?”李思仪说:“添加敌敌畏也是为了方便面口感更好,这是这一行的商业秘密,不稀奇的……”
  周晓兰听得毛骨悚然,但她并不清楚什么是过氧化苯甲酰,回到家上网一查才知道,过氧化苯甲酰是一种强氧化剂,完全是一种化学物,把它掺进面里,有膨化、增白等作用,方便面竟然可以比原先增大一倍左右,一包方便面看起来不少,但如果一挤,实际上只有小孩玩的玻璃球那么大一小块面,极大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量。为了防止因分量不够被消费者发现,他们竟然又往面里加了很多滑石粉以增加重量。但在国际上,像“三聚氰胺”和“苏丹红”一样,过氧化苯甲酰不属于食品添加剂,不得用于任何食品中。
  2010年8月28日,王老板带着生产部刘经理来到车间,说:“马上可能有人来厂里检查,这事还由刘经理负责,大家一定要配合好,该怎么做你们都知道,中午我来接待。”周晓兰觉得这是揭开内幕的好机会,但她从来没有经历过检查,就问李思仪检查是怎么回事。李思仪说:“检查只是走个形式,到时候我们看刘经理的眼色行事就行了。”
  刘经理安排人把一些证书挂在墙上,又把车间打扫了一下,并让所有的人穿上工作服,戴上帽子,把一些装着各种原料的桶摆好。
  周晓兰仔细一看,刘经理挂到墙上的证书竟然是外省一家方便面厂的授权委托书、资格认证书等,她悄悄一问李思仪才知道,原来厂子竟然是外省那家方便面厂的贴牌厂,就是挂着人家的商标生产方便面,然后给人家一定的提成。她想起自己曾从报纸上看到,2007年,我国就不准食品企业挂别的厂家牌子生产了,就提醒刘经理说:“报纸上不是说已经不允许挂牌生产食品了吗?”刘经理有些吃惊地看了她一眼说:“你还懂这些?没事,像我们这种小厂,如果不挂别人的牌,根本就办不下那些证书!”周晓兰感到不可思议,说:“我们生产的方便面上不是标有食卫准字号吗?”刘经理说:“那都是人家的,所以我们要挂别人的牌子啊!”
  检查人员来了后,因为检查人员跟工厂的关系非常亲密,那几个人只在办公室里随便问了问,又到车间转了一圈,就在老板的陪同下喝酒去了。
  
  险些丧命,揭开黑幕心坦然
  
  随着在食品厂干的时间越来越长,周晓兰知道的黑幕也越来越多,很多黑幕触目惊心,甚至让她连想都不敢想。比如他们用来炸方便面的油,都是地沟油,并在油里添加了肥皂粉之类的东西,因为这样可以省油,又有助于食品的膨化和好看。
  
  厂里甚至还往方便面里加上一些硫磺粉。周晓兰曾悄悄地问李思仪:“他们往方便面里加硫磺干什么?难道就不怕被人吃出来?”李思仪说:“加硫磺是为了颜色好看,你真是瞎操心,谁吃方便面不加调料?调料的味道那么重,面里味道再不对也被盖住了!”
  方便面厂的调料车间在厂区后面两间单独的房子里,2010年9月11日,周晓兰借口找东西走了过去,结果在几十米外就闻到一股刺鼻的怪味,周晓兰被熏得头晕眼花,还有些恶心。当时气温将近40摄氏度,这么热的天,工人上班竟然都戴着口罩。再一看,工人们制作的调味料,由几十种物质调配而成,有很多不知名的化学物品,其中就有后来在广州被曝光、食用过多可能致癌的“牛肉膏”等。
  2011年2月26日晚,周晓兰到厂办公室去取东西,无意中发现厂里正在进一批原料。她凑上前一看,有些原料标签还没有撕下,其中有一种名叫丙烯酰胺,正是医生在丈夫体内查出的那种东西。周晓兰悄悄用手机拍了照。回到家,她上网一查,头发都竖了起来。
  原来,丙烯酰胺是一种化学染色剂,主要用于毛皮染料,因经常食用有致癌作用,所以严禁用于食品生产。怪不得丈夫得结肠癌,原来根源在这儿!
  周晓兰觉得抓住了工厂的把柄,第二天就悄悄跑到当地有关部门,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向他们作了举报。领导仔细听了她的举报,并收下了材料,说:“我们一定严肃查处。”
  两天后,厂里来了一个调查小组。但是,调查组根本就没有在厂里找到那些有害物质。原来,狡猾的王老板也知道这种东西害人,把害人的东西撕掉商标后存放到别处去了,他们不承认使用了那些东西,事情只能不了了之。
  那天上午,王老板召开全厂大会,他当着全体员工的面盯着周晓兰说:“我们的方便面配方和调料,都是从大厂买来的,所有方便面厂的配方都差不多,这是公开的秘密。现在有人举报了我,想砸我的饭碗,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是谁……”显然,老板开始怀疑周晓兰了。
  2011年3月21日晚上9时许,周晓兰在下班的路上,忽然有两人从路边蹿出,一脚将她的电动自行车踢翻,然后用一只袋子套在她的头上,对她一顿拳打脚踢。幸亏当时天不算晚,她大喊救命,歹徒做贼心虚地跑了。她虽然知道是谁干的,却苦于根本不知道歹徒长的什么样子,再加上曹小辉的再三劝阻,她连案都没报。
  笔者采访周晓兰时,她还躺在家里养伤。她告诉笔者,目前她手头有食品厂违法生产经营的一些照片、录音和文字材料等,她正在写信和复制证据,向有关部门举报,虽然暂时还没得到回复,但上海已经查出有人生产“毒馒头”,并受到了处罚,这让她感到很欣慰。
  编辑 / 尤 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