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言难忍的“社交癌”:女性尿失禁

2011-12-29 00:00:00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1年27期


  一、尿失禁:成年女性的”社交癌”
  
  大人“尿裤子”?说出来往往会被一些人嘲笑,郑女士非常不好意思地说:“那么大人了,怎么还有这毛病?是否有办法控制或治疗?”殊不知,尿失禁,有人称之为“尿漏”,这一现象其实在女性中非常普遍,它既是妇女的多发病,又是常见病。有的人是在咳嗽、大笑或提重物时发生尿失禁,也有的是在跑往厕所的路上裤子就尿湿了……有人把这种成人说不出口的尿失禁叫做“社交癌”,它不像癌症那样危及生命,但总让我们在光鲜体面的公众场合暗自尴尬。
  因为患有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很多女性带上尿垫才敢出门,还有的人担心有气味,不敢与亲友、同事进行正常社交活动,患上了“社交癌”。据著名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杨勇介绍,尿失禁已成为世界五大疾病之一,我国有50%以上的中老年女性都曾有过尿失禁的经历。北京地区一项统计显示:50岁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为50%,60岁女性的患病率为60%,且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
  “女性的盆底由于分娩、手术等原因导致支持组织松弛,尿道‘阀门’松弛,一遇到咳嗽、大笑、打喷嚏、剧烈运动等导致腹压升高的情况,‘阀门’来不及闭合,就会出现漏尿。”某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门诊张亚红主任介绍。
  据了解,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一半以上的女性会有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盆底功能障碍除了会导致漏尿,还可能会导致女性性功能障碍,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器官的垂落,但很多人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统计显示,产后妇女出现该问题后,到医院就诊率只有30%到50%。
  
  二、尿失禁的种类和致病原因
  
   什么是尿失禁
  尿失禁,是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尿失禁按照症状可分为充溢性尿失禁、无阻力性尿失禁、反射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压力性尿失禁5类。尿失禁的病因可分为下列几项:①先天性疾患,如尿道上裂。②创伤,如妇女生产时的创伤,骨盆骨折等。③手术,成人为前列腺手术、尿道狭窄修补术等,儿童为后尿道瓣膜手术等。④各种原因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炎。
  尿失禁的种类
  1.压力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在ICS(1975)第一次标准化名词定义明确规定:在腹压增加时出现不自主的尿道内尿失禁称为压力性尿失禁。在腹压增加时,无逼尿肌收缩,腹压传入膀胱使膀胱内压升高,当膀胱压大于尿道压,尿道关闭压呈负值时发生的尿失禁称为真性压力性尿失禁(genuine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简称GSUI)。
  压力性尿失禁虽然男女性别、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真性压力性尿失禁几乎均发生于女性,男性发生真性压力性尿失禁者极为罕见。
  真性压力性尿失禁占压力性尿失禁之症状及体征病人的29.82%。年龄多在21~60岁,平均为44.8岁。有的报告发生率与分娩次数成正比。
  2.假性尿失禁
  由于下尿路梗阻(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或肿瘤等)或膀胱逼尿肌无力、麻痹(先天性畸形、损伤性病变、肿瘤与炎症病变等导致调节膀胱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造成膀胱过度膨胀、内压升高致尿流被迫溢出,又称“溢出性尿失禁”。
  3.急迫性尿失禁
  通常情况下,急迫性尿失禁是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表现,或说膀胱肌肉紧张过度和尿道括约肌的合作不当所引起的。也有些患者是膀胱的神经受损而有急迫性尿失禁的症状出现。急迫性尿失禁的发病原因医学至今无法解释,一般而言,发病率男女各占一半,但是以发病年龄来说,女性比男性要早,女性约为40岁,男性则为五六十岁。
  另外还有真性尿失禁、充盈性尿失禁和绝经后性生活不当引起的混合性尿失禁等。
  尿失禁的致病原因
  女性尿失禁的病因是一个很多女性共同关注的问题,针对女性尿失禁的病因,中国妇产科网专家做出了科学详细的说明。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雌激素渐渐减少,因而不少女性朋友到中年时往往要接受着各种妇科疾病的考验,女性尿失禁就是其中之一。尿失禁给女性带来的痛苦是让人无法接受的,因而很多人想要知道女性尿失禁的病因是什么。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会出现荷尔蒙减少、缺乏雌激素,从而造成了更年期尿失禁。一般来说,造成尿失禁的原因很复杂,像泌尿系炎症、梗阻、损伤,以及神经系统或妇科疾患、精神紧张等都可造成一过性的或短期尿失禁。
  尿失禁病因复杂。解放军304医院妇产科主任鲁永鲜教授说,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内源性尿道括约肌乏力及膀胱尿道后角过度向下移动两种,以后者多见,少数病人两者兼有之。按照储尿排尿的关系,只有当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相辅相成,密切协同,才能完成正常人的生理机能。两组肌肉中无论哪一组发生问题,都会出现排尿障碍。储尿期膀胱松弛,压力低,尿道阻力大于膀胱压力,尿液不会自动流出。排尿期膀胱收缩,压力升高,尿道松弛,压力下降,膀胱压力大于尿道阻力,尿液迅速排出。正常情况下,腹压骤升时,虽然膀胱压力随腹压升高而升高,但由于盆底肌肉立刻产生反射性收缩使尿道伸长和管腔变细,阻力上升,且腹压也同时作用于尿道,增加了尿道压力,所以尿道压力仍然大于膀胱压力,尿液被控制在膀胱内。当发生盆底缺陷,膀胱尿道后角下移以及周围肌肉萎缩时,收缩力量削弱,尿道阻力下降,一旦膀胱压力随腹压骤升,而腹压又传达不到尿道,尿道阻力不足以抵抗膀胱压力,就会发生尿失禁。
  女性较男性容易产生尿失禁,其原因很多,常见原因有:1.女性先天尿路较短,尿路容易感染。2.怀孕生产后骨盆肌肉韧带松弛,生产后休息不好,过早负重。3.生孩子较多,或产伤修复不好,导致盆底肌肉筋膜缺陷。4.进入更年期后,卵巢合成雌激素的功能大幅度降低,尿道及膀胱颈黏膜萎缩、皱襞消失,造成封闭尿道的力量变弱。因病切除双侧卵巢的青年妇女,也会因为雌激素水平过低造成压力性尿失禁。5.盆腔手术后对膀胱及尿道组织直接或间接的伤害,等等。
  具体说,还可以有以下几种原因:
   ●肥胖 我们痛恨脂肪,我们“瘦”起来没够,没想到吧?这对于减少“漏尿”是有帮助的。过多的脂肪组织会削弱人体各部位肌肉的力量,骨盆底肌肉当然也不例外。不是建议你越瘦越好,但是不胖不瘦的适中体型对健康就是有益的。
  ●妊娠 十月怀胎的女人总要承受很多委屈,我们又要加进去一条——妊娠过程对于产生“漏尿”现象有一定影响。因为在怀孕期间,我们那扇“控尿门”要长时间承受宝宝的体重;在分娩时又要承受各种“力”的考验,其间如果出现产程延长、难产、产钳助产等意外情况,产后“漏尿”的几率又会成倍地增加。不过,我要给那些快做母亲的年轻女性一点信心:妊娠对“控尿门”的破坏力并非是绝对的。美国某神学院调查了一群未生育的年轻女运动员,结果发现她们在进行训练时“漏尿”的发生率也有25%,所以妊娠并不是唯一的“麻烦制造者”,而且大多数女性在产后随着全身情况的复原,尿失禁也会慢慢好转。在怀孕期间避免剧烈或持久地增加腹压的活动,如有咳嗽、便秘、腹泻都要积极治疗;注意不憋尿;分娩时配合医生正确用力;产后不要过于劳累,做家务时避免腹压过强过久的姿势;学习产后操,让全身和骨盆底肌肉恢复张力——有这么多办法能让我们成为一个快乐的妈妈!
  ●雌激素不足 这个令我们爱恨交加的雌激素!虽然它与“漏尿”之间的必然关联尚在争议之中,但是相当多的“漏尿”同胞确实存在着体内雌激素水平不足的状况。在补充了雌激素后,尿道黏膜萎缩得以改善,尿道内的“水封”能力提高了。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漏尿”更容易发生在绝经后女性身上的原因吧。你可以试着和母亲聊聊这个话题。
  
  ●长期便秘 排便时经常需要憋住气用大力,使腹腔压力增高,“漏尿”随之而来。
  ●其他因素 包括有妇科手术史,有骨盆骨折等外伤史等。
  
  三、正视疾病,积极治疗,争取好的疗效
  
  女性尿失禁不要忌医
  按常理来说,大人“尿裤子”会被他人嘲讽,然而,五成的中老年女性均有此经历,她们都讳疾忌医。一般来说,医院泌尿外科开展的微创技术,能使她们告别这一难言之隐。9年前,28岁的农妇欢美(化名)生下第三胎,不到1年,在开怀大笑或提重物时,感觉下身有尿液流出,但耻于向他人提及。8年来,她几乎天天在内裤里衬着护垫,这给劳动和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而且尿液失控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到今年时,浑身有一股异味。5月下旬,不堪折磨的欢美来到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诊治,经检查,发现她盆底支持组织松弛、尿道下垂,以及子宫、阴道前壁脱垂。为避免从腹部开刀引起较大的创伤,提高手术美容效果,泌尿外科为其施行微创手术治疗,在膀胱镜引导下,采用吊带包绕尿道、将吊带固定于耻骨联合前壁部位。彻底根除了尿道下垂而致尿裤子的病理原因。不到10天,欢美康复出院,结束了8年来垫护垫的烦恼。
  尿失禁重在预防
  1.要有乐观、豁达的心情。以积极平和的心态,笑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成功、失败、压力和烦恼,学会自己调节心境和情绪。
  2.防止尿道感染。平时养成大小便后由前往后擦手纸的习惯,避免尿道口感染;性生活前,夫妻先用温开水洗净外阴,性交后女方立即排空尿液,清洗外阴;若性交后发生尿痛、尿频,可口服抗尿路感染药物3~5天,在炎症初期快速治愈。
  3.保持有规律的性生活。研究证明,更年期绝经后的妇女继续保持有规律的性生活,能明显延缓卵巢合成雌激素功能的生理性退变,降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同时可防止其他老年性疾病,提高健康水平。
  4.加强体育锻炼,积极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如肺气肿、哮喘、支气管炎、肥胖、腹腔内巨大肿瘤等,都可引起腹压增高而导致尿失禁,应积极治疗这些慢性疾病,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同时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盆底肌群锻炼。最简便的方法是每天晨醒下床前和晚上就寝平卧后,各做50~100次紧缩肛门和上提肛门活动,可以明显改善尿失禁症状。
  5.妇女生小孩后要注意休息,不要过早负重和劳累,每天应坚持收缩肛门5~10分钟。平时不要憋尿,还要注意减肥,如果有产伤要及时修复。
  6.注意饮食清淡,多食含纤维丰富的食物,防止因便秘而引起的腹压增高。
  7.早发现,早治疗。如果发现阴道有堵塞感,大小便或用力时有块状物突出外阴,阴道分泌物有异味或带血,排尿困难、不顺畅,尿频或失禁,腰酸、腹坠等症状,要及时就诊,防止盆腔器官脱垂。
  尿失禁可以治愈
  解放军304医院妇产科主任鲁永鲜教授说,尿失禁并非不治之症,只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完全可以治愈。
  临床上尿失禁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期,根据病情的不同程度,可分别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1.雌激素替代疗法。近年来,世界各国专家都积极主张用雌激素替代疗法补充更年期妇女体内雌激素不足,以防治老年性阴道炎、压力性尿失禁、冠心病、骨质疏松症等,并已获得显著效果。有些已经绝经的老年女性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初期,会出现少量“月经”现象,这属正常现象,仍可继续应用,稍后会逐渐消失。由于个体差异对雌激素敏感性不同,应该在经验丰富的专家指导下实行个体化用药。既往患过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的人则不宜使用或慎用。
  除此之外,尿道黏膜皱襞变平或消失后,防御致病微生物上行感染的免疫力随之下降。因此,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率极高,雌激素替代疗法和抗感染应同时进行,才可在短期内获得满意疗效。
  2.运动疗法。有学者统计分析,约有70%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可通过加强盆底肌张力的锻炼而使症状得到减轻或获得纠正。
  有一种盆底肌训练操可以试试:
  盆底肌肉锻炼的方法简单而言就是训练肛提肌的收缩,就好像人们在努力憋尿或抑制排便时的动作一样,可以同时伴有轻微的腹部、臀部以及大腿内侧肌群的收缩,但必须是以盆底肛提肌群收缩为主。
  目前尚无统一的训练方法,共识是必须使盆底肌达到相当的训练量才可能有效。可参照如下方法实施:持续收缩盆底肌(提肛运动)2~6秒,松弛休息2~6秒,如此反复10~15次。务必每天坚持锻炼3~8次,持续8周以上或更长。锻炼可以在非剧烈运动下的任何状态进行,如果练到腰酸背痛,则说明锻炼的肌肉不正确。
  刚开始锻炼时可以模仿以下动作:
  ①类似中断排尿的过程。
  ②类似抑制肛门排气的过程。
  ③如果仍不能掌握,可以把自己的手指通过肛门伸入直肠内,并进行肛门收缩,如果手指感觉到肛门的收缩则说明锻炼的肌肉正确。
  ④平躺在床上,每天至少进行仰卧起坐运动2次。
  ⑤平卧在床上进行快捷而有规律的伸缩双腿运动,每日3次。
  ⑥提倡蹲式排便。蹲式排便有益于盆底肌张力的维持或提高。
  3.中医针灸疗法。针刺中极、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也可提升盆底肌的张力,从而改善膀胱功能。
  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适宜于轻度尿失禁患者,对于中、重度的患者,单纯保守治疗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必须采取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方法一般采取阴道前壁修补,远期疗效差,且仅限于轻度尿失禁患者。近年来,国外有学者采用无张力“尿道悬吊术”、“膀胱颈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取得良好效果。其方法是使用生物相容性很好的悬吊带,通过微创手术进行膀胱颈悬吊。手术后,患者体内的纤维组织会逐渐长入聚丙烯网带内,故能有效长久保持尿道支撑,有人把这种吊带称为“柔性支架”。采访中,鲁主任给我们介绍了这样一个病例。患者是一位73岁的老太太,10多年前出现漏尿,干活稍微累一点,不自觉地就会尿到裤子里。开始她认为人老了可能就是这样,没有在意。后来越来越严重,咳嗽一下,打个喷嚏,甚至笑一笑尿就会流出来,裤子常年是湿的。4年前,出现了子宫脱垂,脱在阴道外面的肿物像个小“白兰瓜”。由于裤子摩擦,肿物表面鲜血淋淋,加上尿的浸渍,时间一长,发生感染,糜烂化脓,身上散发着难闻的气味,老人精神上极为痛苦。去年年初,女儿带她到304医院求治。鲁主任采用“悬吊术”为其进行盆底重建,经术后一年的随访,效果极为满意,外阴恢复如初,脱出的肿物完全回纳到盆腔,没有出现过漏尿现象。现在老人和正常人一样,散步、串门、走亲戚,还能干一些家务活。鲁主任说,采用悬吊术治疗女性尿失禁,其特点是不用开腹,手术损伤小,时间短,局麻下即可完成。病人痛苦小,恢复快,术后控尿效果好,不易复发。对老年妇女特别是患有内科疾病,不耐受开腹手术治疗的尿失禁者非常适宜,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已被普遍采用。
  如果有朝一日,我们不幸患了尿失禁,千万不要讳疾忌医,一味忍着。我们要高度重视,正视疾病,积极治疗,及时到医院泌尿科就医,做检查,听取医生的意见,确诊,对症治疗,争取好的疗效,彻底告别尿失禁的困扰。
  编辑/王翠萍 延一 平湖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