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九年级历史复习课有效性教学

2011-12-29 00:00:00魏华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1年5期


  九年级的复习工作是一年中最紧张的工作,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内,夯实双基,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九年级历史课堂复习的关键。教师要认真研究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找准方向,使复习更有针对性,力求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把时间用在刀刃上,提高复习备考效率。笔者主要是从以下三个环节来提高历史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的。
  一、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课本是中考命题的根本,也是复习备考的依据,学生只有熟悉课本,打好基础,才能应对各种变化。离开了基础知识,培养能力是空谈。复习的第一阶段,教师在课上要引导学生注重课本的阅读,从中掌握最基本的史实、概念,按照每课过关、单元过关、讲练结合的方法,讲清每一单元的历史发展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关键史实、重要概念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
  如对于九年级上册世界近代史,可根据目录整理成相关的线索,在每个章节串线的基础上,再把整本书串成一条线索,让学生明白:世界近代史其实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
  实践证明,抓点理线,便于将历史知识要点化、线索化和条理化。因此,抓住了点,复习便有了针对性;抓住了主线,就可以以线相串,从而做到“顺藤摸瓜”,记住各个部分的知识点。
  需注意的是复习课不是上新课,复习不能只停留在原有知识层面上,必须对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拓宽、深化。我的做法主要是印发考试说明给学生,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分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详略得当。
  二、专题复习,关注热点
  第一阶段的复习是使书本由薄变厚的一个过程,学生从中掌握了大量信息,但一时难以消化、吸收。学生要真正掌握好基础知识,需要将其系统化、专题化整理,即使书本由厚变薄。方法是在复习时重新组合教材,以历史主干知识为枢纽,以线索为网络,进行“纵横”联系,搭建系统的知识框架,及时把同类型历史知识归并起来形成专题,这样就可以清晰掌握历史的发展脉络。
  世界近代史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可以归类为近代重要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专题。这种把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就是历史的“横向”联系。另一方面,社会上每一事件,都前后联系、一脉相承,把每个历史事件前后联系起来,使其基础知识系统化,这就是历史的“纵向”联系。为此我的做法是为学生整理了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和世界近现代史专题,这些专题的整理为学生理清了复杂的历史,使零散的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便于学生对历史知识融合贯通,培养了学生历史学习的综合能力。
  凡是符合当前时代主流的重大时政热点,如国庆60周年盛典,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双百”人物的评选,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峰会,低碳经济等都可作为复习的重点。教师可充分结合考点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设置相关问题,实现重点、考点、热点相结合。
  三、精编精练,培养能力
  复习的最后阶段教师要精编练习,每周进行“实战演练”,然后根据演练结果讲解正确的审题、解题方法,探求命题的途径和规律,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巩固深化基础知识、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和效果。
  1.选择题。如何准确快速地得出历史选择题的答案是一张试卷得高分的关键。因此教会学生做选择题时要经历三个主要步骤:①先审题干,分析题干时,注意其中的关键词;②再审题肢,认真推敲备选项;③推断备选项的内容与题干的要求是否相符。掌握了单选题的解题步骤和技巧,对于解答有一定难度的选择题很有帮助,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辨析题。2008年开始,辨析题由原来的6个错误18分变为3个错误18分,节省了考生的时间,但同时也加大了失分的可能,仍然是试卷中的容易失分题。答出判断的理由4分要拿到满分,一定要说清楚错误的原因,不能简单改错。
  3.材料解析题。一般情况下都有三种设问方式:①根据材料,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注意是概述,不是全抄);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回答;③不提材料和所学知识,一般会与前一问联系在一起,要求学生灵活应变,要么材料、要么书本,一般情况下,两者要结合。
  总之,教师在九年级历史复习课上,要讲究复习策略,才能做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保证复习效果。[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