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2011-12-29 00:00:00朱德增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1年5期


  问题,是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情感升华的钥匙。巧妙的提问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调控教学过程。为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选择适当的问题。
  一、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教师设计的问题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引发学生积极思索,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教学中,我导入新课时展示了以下材料:在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们就谁是“千年第一伟人”这一命题进行了校内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然后提问:马克思这个反资本主义的头号斗士为什么在这个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受到如此的推崇?这一问题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相矛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热情。
  二、选择难度适中的问题
  所提的问题太难或太容易都不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为了有效提问,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在讲授《罗斯福新政》时,老师们总是喜欢设计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罗斯福总统,你会怎么做?”问题的设计不是不好,但毕竟学生的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有限,这样的问题会让学生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把问题设计的起点定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上,学生接受和理解起来就会容易得多。因此,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来设计问题,问题就简单多了。问题设计如下:
  问题一:如果你是农民出身,父母辛辛苦苦劳作,但农副产品价格极低,你希望政府采取怎样的决策?
  问题二:如果你是小工厂的老板,你希望政府如何控制盲目竞争,保护你的利益?
  问题三:银行倒闭,金融瘫痪,如果你父母手中的支票、存折无法兑现,你希望政府采取哪些政策?
  三、选择开放性的问题
  课堂提问时,设计的问题不一定只有一个答案,有的问题会有几种结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思考和分析问题,问题的答案就不同。这种问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寻求问题答案。
  那么在历史课堂中,我们应该如何设置有效的问题呢?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指教师在历史教学课堂中,根据所学习到的历史阶段和时期,假设当时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进入当时的情况进行思考分析:如果自己处在当时的情况,是当时的历史人物,自己会做出怎样的判断和决策?这样创设情境就会让学生跃跃欲试,让他们积极地投身其中进行思考。如在讲授西安事变时,我请学生们扮演当时各派别历史人物,请他们回答应怎样面对混乱的政局、如何处理蒋介石。通过创设此类情境,学生往往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思考和回答问题中去,都会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意见。这样的问题设置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展开讨论,解决有争议问题
  讨论式设问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意义的主题或带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抛开教科书上的现成知识,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思考、解决问题。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1《辛亥革命》一课时,我组织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教师不提供任何观点,只印发了有关辛亥革命的一些史料和参考书,给学生们提供搜集资料的网站,叫他们去收集资料。引导学生通过收集阅读这些史料、参考书和资料,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积极讨论,并用具体史实论证自己的观点,批判与己不同的观点,甚至唇枪舌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收集、阅读、分析、提炼史料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不断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能产生不同的认识,效果很好。
  三、比较式设问
  即对具有相同点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比如,我在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课时,把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放在一起列表,让学生比较这些战争爆发的原因、借口、结果、影响等。这样就使原本繁杂的问题简单、清晰,不仅学习了新知识,而且可以巩固旧知识。
  总之,课堂提问策略、技能的培养,是历史有效教学的重要标准之一。掌握并经常应用这种技能的教师,必能使学生从容不迫、积极自信地面对考试。[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