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说:“音乐是第二语言。”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用音乐进行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开发学生的智力,引发学生的思考,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修心养性,达到自我完善的境界。
一、用音乐以引情
在一节评优课上,比赛的内容是八年级政治课“孝敬父母”这一框题,为了阐述“父母爱的伟大”,我首先播放了一段录音,它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感人故事:那是一个秋天,一对夫妇带着他们的孩子去郊游,在乘坐高山缆车时,意想不到的悲剧发生了。缆车运行到中途突然发生了故障,眼看就要坠落于峡谷之中,在接近死亡的一瞬间,爸爸妈妈用力将孩子高高托起,随着一声震彻山谷的巨响,爸爸妈妈永远离开了他们的孩子。由于力的缓冲作用,孩子得救了……这对父母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著名歌手韩红收养了这个孩子,并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歌曲《天亮了》(显示歌词):“那是一个秋天,风儿那么缠绵,让我想起他们那双无助的眼,就在那美丽风景相伴的地方,我听到一声巨响震彻山谷……我看到爸爸妈妈就这么走远,留下我在这陌生的人世间,不知道未来还会有什么风险,我想要紧紧抓住他的手,妈妈告诉我希望还会有,看到太阳出来,妈妈笑了,天亮了……”歌曲播放中,教室里鸦雀无声,很多学生都低下了头,有的学生眼睛都湿润了,看得出故事和歌曲深深打动了学生们的心灵。于0Dbqc1RrL1rTP5pBjyU5Sw==是我顺势切入正题,从而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再如,在讲七年级政治课《热爱祖国》这一内容时,我给学生播放了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伴随着张明敏浑厚的歌声,学生们个个被他歌曲中的爱国激情所感染。事实证明,采用这种形式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感染学生的情绪,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二、用音乐以导思
优美的音乐不仅能陶冶人的性情,而且能创设意境,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使学生的思维状态处于“愤悱”之境,即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从而实现“道而弗牵,强有弗抑,开而弗达”,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讲八年级政治课“正确认识父母的关爱”内容时,我让学生欣赏了歌曲《懂你》,借助歌曲的感染力和歌词“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的教育作用,引发学生对父母之爱的思考。在讲“民族团结”时,我播放音乐:“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在讲九年级政治“承担社会责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时,我让学生欣赏了歌曲《爱的奉献》。在向学生传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无古人的探索”知识时,我让学生一边读书上的材料,一边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明白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的开拓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光彩的新篇章,同时也懂得了,这首歌歌颂的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远见卓识。
三、用音乐以养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政治老师在学生道德品行的培养上责任尤为重大。有一些歌曲是阐述做人的道理的,且蕴涵着丰富的哲理,我常常将它们用在教学中。如“洁白的雪花飞满天,白雪覆盖我的校园……朋友啊想想看,道路该怎样走……”《脚印》这首老歌让学生思考: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实现自我的价值,探索人生之路的奥秘。学生马丽霞听完后说:“这首歌使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它时常在我耳边回荡,激励我向更高更好的境界前进。在讲到“坚强的意志”内容时,我为学生播放了钢琴曲《命运》,并在课堂最后安排一位同学唱了歌曲《隐形的翅膀》;在讲到关于友情、友谊的内容时,我为学生播放了轻音乐《友谊地久天长》……有时我还会为一节课设置背景音乐,让学生在乐曲中慢慢体会如何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自信、提高道德素养、培养高雅情趣等。
在使用音乐时,我还力求方法多样化,有时用音乐导入新课,有时将音乐穿插在课堂中,有时让学生自己解释某个歌曲、某段音乐的意思,有时还把音乐欣赏安排在总结课上。
总而言之,要使音乐有助于教学活动,选择的音乐一定要与所学内容紧密结合,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而且一定要有助于教学内容的深化和升华。实践证明,适时组织音乐欣赏,用音乐进行教学,定会不断完善师生的精神境界,使政治课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创造出高效的政治课堂。[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