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思想品德课本的一句话作为开头:“新世纪的公民要具备三方面素质: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要想适应时代发展,必须从小培养这些素质。义务教育阶段是这些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这就对义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我非常注重在日常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方面的积极探索。结合十七年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方面的实践,我把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一、摆正新形势下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定位好教师的角色、摆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至关重要。当今中学生思维活跃,思想敏锐,视野触角延伸到校园外的广阔世界,关心国内外热点问题,开始思考人生。现在的师生关系应该从过去的“师道尊严”变为“师生互敬”,变“惟师是从”为“民主平等”。从教师角度而言,就是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只有自尊需要得到满足,才能产生最旺盛的创造力,实现自我,获得成功。所以只有真正尊重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尊重,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才能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快乐主动学习,身心健康成长。
二、教学方式上的创新
1.注重理论与时政热点的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命。现在的学生再也不像以前的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他们思维敏锐,视野开阔,知识面宽,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速度快,但因为年龄小、身心发展不成熟,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会碰到许多现实问题,产生诸多疑虑,希望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得到比较满意的答案。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准确了解学生的思想疑惑,才能切中学生的脉搏,以事实为依据为学生答疑解惑,在争论中明晰观点。
此外,教师可以组织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带学生走出课堂,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到社会上去调查、研究,并写出调查报告。实践活动是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直接情感、实现对知识点理解和运用的课程资源。通过学生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来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使学生体会到思想品德课有价值,从而从内心里真正想学、愿学这门学科。例如:在学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时,我带领学生参观开发区全国500强民营企业,让学生了解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的作用。有时根据教材需要,邀请代表性人物来到学校,给学生做专题报告。这样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深化了课堂中的理论观点,形成了初识观点——实践检验——深化观点这样一个模式,有利于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2.创设情境,通过情感的共鸣,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夸美纽斯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起来的。教师面无表情的说教与全身心的以情动人所收到的效果是有天壤之别的。在学习初二年级上册第一课《我爱我家》时,我声情并茂地讲述《疯娘》的故事,情到深处,我情不自禁地流出眼泪,讲完故事后教室寂静无声。突然,教室里不知是谁鼓起掌来,顷刻间全班掌声雷动,学生随之谈到的感受使我真切意识到学生情感的共鸣,相信他们会把对母亲的热爱,对家庭的热爱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在讲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我表情凝重,语调低沉,悲愤地历数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疯狂掠夺。在讲述新中国的巨变时,我语调轻快,神采飞扬,话语间流露出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日益强大的自豪。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的表情也随着教师的语调或悲或喜,我感受到了学生的情感升华。
三、让作业本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
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是有限的,毕竟只有45分钟。为及时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我把作业本当作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对于学生的每一次作业,我不仅认真批阅,而且都会根据作业情况仔细批注,内容包括对本次作业内容的评价,对上节课课上表现的评价,对学生进步的欣慰,对学生退步的焦急,对学生的希望等。作业都是在上一节课前的课间发,因为我喜欢看学生拿到作业本后,急忙翻开作业看老师写什么评语的那种期待的表情,急忙想看其他同学的评语的表情。经常有学生在作业本里加张或是表示决心的,或是表示感谢的,或是表达不好意思诸如此类的纸条,我会感觉很欣慰。所以,通过作业本和学生交流这个平台我会一直利用下去。
总之,教育改革永无止境。只要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用心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就能真正适应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