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环境对地理教学的影响

2011-12-29 00:00:00陈振杰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1年5期


  地理教育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基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21世纪教育的主流。随着互联网在我国迅速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且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到日常教学中来,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我们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针对地理学科特点,结合自身地理教学实践,本人对信息技术环境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将静态化为动态,能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直观、互动的学习材料和学习环境,学生会因此受到感观上的新、奇、异刺激,减少学习中的困难,增加参与机会,从而保持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变静态为动态,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认知能力,促进积极思维会产生重要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符合学生现实的、真实的学习情境。
  新的地理教学观、学习观要求教师重视学习环境、教学情境的创设和“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情境化的,信息技术有助于创设符合学生现实的、真实的学习情境。如很多地理概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难亲身经历到,计算机提供的微型世界,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获得地理现象的经验。当然,教师也要考虑到信息技术的局限性,尤其要避免其对学生抽象地理概念形成的副作用。地理演进的漫长性与突发性、地理运动的空间性与复杂性,往往使地理知识的常规表现手法显得不那么得心应手,有时甚至难以用实物进行模拟演示,而电脑可以通过技术处理,对一些地理现象进行虚拟,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如学生难以建立的地球、月球、太阳的空间关系概念,可以在电脑虚拟化情境下逐步建立起来、清晰起来。
  三、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高中地理课程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地理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并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事实上,这些也正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所需要的。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地理探究性学习活动,其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获得某些没有技术支持很难或不可能获得的学习体验。需要注意的是现代信息技术不能替代艰苦的学习和人脑精密的思考,它只是作为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一种重要的工具,是对地理化活动过程的一种强化。
  四、运用信息技术强化地理空间思维,使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多样化。
  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感性材料,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丰富多彩的表象,然后,把众多的表象经过思维加工而想象成另一种新的形象。这样不仅能强化地理空间思维,而且还可以使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多样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地理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传统的教学方法之外,还可以适当地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及制作多媒体课件,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地理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广泛地被地理教育工作者采用。
  总之,信息技术可以把各种复杂的地理现象、地理过程和抽象的地理规律简单化、具体化、形象化,不但有利于地理空间概念的形成和深化,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在地理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