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

2011-12-29 00:00:00李素芹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1年5期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区域性、综合性。新课程给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落实地理学科的基本理念,并将理念和要求融入、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呢?
  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使教学“生活化”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紧密联系实际,侧重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力求学以致用,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如学习了《我们怎样学地理》一节后,可创设情境:暑假里,小伟和小琳随夏令营的同学到国家森林公园游玩,他们因玩得忘形,不幸掉队,在森林里迷失了方向。大家觉得他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辨认方向,尽快找到回去的路呢?请把想到的方法说出来。这样,把课堂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到了有用的地理知识。
  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使教学“社会化”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反映全球变化形式,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因此,人口、资源、环境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当成为教学内容的拓展。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时代脉搏,注意收集新闻报道中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热点,让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例如,在学习《我国地形》中的“四大高原”时,可以讲解: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飞船载着中国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按计划进入预定轨道,并于9月28日17时38分在内蒙古安全着陆。你知道,我国卫星发射基地除酒泉外,还有哪些地方?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合作探究:1.神舟七号为什么选择在甘肃酒泉发射?2.神舟七号在内蒙古中部降落的原因是什么?3.中国人的飞天梦想为什么在今天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谈谈你的认识。4.在载人航天辉煌的成就鼓舞下,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又应该怎样做呢?学生会各显神通,积极搜集资料,查找相关信息。这样“社会化”的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拓展学生视野,而且能增强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化”的地理课堂,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学生还是被动地学习,课堂教学缺乏生气。因此,教师要构建“开放化”的地理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首先,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应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社会实际,由传统封闭式教育向现代的开放式教育转变。如在《世界的地形》一节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利用沙土等材料制作一座山地模型,要求做出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学生积极动手,学习情绪高涨。这样的学习,无疑对学生终身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教师要改变传统地理教学方式,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特别要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如学习《我们怎样学地理》一节,教师将学生带出教室,参观校园,让学生先画出学校平面图,在学生的自我创作中,我们可以发现问题:方向不尽相同、比例关系失调、图例标识不清。教师此时针对存在问题引导学生一一突破,效果显著。
  再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让学生从“学会”地理知识走向“会学”地理知识。常言道:“授人鱼,供一餐,授人渔,则享用不尽。”教师传授知识,仅仅是授学生以“鱼”,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是授学生以“渔”。地理教学内容繁杂,尤其地名、特征等不易记忆。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在教学中我可以尝试采用“联想法”,学生的想像力是十分丰富的,这种想像力如果运用于学习过程中,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长江》时,长江流域的湖泊较难记忆,可以把“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联想为“洞‘破’太‘潮’”四字来记忆。联想记忆既有趣,也好记。
  总之,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发现,从社会实践中去提炼教学素材,把地理教学“生活化”、“社会化”、“开放化”。[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