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心理健康素养研究:内涵\\影响因素及展望

2011-12-29 00:00:00姚本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1年1期


  〔摘要〕心理健康素养是指帮助人们认识、处理和预防心理障碍的知识和信念,是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在这方面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并取得很大的进展。研究国外心理健康素养的现状,有助于借鉴国外的经验,提升国人的心理健康素养,促使其心理健康。本文着重从心理健康素养的内涵、影响因素等方面出发,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国外;心理健康素养;内涵;影响因素;展望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11)01-0004-05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大概有4.5亿人有心理或行为问题,但是仅有少部分人接受了心理诊治。心理问题较多的国家的人进行心理诊断的也较少”[1]。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有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民众的心理健康素养不高。提升民众的心理健康素养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方面,国外的研究较多,探究国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在提升国内民众的心理健康素养方面获得启发,有效地提升我国民众的心理健康素养,促使其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一、心理健康素养的内涵
  
  素养(Literacy)在《牛津简明英汉袖珍辞典》中译为有文化、有教养和有读写能力。它影响着一个人的阅读、理解等能力,是一个人文化程度高低的象征。这种能力在医护过程中对患者的疾患诊治有明显的影响作用,“与低素养有关的大量诊治活动将会导致许多消极的治疗结果”[2]。在医护环境中的素养一般被称之为健康素养(Health Literacy),主要是指“获得、理解和使用能提升和维持良好健康状况的信息的能力”[3]。随着对健康素养研究的加深,不同的机构和学者对其有不同的理解。例如美国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