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心灵 照亮人生

2011-12-29 00:00:00王月明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1年1期


  〔关键词〕心理;呵护;快乐成长
  
  关注小学生心理体验,是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只有走进学生心灵深处,才能真正使每一个学生在关爱中成长。
  曾经在我校发生的一件事,让我终生难以忘怀。
  2009年3月22日,我校五年级一班学生薛华(化名)的家长,急不可待地找到了班主任乔老师,反映薛华自上三年级以来,令父母苦不堪言。
  薛华在“家校交流活动卡”中,抒发了这样的心声:“我想到自己喜欢的学校上学,开始新的生活。”她明显存在环境适应障碍,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她对学习环境的厌倦?我决定找她谈谈。下面是她写给我的一封信中的部分内容:
  “一开始,学校收8元钱,爸爸给了我10元,我把剩下的2元钱拿到附近小卖部买了零食吃,爸爸也没问我。后来,班里有同学向我要钱,我从家中偷了一些钱,给他们每人5元。以后,六年级的几个同学也和我要钱,不给就骂我,有时还打我,威胁说要告诉我的爸爸,我害怕偷钱的事被他知道就给他们了。去年春节,我在家里没有出去玩,又想起了偷钱,这次我拿了500元,和同学在寒假里花掉了,同学说以后还给我,我就和他们要,可他们说家里没有那么多钱,都存在银行里。我害怕爸爸也把钱存到银行,自己没钱花,今年开学后一下子拿了1500元……”
  一切都在学生零碎的叙述中变得清晰了,我的心情是如此沉重、泪丧和后怕。在对以上事件深入研究后,结合日常工作的进展情况,我认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切实做到以下几点:有意、求实、做细。
  
  一、有意
  
  有意识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功能,预防为主,引导学生快乐学习,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自主学习有关理论,提高心育水平。每一位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结合学生心理现状,通过广泛涉猎相关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强化心育意识,从而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快速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
  走出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尽快尽早地使自己承担起心育角色。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专业人员的事,置小学生心理问题于不顾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不管你是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使自己迈出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一步。
  
  二、求实
  
  心理健康教育是实实在在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我们应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全方位入手,全面提升心育工作品位。
  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载体的独特作用,克服虚假、摆花架子的现象,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使学生时刻浸润在浓浓的爱意中。
  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中感悟理论的双向互动效应。应注意避免“纯理论现象”的发生。
  好多教师能制定出一整套的课题研究方案,实际工作却一点不做,收效甚微,这种“造”出来的工作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只会贻误对学生的适时引导,为意外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只有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平静的心态面对学生成长中的困惑和失误,以教师的爱心唤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对学校的热爱,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发展潜能,健全人格。
  
  三、做细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艰苦而复杂,需要教师做个细心人。
  教师要学会用心观察学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尽可能地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和校长的首要金科玉律。”当你面对问题学生时,不妨问一下自己:你的温和而具有洞察力的目光几时曾落到学生身上?你对学生到底了解多少?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通过观察传递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和尊重,让学生从你关注的一瞥、信赖的点头、激励的眼神和友善的态度中,得到安慰和鼓舞,从而促使学生持续的良性发展。教师还应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家庭的工作,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家长沟通,这样才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育人效果,而这是以教师周到细致的工作为前提的。
  前文提到的薛华共从家中偷得现金5000多元,同班同学不少人参与了此事,班主任为什么一点儿感觉也没有呢?当班主任询问家长在家有没有发现学生乱花钱的情况时,家长反问道:“我在家校联系卡中写明了学生乱用钱一事,并希望你们帮助调查一下啊,难道你忘了吗?”班主任哑口无言,因为每月一次的交流活动材料至今还在角落里睡大觉。如此家校交流,家长的参与热情能维持多久,效果又会如何,可想而知。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让我们用爱心温暖每一个学生,搭建起师生心理沟通之桥,使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得到心灵的抚慰和关爱,幸福快乐地度过自己美好的童年。
  (稿件编号:101209012)
  (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南经济开发区海滨小学,青岛,266400)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