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0/5tre9bP8euvkDsHx9Wgq4e.webp)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0/dVEfJKcaYEWppisNU4Mit7.webp)
若干年前,雪村坏笑着推出的一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唱出了东北人不为人知也不太为外人所理解的另一面——热情仗义、助人为乐。
长春电大宣传部长任志勇,就是这样的一个东北人。从电大学生到电大教师,任志勇一路伴随电大从青春走向不惑,又在这一路成长中将自己服务他人的雷锋精神、志愿信念传递播撒……
雷锋精神永驻电大
任志勇生于1970年,父母都是教师。良好的家庭氛围让他从小就有着向善的信念。由于父母工作忙,任志勇大多数时间由姥姥照看,虽然是旧时代走来的目不识丁的妇女,老人却善良、明理,总是教育任志勇要多帮助别人。当时学雷锋的热潮在全国各地一波一波地掀起,雷锋精神从此根植任志勇心中,至今不改。
在姥姥的“资助”与支持下,任志勇小学时就是学雷锋的标兵,他曾经买来黑板油,不声不响地把教室的黑板刷得光亮一新。一次,他和另外一个同学在放学路上看到一位老爷爷吃力地拉车,他们就跑上去帮忙,还一口气把老人送到目的地。等到他们在老人的千恩万谢中挥手告别后,发现自己找不到家了。
这些细节今天读来忍俊不禁,却是那个时代里的最温暖回忆。只是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变迁,很多人把雷锋精神淡忘了,或者不好意思在别人不解的目光中坚持,而任志勇却执著地把雷锋精神树立在心中,渐渐演化成不变的信念。
1989年10月,任志勇走进长春电大的校门。虽然这不是自己高考的初衷,所学的也是自己不喜欢的工业会计专业,但是任志勇把从书上看来的名言送给自己: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从小就有信念感的任志勇,鼓励着自己跨进了长春电大校门。
上了大学之后,任志勇在学习之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继续自己的学雷锋行动。他在校园里创建了第一个学雷锋服务站,买来一把崭新的打气筒,每天早上摆放在校园内固定位置,晚上准时收回来放入工具箱,还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同学解决自行车的小故障。这些行动已经无法再像小时候一样“不留名”了,任志勇很快招来了风言风语。但是他仍旧默默地坚持。三年风雨无阻,任志勇说,支持他的信念很简单:“我相信人们在困难时都渴望得到帮助!”
1992年,任志勇在电大毕业,在本职工作之余兼做校团委和学生工作。当时社会上已经在流传一种说法:“雷锋三月来,四月走”,怎样把雷锋精神留住,是年轻的任志勇心中最强烈的念头。
1993年3月5日,学雷锋活动三十周年纪念日之际,任志勇以长春电大校团委副书记身份第一次组织召开了全校学雷锋大会,成立了长春广播
电视大学学雷锋协会。很多学生觉得怪异,任志勇坚持不懈地引导。
1993年底,长春广播电视大学学雷锋志愿者协会(总队)成立,志愿精神第一次与雷锋精神实现了对接。至今,任志勇他们已经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学雷锋服务分队284支、实践活动小组1600余个,在校内外建立了32个长期实践基地或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8500余次,有100000余人次的青年参与其中,省内外新闻媒体曾170余次给与报道,电大的学雷锋志愿者成为了吉林省和长春市青年志愿服务队伍中的重要力量。
时间来到1996年8月,中国长春电影节成为当年长春人与电影的约会。这段日子,也成为500名长春电大青年志愿者的一个展示。8月2日,在全市电影节志愿者誓师大会上,任志勇代表电大志愿者从市委书记手中接过“长春电影节青年志愿者维持交通秩序服务队”的旗帜。电影节期间,他们在全市14个重点路口同时上岗开展服务活动。记得那是在8月18日下午四点左右,天气十分闷热,任志勇和同学们在解放大路交通岗开展执勤活动。那面印有“长春电大青年志愿者学雷锋”字样的小红旗,总是会赢来行人的一片赞叹。有两位外国朋友来到他们执勤的路口,似乎也对这面小红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一位上前问道:“volunteers?”任志勇自豪地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