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武”书记马敬厚

2011-12-29 00:00:00
中华儿女 2011年1期


  适逢霍元甲逝世100周年和精武会创立百年,去年11月13日,以“百年寻根,精武盛会;传承精武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世界精武·霍元甲英雄会,在霍元甲的故乡——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小南河村的精武门·中华武林园隆重举行,来自世界12个国家39个精武体育会代表聚首于此,共同描绘精武未来发展愿景。
  这次前来参会的所有嘉宾对刚刚落成的精武门·中华武林园无不为之惊叹,因为就在7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兴建之初,所有人都称,要在半年时间内完成园区的整体建设是绝不可能的。而我就是要把这种不可能变为可能。”说这话的正是精武镇小南河村党委书记马敬厚,一位勤奋为民、干事创业、造福家乡的好书记。
  
  他,促使精武魂再次唱响小南河畔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彩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岂让国土再遭践踏/这睡狮渐己醒……”伴随81版电视剧《霍元甲》的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在世界各地索回激荡,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小南河村渐渐进入了世人的视野。
  “精武镇原为南河镇,为了纪念霍元甲这位爱国武术家,于2009年1月18日更名。在精武百年之际举办世界精武盛会,让百年精武回归故里,是我们4000多名小南河村民的共同心愿。”为了圆梦,马敬厚付出了太多心血。
  精武门·中华武林园于2010年4月14日奠基,总耗资两亿多元。为了保证工程进度,马敬厚带头起早贪黑地在工地上奋战了213天。在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在霍元甲的故乡办一场让世人铭记的精武盛会。
  谈起尚武,马敬厚回忆,上世纪90年代初,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人士来到小南河村,对他直言:“霍元甲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爱国武术家,但是,我没有想到他的故乡竟然这么寒酸。”
  这句话好似当头一棒,一下子打醒了马敬厚,也打醒了小南河村的老小。马敬厚随即陷入了深思,“霍元甲出生在小南河村,死后也葬在这里,可以说,小南河村是精武之源,也是精武之根。”他开始考虑如何快速改变一直靠农牧渔业发展的小南河村的面貌,如何让尚武精神再次在霍元甲的故乡点燃,如何在此打响精武文化品牌,如何拉动小南河村的文化旅游产业……
  时间就是一切,马敬厚说干就干,自1996年开始,他带领村民翻修霍元甲的故居、重修了霍元甲的展厅、全面整治周围的环境,并于1999年在小南河村小学的基础上,成立霍元甲文武学校,开始与世界各地精武会建立联系、取得交流与合作,后来村干脆又投资建了一所小学,把文武学校独立出来,并单独修建校舍。
  付出就有收获,2000年,小南河村赢得了第六届世界精武大会的举办权,让世界重新认识了小南河村。
  此后的10年间,马敬厚一直致力于打造小南河村的精武文化品牌,以此拉动小南河村的文化旅游产业。2010年,为了举办世界精武·霍元甲英雄会,为了纪念霍元甲,弘扬中华武术、传播精武文化,为了搭建世界精武会交流发展的平台,马敬厚决定再次扩建霍元甲ee0f9d7f9937a6f28b0f5ed18256a0a806319836745bd155701a9e2dce8a5373的陵园,并修建霍元甲纪念馆,启动了精武门·中华武林园第一期工程,霍元甲纪念馆和霍元甲陵园。
  “精武门·中华武林园”总的规划占地3880亩,是集国内外武术文化交流、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影视基地于一体的世界精武文化中心,和以武术为主体,集馆藏、民俗文化、武术演练、餐饮、住宿、康疗、健身、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特色文化旅游区;也是西青区以民俗文化为龙头,以崇文和尚武为两翼的文化旅游产业中尚武文化旅游板块的重要内容。目前,一期工程告竣,主要包括霍元甲陵园、霍元甲纪念馆。霍元甲陵园在原址上扩建,占地约110亩,建成观武亭、广场、山门、大殿、牌坊、陵墓等,供各国精武友人和各届人士前来恭仰祭拜;霍元甲纪念馆的整体场馆建设占地约132亩,全面系统地展示了霍元甲的传奇一生和精武会创建及发展历程。”如今,这里如马敬厚所设想的,已成为世界各地数万精武爱好者恭仰和朝拜的圣地。
  在本届世界精武·霍元甲英雄会期间,与会代表还达成了《世界精武·霍元甲英雄会天津宣言》,并对精武门·中华武林园给予了充分肯定,将原定于2012年在瑞士举行的第十二届世界精武大会改在天津市西青区举行。“这是对我们的工作最好的肯定与嘉奖。”马敬厚倍感欣慰地说。
  
  他,引导千年古村迎来生机勃勃
  在斥巨资修建精武门·中华武林园的背后,人们不难看到,一个经济强村的崛起。“修建精武门·中华武林园的资金完全是由村里承担的,要不是村经济实力壮大了,一个村哪能投这么多钱,哪能办这么多事啊!”马敬厚感叹道。
  然而,可能没有人能想到,这个如今的富裕村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还是出了名的穷村。1984年,村内500余亩的渔场由于管理不当,单产只有150公斤,总收入4万元。时任副村长的马敬厚说:“小脚女人搞渔业,迈不开大步,非搞改革不行。”
  于是,他向村党支部、村委会立下了军令状,签订了扩大水面1000亩,上交纯利润60万元的承包合同,表示“不干出点名堂来,甘愿辞职”!
  新场长上任了,可是60名职工却被合同指标吓跑了一半。招工没人来,马敬厚就给留下的30来人开会,要求职工家属上,就这样组成了108将,开始了渔场的开发和经营。
  马敬厚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实行场、队、组二级承包,利益挂钩,同时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喂鱼,第一年渔场旗开得胜,1985年达到职工人均年分配1万元,此后两年养殖面积扩大到7000多亩,年上交村300万元以上,圆满地完成了承包合同,成为村民向往的企业,有村民600人以上就业。
  1985年,马敬厚与天津农学院合作进行了水产养殖的科研和技术推广,至1987年底,开发达到了亩水面的大规模高产养殖,成为天津市最大的淡水养殖基地之一。1991年与天津市农学院合作,成立了“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常规水产养殖、畜牧养殖和特种水产养殖等方面获得了成功。
  几年下来,联合体在水产养殖新技术上共立项18项,获奖13项,其中国家级获奖项目2项,这些获奖项目在天津市乃至全国推广,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91年,马敬厚被村民一致推选为村委会主任。1997年,小南河村成立了精武集团,马敬厚任集团公司董事长,注册资金8000万元,拥有固定资产1.2亿元,年产值2亿元,销售收入1.8亿元,利税1000万元,年出口创汇300万美元。“集团公司形成本市水产、猪、鸭三大类品种,自繁、自养、饲料自制,屠宰加工、冷藏、销售的科工贸农一体化的实业集团公司,成为天津市最大的综合养殖、副食品生产基地之一,被天津市政府命名为‘菜篮子工程明星企业’。”马敬厚带领小南河村民走上了致富路,“年人均收入过万元,这在当时可是非常了不得的”。
  自1991年开始,小南河村先后迎来了江泽民、乔石、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村视察查工作。1995年,马敬厚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的工作更忙了,经常是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官是民选的,权是民给的”,当了书记的马敬厚始终不忘为民谋福利。
  如今,宽阔的水泥马路,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宽敞明亮的住宅楼,工厂化的农业生产和现代化的“菜篮子”工程等,令这个千年古村焕然一新,生机勃勃。“此外,村里还出资为每位村民上了合作医疗保险和人寿医疗保险,为60岁以上的老人上了三份人身意外险,使村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每年底村民每人能分得人均6000元的分红,真正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到全村百姓。”
  正像马敬厚所说的那样,经济壮大了,就可以办更多的实事了。现在,精武门·中华武林园二期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预计在2012年第十二届世界精武大会召开之前竣工。马敬厚坦陈:“我希望小南河村不仅是瞻仰武林宗师的基地,也是经济繁荣、风光秀美的旅游胜地。未来的小南河村将集地产、工业、旅游业为一体,更稳更快地向前发展。”
  责任编辑 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