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晓东是全国青联组织中的“老同志”了,从1995年正式加入起,已历经四届共16年。当记者拨通解晓东的电话时,他正在为由他自己担任总监制的“城市有爱”演唱会做筹备工作,他的助手告诉记者,最近他们为了筹备这台演唱会以及个人音乐专辑,几乎是白天夜晚连轴转,加之新春将至更是倍显忙碌。
“这些日子确实忙坏了,不过再忙也得支持我们青联机关刊的工作,因为青联在我这里永远优先。任何事情都是。”第二天早上,记者打开邮箱果然就看到了他的采访回复,发件的时间是凌晨4点。
如今,解晓东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总是与公益和慈善联系在一起,从艺多年,他一直积极不断地投身公益事业,早在1990年代初期就参加了“希望工程”百余场巡回义演。1994年,他以演艺界第一个加入希望工程的志愿者的身份,在安徽和山东援建了两所希望小学。10年后,他创立了“中国娃专项基金”,致力于儿童音乐素质教育,为全国各地的孩子们送去歌声和关爱,并在全国建立推广“中国娃音乐教室”。当得知被舆论评为“明星专职公益第一人”的名号时,他只是淡淡地表示:自己只是始终在默念和践行自己信守的六字真经“做好人、做好事。”
生命阳光 城市有爱
2010年7月25日,上海世博文化中心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快乐全明星公益盛典”的公益活动。解晓东作为世博会“生命阳光馆”的形象大使,在演唱会开始前为大家献唱了“生命阳光馆”主题歌,大气的台风、充满活力的精彩表演征服了万人观众,引爆全场热情。
谈及“生命阳光馆”主题歌《生命阳光》的创作感受,他认为生命最需要的是鼓励,生命的色彩是可以大声歌唱出来的。人除了需要鼓励,尊重本身就是种最好的关爱体现,那种神奇的推动力量是改变未来世界的希望之光。
而关于公益歌曲的创作,解晓东说:“这几年,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亦在继续着公益事业的探询之路,对于公益歌曲的创作成为我致力探索的课题之一,《生命阳光》《天使不寂寞》《辉煌》以及新近推出的《城市有爱》的成功让我很有信心,能够让自己的创作更有意义,让公益歌曲更有时代感、更容易深入人心,作为歌手,这些都让我倍感幸福。时间也让我更加深刻的明白了,如果说活着是种修行,那音乐就是一种信仰,能成为一名忠实表达自我的创作歌手,是件多么幸运的事。”
目前,解晓东正忙于筹备的“城市有爱”是一个系列演唱会品牌,最初的亮相和引发关注是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世博会结束后,这个系列演唱会开始走向全国。“城市有爱 爱在武汉——我们的80年代”演唱会在12月18日首站亮相武汉。演唱会上,解晓东给了大家一个惊喜:他让《城市有爱》不再仅仅是一个演唱会的名字,而且也成为了一首歌的名字。这首主题曲由解晓东亲自作曲,旋律朗朗上口,歌词温暖诚挚,它所具有的音乐流行性和深深的人文关怀都达到了当前公益歌曲中少有的高度。
说起《城市有爱》的创作缘起,他说:“最初是因为世博会的关系。因为和世博有很多合作,包括和容祖儿合唱的生命阳光馆同名馆歌,创办了‘城市有爱’系列演唱会品牌,并在世博文化中心举行了成功的首演等等。而在整个参与世博的过程中,我一直都想为这个《城市有爱》创作一首主题歌,曾经先后写了十多个版本,一直都觉得还不够到位。反而是在世博结束的那段日子,经历了世博闭幕演出的感动,又多次看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句话而产生很多联想和触动,加上在继续策划《城市有爱》演唱会的全国巡回而带来的某种使命感,于是终于灵感一触即发,写出了自己非常满意的这首主题歌。”
剪不断的青联情
解晓东至今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参加青联的活动是1994年赴宁夏“心连心”慰问活动。带队的是当时的统战部刘延东部长和全国青联的刘鹏主席。回想当初,解晓东至今仍然怀念。“慰问团规格很高,组织也非常严谨,令我非常向往,我心想,‘组织威力很大,很靠谱’。”
回顾16年的全国青联组织生涯,他满怀感慨:“漫长的组织经历,对我而言是跨越了人生最重要的成长历程,我会永远铭记这样一种特殊情怀,会积极面对自己现在以及未来的人生,会以一个非委员的心态去平实的面对生活,亦会永远于任何时候都以一名青联委员的光荣身份积极进取于人生每一阶段的发展。”
其实,在加入青联之前,解晓东就已经参加过很多青联组织的活动了。1996年,他第一次参加换届大会时,对资深前辈委员姜昆老师的发言记忆犹新,以及不久后“青联之友”联欢时,包括关牧村等一众老委员的动情发言都对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他们都是因为年龄过线的缘故,不得不放弃委员身份的,都很舍不得。他们的艺术成就都非常高,而恰恰是这样的情形之下才更加深刻的触动着我,让我在想,这个组织除了给予你荣誉以外,更多的是接连不断的演出慰问活动,说到底就是以义务演出居多为主,那么到底又是什么样的特殊魅力才会使得大家都一致的对青联组织这么一往情深和依依不舍呢?我想,那应该是除了组织的社会与政治荣誉之外的另一种核心凝聚力——彼此间自然产生的纯洁友情和可以相互间精神依恋的、非常超脱于凡俗物质的理想家园。”
1995年,解晓东入选第八届全国青联委员,11年后,又当选第十届全国青联常委。更大的荣誉背后肯定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与使命,“我认为青联委员一定要面向社会和融入社会,青联委员首先应该是社会各界的精英才俊,同时也必须要具备所谓的‘自觉觉他’之心、之才、之德,每个委员除了积极参加组织生活以外,相对来讲又必须是更加积极而坚定的守护在各自自身的事业阵线上。换言之,做好自身的工作和努力,使自己的工作可以对身边和社会上的更多人产生利益和促进,这就是最好的委员义务的践行与呵护。”
这些年来,解晓东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组织的温暖。一次热烈的聚会活动,或只是某个委员之间的某个关切而充满真诚的问候,都会让他感受到家人般的亲切。“最温暖的瞬间其实是在自己内心深处,某一天,你在不经意间突然就会体悟到组织的种种的好。”解晓东言语中饱含对青联的热爱。
不过在深情的背后,解晓东难免有些伤感。“因为终究要离开她的,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能无憾,可以淡定地对着自己这大段的组织生活,肯定地对着自己说:嗯,做的不赖。”
最后,解晓东说:“人都不是独立于世的单人个体,如同你细心之下所能感受到的组织温暖一样,社会的任何角落其实也都是同样、抑或更加的需要组织的力量与呵护,而青联委员的使命担当,理所应当的正是普及和传递这样一种温情火种,而非只是停留在组织荣誉的获得与享受之中。当然,组织上对每个委员的入选考量及始终的呵护关心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传递爱,首先需要的是拥有爱。”
责任编辑 陈晰
解晓东 全国青联常委、安徽省青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