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四月,春暮夏早。汽车沿成都到九寨沟的旅游环线九环线行驶,距离“李白故里”江油市区15公里处,按照指路牌左转,就进入了大康镇星火村通往九环线的“村级支线”。
一片设施完善的花园小区跃入眼帘,22栋漂亮的五层楼房坐落在片片绿地之间,一条硬化的人工河道穿小区而过,映衬着河水两旁的亭台楼阁、芳草绿树,幼儿园、卫生院、图书室、老年活动中心、健身休闲广场、超市、酒店、茶楼……俨然是一个城市高档社区。
这里是党支部书记金圣翔的家乡。
三年前,他从新疆回来,带着一腔热血,收拾震后的满目疮痍。
三年后,在他的带领下,昔日山村涅槃重生,曾经的废墟上生长出希望。
重建蓝图“一跃十年”
这些天,金圣翔最惦记的事就是修路。抗震救灾中,这条1.48公里长、4米宽的水泥公路成为星火村的“生命线”。如今,这条路正在“升级变身”,再过几天,它将成为一条8米宽的公路。“路面多用水泥压一遍,路的寿命能延长几年。”金圣翔几乎每天都要到施工现场查看,搞建筑施工出身的他对修路并不陌生。
“等5月中下旬这条路修好,星火村原本用10年才能完成的任务,借力灾后恢复重建可以提前完成了。”金圣翔微微仰起头,语气中流露出掩饰不住的骄傲。
时光倒回到3年前,他没有这般乐观自信。
星火村位于绵阳江油市西北,四面环山,靠近龙门山地质断裂带。2008年5月12日下午,带领200多名民工远在新疆务工的金圣翔,得知家乡发生特大地震后心急如焚,想方设法迅速赶回村里。
“情况怎么样?”金圣翔一边挨家挨户地走访安抚群众,一边急切地了解村里的受灾情况。
现实远比他想象中严峻:全村970户、3022人受灾,560户群众的房屋倒塌或严重受损。
沉甸甸的担子落在金圣翔肩上。回村的当天夜里,他召开党员大会为大家鼓劲动员:“灾难,是对共产党员的考验。越是困难的时候,心里越要装着群众。只有凝聚
人心,才能带领老百姓走出困境。”
村民们都记得,那段时间,金圣翔消瘦了许多,黝黑的脸颊,渐长的头发和胡须,使他显得疲惫和苍老。但全村抗震救灾工作在他的指挥下,始终有条不紊,不仅没有出现次生灾害,而且没有耽误农时,按时完成了小春收割和大春播种计划。
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震后重建怎么建?看着住在板房里的村民,金圣翔十分焦虑。
以前,星火村群众大多以单独居住为主,几乎家家户户都建有院坝、晒场等,不仅土地浪费很大,而且不利于公益设施建设。金圣翔认为,如果只是单纯把垮了的房子再建起来,就等于放弃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经过深思熟虑,一个“建设生态小区,生活城市化”的美好蓝图,在金圣翔脑海里清晰地展现出来。
金圣翔集中修建农民新居的想法,很快得到了516户村民的赞同。根据规划,星火村农民新居占地91亩,比分户建房节约耕地200多亩。
在金圣翔的组织带领下,从2008年10月开始,星火村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群众监督的“三统一、一监督”方式,开始动工修建。为有效解决村民建房缺少资金的难题,村委会还将拍卖2400平方米商业用房所得,按照户均补助一万元的标准,全部补贴给建房群众。
金圣翔又紧紧抓住河南省平顶山市对口援建该村的机会,投入援建资金400万元,通过高标准的精心规划,在小区内统一修建了道路,供排水、照明路灯、绿化、休闲广场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大大提升了该小区的新农村建设水平。
如今,在新建的星火花园小区里,504户、2000多名村民在这个现代化的大型居住社区里,安逸地生活着。
走进村民鲁冬梅140平方米的家里,客厅里是崭新的家具,电视、空调等一应俱全;厨房里用着天然气;龙头一拧,自来水便哗哗地流淌起来。
“没想到,遭遇大地震后,我们还能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村民唐天玉一说起来就是一连串的感谢:“非常感谢金书记,感谢党组织!”
接受采访时,金圣翔却绝口不提自己的事。他说:“如果没有河南的援建,我的想法要想实现,乐观地说需要8年,估计真要去做,需要10年的时间。”
发展创举,村民变股东
“洗脚上楼”之前,村民刘生恩一直担心搬进楼房后种地不方便。“现在不担心了,”他说:“土地入股村里的农业公司后,我们都成了‘股东’。”
尝试成立公司帮村民种地,是金圣翔的创举。
重建中,他思考最多的是星火村的未来:村民的生计如何解决?村庄的发展方式如何转变?
“星火村没有矿产资源、没有临近大城市,要建设新农村只有在土地上‘做文章’,齐心协力发展现代农业。”金圣翔介绍说,按照集约经营、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生态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星火村实施土地整理工程,新增灌溉面积236亩,加上农房重建还耕的土地,全村新增土地500多亩。
“农民以土地作为资产入股,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由于经营方式更加灵活、土地资源被充分利用,杜绝了撂荒土地的现象。”金圣翔介绍,村里成立了星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保底分红”的办法,以每人每年1000元的保底价格,将农民的土地集约管理、经营,土地经营盈利的60%作为村里扩大再生产资金,其中20%作为60岁以上老人和特困家庭补助金、20%作为入股农户二次分红。
村民成了股东,星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也就成为星火村最重要的生产组织者。公司的主要成员由村党总支、村委会、党员代表、社员代表、生产队长等,以及一个监督公司运行的监督小组。
在摸索集中土地经营的最佳方式的同时,公司还对外招商搞起了茶楼、超市,每年可增加7万元净利润。公司旗下的建筑公司每年纯收入超过20万元,机械运输队每年上缴利润50万元。去年,仅星火农业开发公司种植的各种蔬菜,就实现销售收入20余万元。目前,万头生猪养殖场正在进行二期改扩建,眼下万头生猪将进栏。
“这一片坡地,我们已经种植了6.7万株优质核桃,它是我们经果林基地的主打产品。蔬菜大棚区旁边是已经建好的8000平方米菌种厂,年生产各类食用菌6000吨,国庆前投入生产。”听着金圣翔的介绍,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幅现代农业产业图已经打开:特色农业种植区、乡村农家休闲旅游区、经果林木种植区、畜禽规模养殖区、小型加工企业区、村民集中居住区,都在星火村这6.5平方公里实景地图上找到了坐标。
“星火村自古有种马蓝等中药材的传统,我们正打造1000亩的马蓝生产示范基地,产出的大青叶和板蓝根都是经济价值很高的药材。”金圣翔说,省内多家药材企业都有与星火村合作建立药材原产地的意向。
“地震的时候,我们村的人均纯收入只有5003元,2010年全村老百姓的纯收入是10200元,预计2011年会达到1.3万元。”金圣翔说,灾后恢复重建给星火村发展集体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三年来,星火村利用各方援建资金690万元,以及980万元信贷款,发展生态小区和现代农业建设。“没有这些强有力的支持,星火村不可能发展得这么快,至少提速10年。”
“我是真心实意要带村民致富”
走进星火村,便置身于“感恩”的氛围之中。村民家家户户都挂着一个牌子:“感建家园感谢党 奋发图强奔小康”,上面写明了农房重建补助资金为:中央财政、河南援建、特殊党费等。
“这其实也是村民的精神家园大重建,”金圣翔认为,正是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恩之情畅通了村民的“心路”,“原地起立、发展起跳”才得以迅速实现。
现在的村民心有多齐?金圣翔指着正在扩建中的“村级支线”讲了一个“做选择题”的故事:
这条路因有香港福幼基金100万元的资金支持,故命名为“川港路”。建成后,它将成为串起星火村生态小区和现代农业的一条主轴。
修这条路,村民们要做一道选择题:如果修一条4米宽的村级公路,仅靠各方支持就足够了;如果要修成九环线那样8米宽的路,还需每家每户出一些钱。
修自己的致富路,星火村村民不含糊。1月2日,川港路捐款动员大会在村委会举行,大家纷纷响应。从100元到上万元不等……这样踊跃地捐款,在星火村历史上从未有过。
三年巨变,星火村村民们从最初的悲痛、彷徨到今天的欣喜、自信,离不开村党支部书记金圣翔。他在方圆数十里,称得上是一个“人物”。
今年44岁的金圣翔,高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从一名普通的打工仔成为一家拥有千万元资产的建筑公司老总。他的公司也成为大康镇劳务输出的主要“窗口”。
但金圣翔总记挂着,自己的根在星火村,得为村里办点实事。2007年7月,他回到村里,被推选为村支书,开始将在外面的所学用于村里的建设。“用10年时间把星火村建设成为以现代农业为支撑的新农村”,是他给村民许下的诺言。
在村里很多人的眼里,这个多年前出去打拼的 “翔娃”,在震后成了村里的“保安”,早上5点半开始在村里各个灾后重建项目工地上转,晚上12点还在小区拿着手电筒看施工点。搞建筑的他,对施工质量尤为看重。
3年来的灾后恢复重建,星火村省了很多钱。星火花园小区的规划图纸,是金圣翔自己设计的,星火村的产业规划,有许多是他挑灯夜战弄出来的。为了早日建这个小区,他还与承建农房的两家建筑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两家公司所需的劳力均在村民中招聘,此举既可解决村民建房遇到的资金困难,又能帮助村民就近就业。“选择在公司打工,建的却是自己的房子,各算各的账,都按合同付款,大家每月都能挣一两千元!”村民刘生恩道出了乡亲们的共同心声。从建房开始,星火村一直有300多名村民在建筑公司务工,月收入达2000多元。
3年来,金圣翔也得罪了很多人,个别亲戚甚至说他是个“傻子”,当了村支书还经常拿自己的钱给村里办事,村里办公大楼他捐了10万元,还给比星火村受灾更严重的村子捐了两万多元。川港路捐款,他带头捐了30万元。
“力所能及地捐点款、熬点夜没什么,只要村民们看出我是真心实意要带着村民致富,我就知足了。”3年忙碌,让44岁的他沧桑很多,头发白了三分之一。
最近,金圣翔偶尔也会上网,刷新正在进行的“四川美丽之最”大型评选网络投票结果,就会看到“四川最美丽乡村”评选单元,独占鳌头的正是星火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