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海培:美

2011-12-29 00:00:00梁伟
中华儿女 2011年21期


  2011年10月6日深夜,美国参议院以全票通过一项法案,就1882年美国国会制定的《排华法案》向全体美国华人致歉,这项法案的通过被视为是华裔地位和政治崛起的结果,极具标志意义。
  对此,国内媒体频频报道,以示庆祝,而西方主流媒体却选择了“回避”。
  “华人在美国社会的影响、历史和受歧视程度无法与黑人相比,相对来说,我们还是处在社会的边缘,而黑人问题已经成为美国社会的核心问题之一。”发起“排华法案”道歉案的第一人、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主席薛海培说,“平权无所谓意义大小或历史长短,《排华法案》明显违背了美国的民权精神,甚至违宪。在一个由移民所构成的社会里,多数与少数如何共同生活是一个矛盾的难题,民主机制只能提供基本保障,而民权运动则能争取更大的空间。”
  “对华人一个迟到的正义交代”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楞了半天,说不出是喜悦还是激动,就是思绪万千。这个法案对于160多年来在美国的华人来说,我认为是一个迟到的正义交代,这其中包括华人的历史感和责任感。”回忆起听到这个消息的瞬间,薛海培依然心潮澎湃。
  早在1882年,美国国会受理了共和党参议员约翰·米勒提交的《排华法案》,并最终通过了《关于执行有关华人条约诸规定的法律》,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限禁外来移民的法案。其中的条款极为苛刻,“任何企图通过船进入美国的中国人,都要向海关移民官出示此法案之前列出的证明文件,否则将不准进入美国”、“任何州法院或联邦法院不得给予中国人美国公民身份”、“出现在此法案中的‘中国劳工’,指一切熟练或非熟练的中国工人,以及一切被矿主雇用的中国人”……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中国劳工”主要是当时因为加利福尼亚淘金热而进入美国的中国人,这些当时在中国的乱世陷入贫困的人,大量参与挖掘加州金矿的竞争。起初,这些“中国劳工”多为健康的成年男性,他们为加州政府带来了大量的税收,却很少占用学校、医院等社会公共资源,而随着这些人年龄的增长、人数的增加、加上当地金矿的减少,社会矛盾逐渐增多,美国本土人的“怨言”就出来了。
  于是,当地人开始对外籍淘金者进行肉体伤害和强行驱逐,甚至还发起大规模的游行来支持《排华法案》获得通过。在这片土地上,不受欢迎的华人劳工为了生存,只能另谋生路,从事仆役等劳动,其中一部分人还参与了1864年和1869年间的中央太平洋铁路修建。
  直至1960年代,华人已经成为加州最大的移民群体。而《排华法案》的基本假设是:华人并不能成为合格的美国公民。1884年,《排华法案》修正案扩大了适用人群,将所有来自中国的劳工均包括在内,不管其原本国籍为何,并对已经获得准许的合法移民离境后再入境提出更苛刻的要求。1888年的《斯考特法案》更是禁止了离开美国后的华人再次入境。1892年,该法案被延长10年,1902年,甚至直接取消了这一法案的时限。1924年,美国《移民法》还进一步把对中国人的入境限制扩展至其他亚洲国家。
  清政府自1876年起曾不断对此行径提出抗议,但又软弱地和美国签订条约,“10年内禁止华工赴美”。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1943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中成为同盟,沿用60年的《排华法案》才被废除。
  
  “全美的华人团体第一次为一个议题走到一起”
  “您第一次知道《排华法案》是在什么时候?”
  “具体时间说不太清,早就听说美国以前有过排华的事件,对于法案的具体内容也不是很清楚,仅仅知道《排华法案》导致华人来不了美国。”
  2009年7月,加利福利亚州州政府正式通过法案,为历史上的《排华法案》道歉,恰恰此时的薛海培也在加利福利亚,在报纸上看到这个消息的他立刻和周围的华人讨论开来。
  “其实这和我的工作经历有关。在美国,我的很多时间用于国会、政治、游说,我知道这个事情想要真正的画上句号还得联邦政府和国会道个歉,所以能够想到这个事情也是比较自然。”薛海培说。
  其实早在薛海培之前,就有人关注此事,美国有少数老一代的华人,他们有个组织叫美国华人同源会。这个组织一直在致力于推动各种必要的道歉,包括《排华法案》。只是因为人数少,所以影响力不大,而正是薛海培和他的团队通过努力,把这个问题作为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的主要议题来推动,完成了这些华人的梦想。
  2010年初,薛海培找到了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东亚小组委员会的主席,主席表示自己没有问题。但要想让其他议员也赞同这件事,就必须得拿出点“东西”来证明华人是关心这件事的,并且要让大家听到华人的“声音”。
  于是,薛海培在在全国范围内和很多的华人团体及个人讨论、组织动员活动。并最终得到了到160多个华人团体签名请愿。在5月份的时候,他带着有签名的请愿书来到了几个亚裔议员的办公室,这其中就包括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女性国会议员赵美心。
  薛海培说:“受到了排华法案的很多不公待遇,她比较感同身受。不可否认,赵美心的加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起点,而在这之后,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找到了她的一个共和党的搭档,这个事情就在今年5月份正式在国会提交了。而在这之后,又出现了一个关键性的人物。”
  这个人就是共和党人、马萨诸塞州的斯科特·布朗。
  当时,薛海培在他的办公室里发现了一座雕像,是布朗在很多年前的前任霍尔。这是一位当时强烈反对《排华法案》的参议员,曾公开斥其为“种族歧视的合法化”,并坚决地投了反对票。布朗本人在此之前并不知道这个渊源,但面对这项几乎没有争议且有益于选民的提案,他欣然应允。截止到2011年10月6日的参议院表决前,共有12位参议员参加联署。
  最终,美国参议院6日深夜一致通过一项《排华法案》道歉案,斯科特·布朗发表声明说:“这项决议不能抹去过去对中国移民的歧视造成的伤害,但重要的是,我们已认识到很多年前犯下的错误……通过这项议案,参议院表达了我们国家对美国华裔的贡献的感激,并承认他们是美国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薛海培和自己的团队“成功”了。而在薛海培看来,最难能可贵的是通过这一次的努力,全美的华人团体第一次为一个议题走到一起,成了一次华人社会的集体行动。
  
  他为奥巴马参选总统立下功劳
  “这项法案的通过,除了美国社会对民权的重视,同时也有一个重要的背景,那就是美国华裔群体实力的增强,如今总数已达400万的美国华裔无论是质还是量上都已崛起,同时这项法案能获通过,也是全体华裔共同努力争取的结果,表明华裔参与政治和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已有进步。”薛海培说。
  华裔众议员赵美心等人将力争促使众议院在明年5月美国亚太裔传统月结束前通过此法案,美国众议院当年通过《排华法案》也是在5月份。众议院少数党领袖佩洛西日前已公开表态支持该议案,众议院多数党领袖坎特也对此案表示同情。
  不过由于众议院议员众多,情况比参议院更复杂,因此薛海培也呼吁华裔积极发声,向所在州的国会议员呼吁他们支持通过《排华法案》道歉案。薛海培表示:“参议院通过道歉案只完成了三分之一的工作,下一步除了推动众议院通过该法案外,他还会力争让美国总统奥巴马签发正式的声明或公告,正式向全体美国华人道歉。”
  “奥巴马向全体美国华人道歉”,这不禁让很多人有些困惑,这个薛海培究竟有多大的能量,其实,这已经不是薛海培第一次和奥巴马“扯”上关系了。
  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科技馆发表演讲时高兴地宣布说:“我们到中国学习的留学生人数,要增加到10万人。对美国来说,最好的大使、最好的使者就是年轻人。”
  
  事实上,奥巴马也是中国年轻留学生的“受益者”。而为奥巴马参选总统立下功劳的,就是中国留学生薛海培,他是奥巴马竞选总统团队的亚裔事务顾问委员会成员。
  奥巴马亚裔事务顾问委员会的成员有40多人,分布在美国不同地区,主要负责制订争取亚裔选民选票的策略。尽管委员会中有好几名华裔,但薛海培是唯一的第一代移民。在竞选期间,薛海培曾协助奥巴马团队在费城设立竞选办事处。但在竞选活动的最后几个月,他主要在家乡、也是本届总统选举关键州之一的弗吉尼亚州工作。
  薛海培说:“在竞选期间什么事都要做,包括打电话给选民、筹集竞选经费、设计广告、沿家挨户敲门、与选民对话等等,目的就是尽量为奥巴马争取每一张选票。”
  此外,作为美国国会注册的华人政治游说者,薛海培一直在为促进中美交流、争取华裔利益而努力。他曾为中国取得贸易最惠国待遇和加入世贸组织游说,他还通过国会活动,促使“美中文化交流促进议案”和“谴责日本强征慰安妇决议案”获得通过。
  
  对话薛海培——“希望通过这件事把华人团结起来”
  《中华儿女》:《排华法案》在1943年的时候就被废除了,而美国参议院一直未对此事道歉,您认为其中原因是什么呢?
  薛海培:其实华人一直想废除这个法案,但是因为影响力有限一直没有实现。二战的时候美国和中国结成同盟,他们需要中国的帮助,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提出来要把《排华法案》废除了。而美参议院一直未对此事道歉原因是多方面,最重要的还是和美国的文化有关,比如占领夏威夷,奴役黑奴等,美国人没有觉得必须得出来道歉,因为他们当时的文化就是这个样子。
  《中华儿女》:国内的有些媒体报道称:很多在美的华人对这个法案并不了解,法案通过后他们对此也不是很关心,据您了解在美国这个是不是事实呢?
  薛海培:很多华人对法案不是很了解确实是事实,这里和国内不一样,在美的华人想要买份中文报纸还要费点功夫,而且也不是每个人天天都在网上逛。当然这也提醒我们,还要做大量的宣传。当然,很多华人对此不是很关心也无可厚非,因为特别是新来美的一两代人对此事没有太多的了解。
  《中华儿女》: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薛海培:困难肯定有的,而且是各种各样的。首先是人心不团结,意见不统一。再者人员动员方面也很困难。美国华人分布东南西北,他们工作也很忙,再加上对政治本身就不是很关心,和政治打交道也很少。这就意味着很多时候我们要从零开始。
  《中华儿女》:参与到这件事的人数大概有多少?
  薛海培:这个不好说,我们在华盛顿有几个委员会,有个共同主席,一个主席代表一个组织,加上免费为我们做法律服务的律师事务所的一个游说专家和两个律师,所以平时每两个礼拜我们七八个人就要在一起讨论制定政策。但是我们有个散布全国的咨询委员会,大概有四五十人。我们还有四大组织,当然这些组织本身内部的工作人员会参与进来。
  《中华儿女》:接下来的时间还会为这件事做哪些努力呢?
  薛海培:要挨个选区把这件事布置到各个州,各个城市,在各个城市建个小组,把他们当地的国会议员发动起来,随时打招呼游说游说。我也很乐意做这个事情。因为这样有更多的机会和华人接触,让大家能参与到更多的公共事务里来。虽然这都是义务的,出差坐飞机都是自己掏钱,也没人给我们报销。
  《中华儿女》:都是义务的,那您这样做的动力是什么?
  薛海培:对我们这些社会团体来说,我们本来就是关心社会公益的。最大动力还是回到老的问题,希望通过这件事把华人团结起来,这是个很大的目标。
  《中华儿女》:您现在是美国华人工作委员会主席,那么您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薛海培:现在这个议案就占据了我很大一部分的工作了。这段时间主要工作就是推动这件事情的解决。有那么多理事会朋友,还要跟社会各个方面联络,事情很多。
  责任编辑 陈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