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庆“联想”新船长要起航

2011-12-29 00:00:00梁伟
中华儿女 2011年22期


  2000年底,在“联想财年誓师大会”上,柳传志将深蓝色的联想旗帜正式授给了杨元庆,这也预示着年轻的杨元庆成为联想的核心力量,时刻准备着接过柳传志的“接力棒”。
  香港《信报》就此评论:“以杨元庆为首的管理层已获市场接受,联想开始真正地进入‘后柳传志’时代”。
  2011年11月3日,联想集团宣布董事会成员进行调整,柳传志卸任公司董事会主席,杨元庆将担任公司CEO兼董事长。
  在卸任当天,柳传志特地为杨元庆准备了一份礼物——一樽鹰的雕像,上面写着柳传志的寄语:“展翅高飞,高得让全世界都看到!”
  那么,这只“雄鹰”到底能飞多高,飞多远?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
  
  2011年11月2日,联想集团发布2011/2012财年第二季度的财报。财报显示,联想第二财季营收77.8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57.6亿美元同比增35.18%,净利润1.446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7658万美元同比增长88.89%。
  而就在第二天,联想集团发生“大地震”,杨元庆接过柳传志手里的帅印,成为联想集团的“新船长”——柳传志辞任联想集团非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会主席,以及战略委员会和企业管治委员会主席及成员;杨元庆获委任为董事会主席,以及战略委员会和企业管治委员会主席。
  联想集团在公告中表示:柳传志因需要投放更多时间关注联想控股业务,才辞任公司董事。联想集团表示,为表彰柳传志在任期内对公司的贡献,并从其丰富深厚经验中获益,柳传志获委任为联想集团名誉主席及高级顾问。
  经过调整后,联想集团董事会最新名单为: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为杨元庆;非执行董事包括朱立南、马雪征、赵令欢、WilliamO.Grabe及吴亦兵;及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吴家玮、丁利生、田溯宁、Nicholas C. Allen及出井伸之。
  
  “杨元庆可以撑起联想集团一大片江山”
  柳传志卸任了。这一年,他67岁。
  关于“卸任”,柳传志并不陌生,因为这不是第一次。11年前,他就卸任联想集团CEO,保留董事局主席职务;2004年,联想集团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后,他又卸任董事局主席职务,仅保留董事职务。
  但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联想经营出现较大规模亏损的危难关头,柳传志又“重出江湖”,次年2月重新担任公司董事局主席。神奇点金,将联想集团成功扭亏为盈。
  起起伏伏,他从未离开,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对“孩子”的爱。从1984年创办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即联想集团前身)到今天,这20多年来的风风雨雨,柳传志一直和联想一起在战斗。
  被誉为“联想之父”的柳传志曾经说过,“联想就是我的命,联想一天不成为第一,我就不离开”。
  而今天,柳传志选择功成身退,他已经为自己交出去的这一棒倾其所有。
  单说从2009年年初的“复出之旅”,在这两年半时间里,在柳传志的带领下,联想集团已从风雨摇摆中安全靠岸。那时候,联想集团遭遇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后的最大危机,业务运营11个季度以来首亏。而今天,联想集团已实现连续8个季度增速大幅度超过竞争对手,成为全球第二大个人电脑厂商。
  这一次,柳传志可以放心的离开,是因为他的接力棒传给了最棒的接力者。
  “几个月以前,有一位朋友知道我将辞去联想集团执行主席,问过我一个问题,说到那时候,您会不会有一点带点失落伤感的感觉?我当时毫不犹豫的告诉他说,肯定没有。因为是元庆执掌帅印,他可以撑起联想集团一大片江山。”柳传志在媒体沟通会上说。
  “这一次的离开,真的就这么放心吗?”
  “有一个朋友跟我说,他嫁女儿的时候,把女儿的手递到新郎手里哭得稀里哗啦的。我嫁女儿的时候,我看到我女婿这么优秀,我高兴的不行,人跟人不一样。元庆他已经是我生命中一部分了,回想起来赴汤蹈火,沟沟坎坎很多次,经历过很多次,也多次发生过碰撞。元庆不是一匹小马驹,是一匹非常执拗的马,我们碰撞的时候也是火星四溅。在这二十几年的碰撞,更多是浴血奋战的过程中,两个人的感情逐渐加深,到最后互为生命的一部分。”
  的确,杨元庆不是小马驹,他是一批勇于战斗的千里马。
  联想,是杨元庆梦开始的地方,也是他梦想寄托的地方。
  
  “联想是他梦开始的地方”
  时间倒回到20多年前,1988年,研究生毕业的杨元庆为了找一块出国留学的“跳板”,走进中关村,“闯”进了联想。
  那一年,联想从来自全国的500位应聘者中公开招聘了58名员工,杨元庆是其中一员。与现在的很多大学生就业一样,进公司首先从销售做起,杨元庆的第一个岗位也是销售。多年以后,杨元庆还记得他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穿行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去推销联想产品时的情景。
  虽然刚开始杨元庆并不喜欢做销售工作,但他仍然干得非常认真,并且卓有成效。正是销售工作的历练,使他后来能够面对诸多困难。也正是在这期间,杨元庆敏锐的市场眼光和出色的客户服务,引起了柳传志的注意。
  1992年4月20日,联想集团公布了一项新的任命名单,不出意外,这个名单上有杨元庆的名字——CAD(计算机辅助设备)部总经理。这个不善言辞,说话的时候带着口头语的小伙子总是有点吞吞吐吐,特别是在公开场合,面对同事或下级讲话时,一直不太自信。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典型的“IT男”,第一次开会的时候,他在会议上甚至都不知道怎样讲话。有不少在CAD部工作过的人后来回忆说,开完那次会,很多人认为杨元庆不适合做领导。
  但是,杨元庆有内在的潜质。也正是这次任命使得他的潜质得到充分发挥。从惠普绘图仪的销售中,他学会了除了零售和批发之外的另一种销售模式:代理和分销。
  上任初始,联想CAD部与中关村的一家公司签订了代理分销合同。从此,中国IT业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分销商。杨元庆以这种销售模式使得CAD的销售业绩持续上升,1992年比上一年增加了一倍,1993年又比1992年增加了一倍,由1991年的3000万元达到1993年的2.3亿元。
  正是杨元庆在1991年到1993年负责CAD部短短两年时间里所取得的辉煌业绩,使他得到了当时联想创始人、联想控股董事局主席柳传志的注意,也使柳传志在联想最紧要的关头,提拔他做PC部的总经理,将联想的未来也押在了他身上。
  1993年,国外著名电脑企业纷纷冲进来,在中关村安营扎寨,国内电脑市场几乎完全没有招架之力。此时的联想也正在给惠普“打工”。
  在国外电脑大鳄的激烈竞争之下,当时规模比联想更大的国产计算机公司全部面临绝境,中国的计算机产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就在这个紧张的时刻,杨元庆走上了联想电脑事业部总经理的位置,接着他做出了一件在中国计算机界惊天动地的事情。
  1996年,联想在四个季度里连续四次降价,最大降幅甚至仅仅只有国内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杨元庆的降价策略能否成功直接关系中国电脑民族品牌的生死存亡。整整一年,杨元庆都在焦急中度过,直到公司的年度财务报表递到他手里才如释重负。这一年,联想第一次打败洋品牌,登上国内市场第一名的宝座。
  在此之后,联想便一路领跑成为了中国电脑行业的领头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属于中华民族品牌的传奇故事,直到成功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声誉达到顶点。
  
  “中国在收购世界”
  2001年4月,杨元庆从柳传志手中接过帅印,正式成为联想集团的总裁兼CEO。
  起初,杨元庆的面前困难重重。2000年,联想个人电脑增长率超过50%,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保持在30%以上,并顺势推出了第二代互联网电脑,如“天禧Ⅱ”、“奔月2800”等等,面对这一切,杨元庆还是有深深的危机感,他知道联想最本质的问题——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就很难在国际市场上拥有竞争力。
  
  恰恰就在这一年,联想产品的销售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较之于前几年的发展,这个结果让人有点“尴尬”。在2002年到2003年间,联想的营业额“停滞”在了200亿港元。还是在这一年,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戴尔以惊人的增长速度抢走了联想的市场空间,而戴尔产品的毛利率比联想高50%以上,对于联想而言,这无疑是可怕的威胁。
  面对困境,杨元庆领导联想努力改变以往“贸工技”的发展路数,而是转型为技术驱动型的企业。他们进行了新的研发体系的构建,完善了公司管理,并展开了前瞻性的研发工作。当时联想建立了以事业部为基础的二级研发体系,将研发队伍扩展到了上千人的规模。
  除此之外,杨元庆还领导联想实现了由产品导向到客户导向的转变,用他的话说就是“服务客户应该像融入到血液里的血红蛋白一样。”至此,联想在售前(咨询、方案准备)、售中(实施、应用开发)、售后(运营维护、关怀服务)方面建立起了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使客户服务成为联想的核心竞争力。
  正是通过这些战略转型,杨元庆度过了掌舵联想之后最困难的时期,也提升了联想产品和品牌的竞争力。
  2005年5月1日,杨元庆又引爆了一颗“炸弹”。刚刚接替柳传志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的他正式宣布完成收购IBM全球PC业务。合并后的新联想将以13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至此,联想业务终于冲出中国,扩展到了美洲、欧洲和全球新兴市场的每一个角落,实现了从国内电脑大鳄到国际电脑巨头的华丽转身。
  “中国在收购世界!”在联想正式兼并IBM个人电脑业务之后,《华尔街日报》如此惊呼。而这个兼并背后最重要的推手来自于一个中国年轻人,他就是杨元庆。接下来,他也让世界了解到自己并未止步于此。
  2011年,在杨元庆的带领下,联想收购日本NEC,他亲自前往日本做市场调研,与日本第一大PC零售店山田电基CEO对话,了解到NEC在日本的市场份额高达20%。售价相对较贵的情况下,依然保持日本市场份额第一的领先优势。
  当那位日本CEO表示如果NEC的价格能够得到更合理的控制,他有把握将其市场份额提升到40%左右的时候。杨元庆坚定了收购NEC的信心和决心。
  “联想在日本虽然不挣钱,但也不赔钱,如果给20%的议价空间,我肯定能让他挣钱。”杨元庆说,“我们在宣布并购的前后,有专门整合的团队,每一个部门、价值链,不管是销售、人力资源、财务、供应链,这是一个整合的计划,确保在并购后快速整合到位,将协同效应尽快实现,能够让企业更加有效发展,这是我们并购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以后也会继续这样做。”
  
  “期待杨元庆成为全球PC第一人”
  在杨元庆的带领下,联想逐步实现了国际化进程,由一个本土企业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运营的现代企业。
  今天,联想的发展如日中天,正因为在这么辉煌的时刻接棒,更会让人感受到未来工作任务之重和压力之大。接手联想,杨元庆任重而道远。
  数据表显示,联想实现了连续8个季度的高速增长,对于这种增长会持续多久的问题,杨元庆表示,“直到我们成为这个行业里面的领导者。”这样的杨元庆踌躇满志。但是,对处于当今千变万化市场上的企业领导者们来说也尤为重要。他更应该具备忧患意识。
  在此之前,惠普新任CEO惠特曼宣布将保留PC业务,并强调惠普的核心优势在于硬件。惠普的PC业务也出现了较之前更为快速的增长。联想要赶超惠普,在目前看来还是相当困难的。此外,刚刚被超越的戴尔,因为其雄厚的实力,转机随时可能出现。而更为重要的是,联想还面临着移动互联网的挑战。当下,移动互联市场成为IT业最大的争夺热点,整个PC行业都处在向移动互联转型的大变革中,联想集团当然也不例外。
  当然,对于杨元庆,期待远比怀疑来的更为猛烈。
  2011年11月2日,博客网创始人、互联网实验室董事长方兴东更新微博:“中国PC第一人非杨元庆莫属,能否成全球PC第一人值得期待”。
  方兴东表示:“杨元庆掌控联想集团,没人比他更合适!而柳传志做农业等传统产业更适合发挥他的商业才能。当然,时代已经变天了,联想市值现在只有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的十分之一了,且还会拉大。所以联想成为中国和世界智能手机第一才有未来,期待杨元庆!”
  杨元庆也表示:“在PC领域,如果竞争对手多犯一点错误的话,我们登上第一的位子是迟早的事。”
  联想作为传统的PC企业,移动互联网对其来说是全新的领域,迥然不同的竞争方式、竞争对手和游戏规则,让其在此领域做起来不能像在PC领域一样得心应手。但是,联想已积极部署了移动互联网战略。联想的执行委员会专门成立了一个组织MIDH,做移动互联项目。
  “联想改变了以前一款产品打天下的策略,转而在移动互联市场用多款产品打天下,覆盖各个细分市场,进行差异化竞争。并且目前已在中国市场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最新财报显示,联想平板电脑在中国市场销售量同比增长1倍,占有8%的份额,在中国安卓市场遥遥领先;联想智能手机销量在中国市场也大幅增长,市场份额增长2个百分点。”杨元庆信心满怀。
  这也验证了柳传志对杨元庆的期待,在当天卸任后的互换礼物环节上,柳传志为其准备的礼物是一樽鹰的雕像,上面写着:“展翅高飞,高得让全世界都看到!”
  
  年薪第一的CEO
  《福布斯》发布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CEO薪酬榜单,调查显示A股目前已迎来高薪时代。A股中年薪过百万的CEO共232人,其中非国有上市公司CEO共111位,中国平安CEO马明哲以987万元年薪名列第一,而同期,H股非国有上市公司CEO的高薪令其A股的同行相形见绌。榜单上,联想集团CEO杨元庆以7872万元年薪名列第一,H股薪酬最高的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的薪酬为A股最高的中国平安董事长兼CEO马明哲的8倍。
  “杨元庆是联想真正的主人,如果我对他们没有充分的信心和部署,我不会辞去现在的职务。”柳传志在发布会上表示。杨元庆对个人电脑行业有着精深的理解、部署和极强的决策力,在2004年至2009年期间曾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得到了极大历练,这两年更趋成熟,在董事会中有很高的威信,已完全有能力集董事长和CEO于一身。
  作为杨元庆的引路人,柳传志对其赞誉有加,“元庆是这个行业中最出色的CEO,经过几年磕磕碰碰,他如今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国际化公司的管理者。”柳传志给过去两年的自己打98.95分,给杨元庆打99.99分。
  今天,杨元庆的确是联想真正的主人,因为他对联想集团的实际控制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加强。今年6月,杨元庆通过贷款斥资31.5亿港元从母公司买入约8%的联想集团股份后,联想控股持有联想集团股份已经由42%下降至34%,他则以8.7%的股份成联想集团最大个人股东。杨元庆这样做,是他已把自己当成了真正的企业主人,同时也说明,其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杨元庆不仅是联想的一个参照物,某种程度上,他还是中国IT业的一个参照物。他入行的年代就是中国IT企业的原始时期;他当下所承担的职业命题:国际化——不仅是他个人职业发展的分水岭,也是联想业务的未来之路,更是中国IT企业必须要走的一条路。
  摆在杨元庆面前的困难很多,对于IT企业来说,竞争是很残酷的。IT行业已经从PC时代过渡到网络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这是一个大趋势。每个企业都在找自己的定位,联想迈出了尝试的一步,比如乐pad、乐phone已经开始布局。杨元庆整个团队以及联想如何应对移动互联网的挑战,是摆在他们面前最大的一个难题。除了技术产品的比拼之外,还有与技术产品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团队的比拼,这是以其为首的这一代管理者的挑战。
  
  11月2日,杨元庆参加联想集团最新季度业绩发布会,尽管联想集团目前在PC市场各个领域都实现了均衡快速发展,但其对新兴的移动互联市场已经开始积极部署,由公司最高管理层下成立的一个专门部门统一指挥,并实施新战略。
  “将来在移动互联网,联想集团将成为开放系统市场领域的领头羊,为避开竞争对手的优势,在平板电脑领域公司将专注于7英寸屏幕以下的市场,在智能手机方面将实行多运营商策略,全面开拓高中低市场,充分利用中国的成本优势。”杨元庆说,“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平板电脑,都是个人电脑的自然延伸,都是计算设备大家庭的一员,是联想集团的专业能力所在,我们有信心成为这一市场上的主力军,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
  新船长、新团队、新目标
  2011年11月9日,联想集团CEO杨元庆携联想集团执行委员会LEC(Lenovo Executive Committee)全体成员亮相。
  LEC成立刚满两年,当时成立的目的是加强高层之间的沟通和管理效率,并就公司重大事项进行决策、战略制定和执行并推动公司发展。但事实上,这一委员会成立后便成为联想最高决策机构。
  据不完全统计,自打LEC成立之后,联想集团的重大决策全部出自于此。
  在过去几个月中,联想集团LEC成员出现了一些变动,其中原联想集团COO罗瑞德(Rory Read)在8月份加盟AMD,原联想集团新兴市场总裁陈绍鹏则在10月份转投联想控股,负责现代农业业务。这两位LEC成员离开后,联想集团LEC由8位高管组成。他们分别是: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杨元庆、高级副总裁及成熟市场的总裁Milko van duijl、高级副总裁及移动互联网和数码家庭业务集团总裁刘军、高级副总裁及产品集团总裁Peter Hortensius、高级副总裁CFO黄伟明、高级副总裁人力资源主管乔健、高级副总裁CTO贺志强、高级副总裁全球供应链主管Gerry Smith。
  LEC会议会选择在联想近期战略中的重要区域城市举行,每月一次,会期一周,工作开展主要围绕着几个方面:对公司重大业务发展进行决策,并制定下阶段工作计划和规划;拜访当地客户和合作伙伴;和当地联想团队进行沟通,更透彻的探讨当地业务。
  “LEC成员每个月都会聚集一次,本月在中国,下个月就会去英国。LEC成员每年都会在3、4个重要市场开会,并为当地市场制定相应的战略。”杨元庆说,“联想集团LEC成员在过去几天已经开始规划新的四年战略。联想集团新的四年规划涉及财务目标,包括营业额、市场份额等,同时在业务规划方面,除了对传统PC业务进行规划外,公司在移动互联、企业服务器、存储业务等方面也有好的部署。”
  有团队,有目标,有支持,杨元庆万事俱备,摩拳擦掌,在这位新船长的带领下,联想这艘大船将会驶向何方?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 陈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