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让思想品德教学“活”起来

2011-12-29 00:00:00王立杰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9期


  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对教育理念的一次革命,也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模式。它突破了传统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式,将教师手中的一支笔、一张嘴转变成声音、图形、影视、动画四位一体的教育技术,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为学生学习提供全面、感性的材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与效果。
  ● 多媒体创设情境,充分感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照本宣科、平铺直叙的新课导入,空洞乏味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而无病呻吟,或大唱高调的假情境更令人反感。如果能有效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创设出和谐、动态的情境,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境等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动情点,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能尽快进入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则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课时,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这首歌曲的MV,在学生沉浸在歌曲中的时候问:“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学生能很快给出正确回答。然后顺势导入新课:“56个民族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课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样的导入烘托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多媒体巧妙讲解,突破重难点
  针对教学中的重点,教师要精心设计课件配合教学。课前搜集一些素材,将它们重组、加工,直观、形象地演示教学内容,让学生记忆深刻。对那些较难理解的问题,教师也可以通过图片对比、图表总结,甚至用Flash动画演示发展变化过程等方式,化难为易,实现知识的传授。
  我在教授《放眼世界》一课时,改变了以往只要求学生简单掌握课本知识的传统做法,将课本知识以故事情境的形式整合到Flash中,要求学生换位思考,使学生的认知不再局限于课文中那些单调枯燥的文字。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愉悦的体验中感知知识。
  ● 多媒体有效操练,发展思维
  任何知识都需要练习来巩固、强化。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增加课堂练习量,使练习实现举一反三,发展学生思维。
  我在讲《科学造福人类》一课时,精心设计了课件,让一幅幅科学为人类带来幸福的真实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实例中感悟到科学的巨大力量,再引导学生说说科学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几十年或几百年后我们的生活将会变成怎样?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研究社会,畅想美好的明天,奠定了创新意识,也培养了学生走近世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并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 网络技术课外延伸,开阔视野
  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围绕主题上网查阅,获取相关知识;课后,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去网上寻找答案。网络上成千上万的答案需要学生去分析、判断、选择、总结。网络学习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也是他们拓展知识技能的另一条途径,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讲述《保护环境》一课时,我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他们以《我爱我们的地球》为题到网上搜寻资料,分别作一个专题报告。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让他们意识到保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保护我们生活的大家园——地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