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是网络化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最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学生的知识来源更广泛、更丰富。运用计算机技术教学,让化学教学告别传统的模式,创造出更具魅力的教学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是化学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将使化学教学水平踏上一个新的台阶。
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难点,提高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学化学中有许多微观结构和微观现象,既看不见、又摸不着,演示实验也无法做成。传统教学中,只能靠挂图、板书及教师的言语来完成,这样的教学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而应用化学课件,这些困难就会迎刃而解。如《分子》一课中,我在讲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时,通过微机操作,学生在大屏幕上看到由电子显微镜将水放大几十万倍后所拍摄下的闪烁星点的水分子,并且演示了一滴水的质量及水分子的个数。这时我又适当地加以引导和讲解,使学生总结出分子的基本性质之一,分子的体积、质量都很小,这使学生对该掌握的知识点理解得非常深刻透彻。这样就实现了难点的突破,使学生轻松地建立微观物质运动的概念,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质运动的不同点,使知识的讲授由抽象而变得形象生动,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利用多媒体构建最优化的课堂结构
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对教学策略的设计,合理选择和应用教学结构,使学生在最佳的情境中学习化学。
众所周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中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是由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的,因此师生必然要在课堂中一起探究原子、分子、离子这些微观粒子的运动变化规律,对于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而借助计算机的模拟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就可以使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这些微观粒子的运动,从而对化学变化的本质一目了然。例如在讲分子、原子结构这部分知识时,由于分子、原子这些微观粒子我们无法看见,而且初中学生的立体概念又比较差,所以我就通过三维动画,将原子内部结构演示出来,比较原子核与原子大小时,通过画面将原子形象地放大成10层楼房大,同时原子核也随着放大成樱桃大小,置于楼房中心,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认识到原子内有大量空间,再将电子随机地点击在这一空间内,使学生认识到电子在原子核外的广大空间内做高速运动,而不是圆周运动。从而优化了课堂结构,提高了教学效果。
利用计算机模拟危险的实验和错误的操作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现象是学生无法直接感知的,对于一些危险性大的实验,或是错误操作带来的危害,教师也不可能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冒险用实验去印证;而借助多媒体教学,可用计算机模拟这些实验和错误的操作所引起的不良后果,将会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记忆。
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中,试管口向上倾斜以及结束实验时,先熄灭酒精灯再撤导管的错误操作,即使教师刻意去做也未必每次都会得到预期的效果(试管破裂)。另外,本着节约的目的也不可能每次都给学生做这样的演示。然而通过电脑的动画模拟,则可以轻松地达到教学目的。
利用多媒体实现人机互动,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计算机信息存储量大,处理迅速,具有友好的工作界面、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个别化学习环境,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构建问题情境,指导学生独立地上机学习,并辅之以必要的反馈练习,及时肯定或解答,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查找学习障碍,逐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学生对问题的思维过程、方式、结果的正确与否给以立即判断,以矫正思维过程,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实现具体与抽象、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及时分析教学效果,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总之,应用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使化学教学生动化,具体化。从而优化了化学课堂,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