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CAI打造“低碳”政治课堂

2011-12-29 00:00:00史兰萍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12期


  CAI是英文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简称。
  当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结束后,“低碳”一词一时兴起并逐渐深入人心,社会各界纷纷集思广益探索如何在本领域内做到“低碳”,作为教育这一重要领域如何才能真正提高效益,显得尤为迫切。
  近几年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政治课堂教学,提高课堂资源利用率,打造“低碳”政治课堂已成为广大中学政治教师的重要课题。
  CAI的运用原则
  在运用CAI进行政治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需要坚持以下几大原则。
  1.教学性原则
  任何一门学科,运用CAI的目的都是为了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因此,首先要关注的是我们制作或利用某个课件进行教学是否有必要,即课件的教学价值。
  课件的教学性原则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选择两个方面。(1)表现在教学目标上,主要是要明确课件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也就是说课件要解决哪些重点和难点。例如我在上到人教版《政治生活》的“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时,为了突破“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这一重点知识,我就选取了“韩国与朝鲜的边界战火”事件,通过分析本次开火的原因:延坪岛事件,以及美国为什么帮助韩国,让学生完全领悟。然后我又通过提问: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是否只要维护本国利益就可以?再用课件展示日本对我国进行侵犯的钓鱼岛事件,通过对原因及后果的分析,从而让学生真正明白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以及我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的必要性,极大地增强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思想。(2)在内容的选择上,要考虑两个因素,第一是选取那些理论性强,用口述、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第二是选取教学目标高,教材内容少,现实材料多(图片、音像材料等),如人教版《经济生活》中的“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文化生活》中的“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等内容。
  2.直观性原则
  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点就是运用计算机技术,优化组合动态视频(录像)、动画、照片(图片)和声音,将一些现实生活中用口述、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抽象内容)向学生展示,来突出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化解教学内容中的疑点和难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人教版《经济生活》中的“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教材内容理论性强,因此就完全可以选取现实生活中的“从不同群体、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城乡之间”等收入差距的表格、图表形式来帮助说明。
  3.现实性原则
  “神马都是浮云”、“恨爹不成刚”等词用课件一呈现,所有同学都兴趣高涨,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解也就没有任何障碍了。因为作为一门以德育为主的社会学科,其理论性和时效性是比较强的,但不论多高深的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在生活中都能找到现实依托。这就要求我们政治课教师在运用CAI进行教学时,选择的音像、图片等材料时,要注意其真实性、典型性和时效性。
  课件制作要点
  要既节约资源又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在课前花足功夫,制作好每一个课件。
  1.课题的选择
  在大力倡导用CAI进行教学的同时,千万不可一味强制要求,为用课件而用课件。笔者在一些公开课中经常看到有些老师一节课用了三十几张幻灯片,美则美矣,但却完全成了课件放映者,没有真正起到教师的引领作用。课件为教学服务,这是CAI的一条宗旨。因此课题的选择要符合课件的教学性原则。
  2.教学设计
  确定课题后,就要进行精心备课。包括确定好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需要用到哪些素材,设计哪些练习,都要精心准备。预设甚至要精细化到每一个设问,设问要简明、扼要且富有启发性。
  3.素材的准备
  政治多媒体课件的素材包括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每一项素材都要精心选择,材料要选择最典型、最能有效说明问题的,因此在从有些网站上下载的材料就要细心揣摩、大胆取舍、精心改编。选择的练习一定要能更好地帮助提升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提高对易混点的辨明能力。例如我在上人教版《国家与国际组织》中的“英法体制的异同”时就选用了“大国崛起”的视频,每一个视频只是截取了最典型的三分钟左右。
  4.课件的编辑
  笔者在有些公开课中看到有这样的现象:教师为了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在每幅幻灯片中运用了色彩鲜丽的边框、多变的图形……最后学生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上,效果适得其反。因此课件的编辑绝不能单纯追求美观、新颖,而应该编辑成一个操作简单、视听效果好、形式简单而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
  这样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并运用CAI这样一种直观性强、容量大、学生兴趣高的手段进行政治教学,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益,打造“低碳”的政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