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1-12-29 00:00:00李洪习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12期


  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有效性,是教师探索课堂教育方法、手段的方向。要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效益,进行高密度、高容量的教学,多媒体的应用势在必行。我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索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让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多媒体的最佳效果和数学教育的特色,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能不断向高层次发展。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数学教学,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并且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和交互性,所以如能加以适当应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把死知识变活,使教学中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难点迎刃而解。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让学生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与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和交互讨论中掌握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效果相当明显。多媒体计算机通过模拟演示,突出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达到培养智能,启迪思维的目的。如“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这一课,教科书上用了6种情形来加以说明,但其叙事的过程犹如一杯白开水,不利于学生的思维。我在教学中运用了Flash课件,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应用多媒体教学可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容量,优化教学信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动画的生动形象、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和移动、颜色的变换更能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其效果当然就会更好,用彩色版本的教材优于用黑白版本的教材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点。
  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借助于电脑、电视机、视频展示仪、网络等,能快速提供和处理大量的信息。比如在展示问题时,我们就是只用最简单的PowerPoint也能够制作出多种文字切入效果,通过动画、音效、色彩等信息全方位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加深学生对问题的印象,促进学生记忆和理解数学概念。在讲解一些较复杂的几何图形时,也可以借助课件来完成,从而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的信息容量。
  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声、光的变化提醒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关键点加以发散。从而对巩固已学知识、开阔学生视野,体现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有较大的帮助。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的“终极目标”,多媒体的运用使得在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渗透变得更加容易实现。可以借助相关的软件和程序让学生在大量的数字、符号、图形等信息中发现数学本身的规律,从而培养起学生的某种成就感,让学生由喜欢数学到热爱数学的潜移默化的转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制作的课件要适合教学对象,应用课件要结合数学教学原则
  数学教学是培养数学的思维能力的,任何可能削弱效果的做法都要尽量减少。在数学教学的多媒体的演示中,漂亮的背景、夸张的动画、震撼的效果反而会有喧宾夺主的弊端。所以,制作的课件一定要要适合中学生的学习。数形结合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应用课件能很方便、直观地把数与形结合起来,从而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传统教学手段,还是运用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都具有独特功能,多媒体课件只能是辅助,教师和学生才是主体。中学数学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应用,涉及的方面很多,在中学数学中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适合于进行多媒体教学,分别是:函数图像问题、定值问题、轨迹问题、空间图形问题和一些比较复杂的图形或较难画出的图形。在一堂课中不能全由计算机辅助教学,因为这样容易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且其他教学手段又无法实现时,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更能体现其价值,要防止为使用计算机而使用计算机。
  总之,教师设计课件,不要只注重外在形式,应注重实效,应遵循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和注意力规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一切以学生能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较强的思维素质及思维素养为教学重点,在最能让多媒体教学发挥特点的地方大胆使用,在最能体现传统教学的优势时使用传统教学方式,若二者结合能产生更好的效果,则结合使用。相信只要做到对多媒体的使用坚持“适时、适量、双结合”的原则,定能让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