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媒体技

2011-12-29 00:00:00刘学良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12期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语文教学展现出了一片新的天地。它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习时空的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技术,唤起情感体验
  情境教学法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所谓情境,就是“情”与“境”的交融。人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编选了许多催情动人的好文章,这些文章无不于字里行间闪动着真挚美丽的人性光辉。但是文字给人的感染力毕竟有限,多媒体课件在这时就表现出了它的优势。如果我们老师能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课件设置课文需要的境界,让学生在或激昂慷慨、或壮美热烈、或幽默讽刺、或宁静雅致、或凄婉哀怨的氛围中多熏染、多涵咏,那必定会使我们的学生更好地领悟真、善、美的内涵。比如《乡愁》一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家园、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但学生怎么朗读都只能停留在文字构筑的意象里。我便巧妙的借助多媒体技术,用低回婉转的曲子配上如泣如诉的朗诵,更衬以夕照中的大海背景,学生不一会儿便情不自禁地融入《乡愁》的愁韵里,对课文的领悟也就更上一层楼了。
  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效的教学需要学生具有有意义的学习心向,即学习兴趣,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而这一点,对于中学生来说又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的心理特点尚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受新异活动的刺激而兴奋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正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之一。而情境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如在教学《海燕》时,我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了一幅“海燕在乌云翻滚、雷电闪动的天空中搏击”的课题图,立刻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以其图、文、声、像并茂的优点,营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了最佳的求知态度,能积极主动地把兴趣和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
  利用多媒体技术,品词析句体味语言美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负担。而多媒体则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 “诗眼”,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如教学《使至塞上》一诗,在引导学生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直”字和“圆”字的精妙,我用多媒体展示了多幅沙漠炊烟和江河落日的优美图片。通过一幅幅优美的图片,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地品味诗的语言美,而且很快领悟到了这两个字的神韵。一个“直”字,表现了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一个“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它们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利用多媒体技术,画龙点睛突破重难点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很难做到生动形象,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则比较理想。要让学生理解语文教学中较为抽象的概念或道理,最适合选择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教学,就能帮助学生解决此类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如我在教学《背影》一文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本文的重点,即体会深深的父爱,我首先播放了《父亲》这首歌。在学生感受后朗读文章,交流朗读之后,又用多媒体示范朗读,在这一过程之中有些学生流泪了,我知道,学生们开始读懂了文中的父亲。现在的学生对朱自清那个年代铁道的设置不了解,因此在理解父亲买橘段落,我又用视频播放了文中父亲当时过铁道的行为动作,又一次地震撼了学生,增强了学生对父爱的理解。在学完文章后,我又用多媒体播放了一首《懂你》,让学生回味,并反思自己是否真正懂得了父母。此堂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解决了文章的重点问题,并且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真正思想上的教育,继而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教学中,多媒体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多媒体仅仅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手段,不能让它代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导和组织地位。在实际的教学运用中,我们要讲求实效,能用则用,决不牵强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