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的多媒体优化教学

2011-12-29 00:00:00施晓庆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12期


  语文教学究竟应该以落实字词为主要目标还是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品味语文中的文化价值上,这历来有争议。新课程改革以前,学生们被要求死记硬背一些实词虚词以及它们的用法,而对文章的内容和从文字中渗透的思想感情却知之甚少。这种重“言”轻“文”的语文教学在新课程实施之前可谓比比皆是。然而新课程的实施与现代教育多媒体的介入是否就彻底改变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呢?
  走进语文教学课堂,现状依旧令人担忧。许多一线教师虽然口口声声标榜自己是新课程的忠实实施者、坚决拥护者,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依然固守原有的教学模式:口头传送,而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享受语文”。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在一线教学的实践中,本人摸索出了几种通过多媒体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试述如下。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语文课堂,在书声琅琅中激发兴趣熟读成诵,培养语感,增强兴趣。特别是在新课文到学生手中,先让他们去听名家的解读,进而去模仿和创新,在读中体味语文的深意。这就要使用到多媒体辅助设备,为语文教学创设丰富多彩、逼真形象的语言环境。集文字、图像、动画于一体的教学环境很容易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有利于记住所呈现的新知识,而且能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观察,使其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使学生在上课时集中注意力,无疑能提高教学效果。
  中学语文课本选编的古诗文是名家名篇,其用词造句、谋篇布局、思想内容、艺术手法皆有典范精到之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模块“寻觅文言的脊梁”,明确告诉我们教学的方法是“因声求气”。 “因声求气”的过程,就是要大家体味作者是怎样把自己或者作品里人物的情绪态度和思想熔铸在富有生气富有节奏感的语言里的,体味这种情绪态度和思想的特点,并用合适的语气语调节奏等表现出来。
  教学《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时,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先让学生听专家朗读,并配合多媒体中的图文形式,合理想象,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学生试读,其次学生分组分角色诵读,再次体验诵读,进而捕捉人物的情绪、说话的语气语调和重音诵读等。在多次跟读、诵读中不仅理解了烛之武的情绪感情和思想性格,而且掌握了语文诵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即读准字音,读清句逗,读对语气,读好节奏。
  使教学的内容更直观、更形象,能加强学生的记忆,从而增强了课堂的密度,提高了信息含量
  我们知道:人们对于信息的接受主要来自五个感觉器官,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其中前三者占了百分之九十五的信息量。而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功能,使教学的内容更直观、更形象,这样肯定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强学生的记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课文的热情。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弥补了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不足。教师能根据需要反复多次地呈现语文教学信息,使学生能通过形象的动态图形一目了然,收到意外的教学效果,拓宽信息传递的渠道,提高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强了密度。语文课堂学习的内容是有限的,而多媒体手段则可以短时间内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东西引入课堂,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大课堂容量。
  语文虽深奥,文句理解有一定困难,但如果将多媒体表演机制引入课堂,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本剧就是很好的表演形式。《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因为故事情节比较曲折,所以演起来就更加有发挥的余地。渑池之会是一场政治斗争,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既是出于对上次事件的耿耿于怀,又是想占赵国的便宜。去还是不去?去了以后又如何同秦王较量?为了维护赵国的利益,蔺相如再次显示出了智勇双全的政治才干。指导学习这一段时,我让学生将这个故事改为课本剧上台表演,配合投影仪和音响效果。三个学生用心去揣摩这三个人物的特点,把蔺相如的智勇演得透彻,把廉颇的忠诚和真诚演得感人,把秦王的威仪演得生动传神。表演者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深深地吸引了在座的“观众”。演罢,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而且可以用多媒体PPT课件及时有效地把知识点同步罗列出来。我想,这样一种授课形式,既体现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他们口语交际能力,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将课本剧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了他们的想象能力,而且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实践证明,教师自身应通过自我的教学实践激起学生的共鸣,进而感染学生,逐步形成学习语文的兴趣。
  现代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较所具有的优势是众所周知的。如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能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形象化地显示出来等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做课件、使用课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