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评价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重要的环节。评什么,怎样评,事关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其实,最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是学生本人,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学会自己主动地发现成绩与不足,以利于激励他们更有效地学习。
信息技术学习评价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客观评价是以量化为基础的评价方法,它在用于选拔和甄别学生的学习上有积极的作用,但它只能对技能作出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抹杀了学生评价的主体性。因此,仅仅用定量的评价方法是无法反映学生达成的学习目标的。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作出评价更显合理、科学。学生通过自评、互评,最能发挥学生评价的主体性,学生最有权利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作出评价。
在实验中,笔者根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互助性,自我调控与评价能力等方面设计了学生自我评价表,在每个单元的开始、中间和结束,学生针对自己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填写自我评价表,并由信息技术课代表整理后交教师,教师根据反馈的情况对学生进行个别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分组,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技术动作、学生态度、评选优秀等讨论,评价;小组长一个单元结束后将小组成员情况反映给老师,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小组长。实验结果表明,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过程评价的及时、准确的学习信息反馈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对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学生进行的自评和互评,通常是诚实、可信的,他们甚至会对自己严格要求,所以让学生参与信息技术学习评价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信息技术学习评价中家长的评价
家长参与到信息技术教学中来,并不是让家长直接参与课堂的教学,而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家长对信息技术的重视与否,直接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农村家长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更低一些。因此,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力求通过各种途径,让家长参与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评价,如:首先,平时注重学生的研究成果,能够打印的,打印后让学生带回家,同时还可在校园的橱窗展示,这样既能创建校园文化,又能让家长评价。其次,让学生结合学校重大活动进行专题介绍,让家长阅览。第三,组织一年一度的信息技术特长生评定,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将获得的成绩及时向家长通报,并在学校网站上公布。这样使家长从不同层面了解信息技术,能够逐步对信息技术重视起来,同时也不断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现在,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视程度大为提高,在课堂中学习认真,思维活跃,再加上自己的教学经验逐步积累,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成果有了明显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得到了加强,教师的形成性评价标准大幅度提高。所以,家长对学生的评价是整个信息技术学习评价体系中的重要补充信息。
信息技术学习评价中教师的评价
1.教师评价的理念、目的、内容
应体现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重视信息素养的考查与评价。重点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际实践活动的主体性、自觉性、积极性,以及学习方法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要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进行公正、全面、客观的评价,教师必须收集与学生发展相关,丰富、可靠、多维的信息。包括课堂表现;各个目标上体现的水平、课外的实践、表现、考核结果,以及上述的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的信息、家长的评价信息等等。教师通过收集、处理和整合这些信息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作出多样化的评价。
2.教师评价的形式与方法
教师的评价可采用口头报告形式,或者书面报告形式,也可用评价面谈方式或“公文包”评价方式等。采用即时评价和延迟评价相结合,点评和总评相结合,课堂评价和课后评价相结合。如采用语言评价(你真行!你真棒!)、实物评价(发红旗、戴红花、争五星)、情感评价(你真勇敢!你真坚强!你的创新设计值得大家学习!)和技能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把各种评价方式所取得的成绩,按一定比例加以结合,最后给学生一个综合的信息技术课堂学习成绩,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新课程理念。
3.教师评价的艺术
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评价必须建立在友好、和谐,保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基础上进行。评价要以正面鼓励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网络环境下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其开展还需要不断完善。用多元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是我们的出发点,通过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家长评价来开展是我们的方式,而通过作品这一载体来进行评价是我们的模式。虽然在这次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也没有完全达到我们预先想要的那种效果,但我们是不会放弃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还会沿着这个方向继续不断探索,争取找到一种最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评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