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多种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

2011-12-29 00:00:00张京毅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12期


  【摘要】本文对信息技术课堂上主要采用的演示练习法、任务驱动法、探究式学习、协作学习法等常用的教学方法做了分析,并对各种方法的基本特征、适应性、使用难点和重点作出比较。可以为其他教师的教学提供良好的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比较研究
  在信息时代是否具有信息意识、能否掌握信息技能以及是否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是每个学生应必备的信息素养。目前,信息技术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非常重要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程这个阵地,采用适合学生的灵活多样的授课方法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适应性,教师只有认清这一点才能真正游刃有余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课常用教学方法
  1.演示练习法
  信息技术课程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是学生应该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包括许多信息技术的操作与应用,而这些必须经过多次操练才能掌握。因此,信息技术课教师经常采用的授课方法就是演示练习法。它的一般模式就是教师讲解操作步骤,并且通过投影仪或是多媒体交互软件演示给学生看,然后学生自己操作,教师进行辅导。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师的讲解演示过程直接被学生所看到,因此非常直观、生动,学生能够比较快速地掌握操作要领,并且得以应用。所以这种方法是信息技术课普遍采用的一种授课方式。
  2.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是奥苏贝尔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具体教学原则之一。从有意义的学习出发,要求学生通过完成有意义的任务,达到一定的学习知识与解决问题技能的目标。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通常包括:提出任务,任务分析,学生独立探索,完成任务,交流评估与归纳。在这些过程中提出任务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这里的“任务”不是信息技术的学习任务,而是适合于学生能够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工作的任务。
  3.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又称为合作学习,它是指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学习者个人和小组通过协同互助的方式,为完成共同的任务而开展的学习活动。协作学习的关键是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协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辅助和支持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协作学习的新发展。
  
  4.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也称研究性学习或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学习,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意义的活动。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研究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目的就在于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学习方式和简单的技艺性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思索、实验、分析、总结,使学生形成理性认识,通过亲身体验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
  不同教学方法的比较
  上述教学方法各自有着其独特的特征,也有着适应其应用的相关教学内容。下表针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适应的教学内容、应用的重点和难点方面作出比较分析,旨在让教师掌握不同教学方法的区别,在教学实践中能切实合理地进行实施和应用。
  不同教学方法的使用示例
  1.演示练习法
  应用这种方法授课时教师一定要注意精讲多练,演示要精准,同时讲解的内容要尽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例如,在讲解利用Windows资源管理器管理系统的文件资源时,许多学生不理解文件的层次结构,教师可以列举实际的例子。比如第一层文件夹是“我的资料”,第二层文件夹是“学习”和“娱乐”,“学习”之下的第三层文件夹可以是“英语”、“语文”、“数学”,“娱乐”之下的第三层文件夹可以是“电影”、“音乐”、“游戏”等。由于这些内容是和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学生就会比较容易地理解文件层次结构,也容易掌握相应的操作。
  2.任务驱动法
  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应充分挖掘切合学生实际的任务以驱动其学习。例如,在讲解Word文字处理软件时,在学习开始教师就首先给出一个任务——如何应用Word软件来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电子小报。在这个任务的驱使下学生就容易主动地学习Word软件,比如文字录入、图文设置、表格操作等等。通过这些任务的设置,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信息能力的综合发展。
  3.协作学习
  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展协作学习,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合作互助的意识。例如,在学习网页制作软件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组完成一个专题网站的建设。小组成员应该有明确的分工,有的同学进行内容编辑、有的同学进行图片、动画设计,还有的同学进行网页制作等等。通过组内每个成员的工作共同完成这一任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依据评价量表让小组内的同学自评和互评,从而维持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协作学习的有效性。此外,还可以制定学习进度表,让学生的学习不至于处于无计划的杂乱状态。
  4.探究式学习
  在信息技术课上所讲的探究性学习不是指那种完整的专题研究,而是定位在一种学习方式的层面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信息技术去探究学习技术知识,以掌握探究学习的武器。一个实际的例子是在讲解Internet知识及使用时,让学生利用计算机及网络资源书写一份关于地震知识的科普报告。在这个例子中,学生首先要探究如何利用网络方便快捷地查找到有关地震的更多知识。这一过程学生可以自己查阅书籍或是资料,也可以咨询同学;其次,学生要将查找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分类,例如报告中应包括地震形成的原因、地震的类别、地震的预防以及地震中自救等知识;最后学生还要解决科普报告的书写格式问题,然后按照规范完成报告。在这个例子中学生采用探究性学习,一步一步解决各种问题,不但学习了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而且掌握了如何处理、分析网络中的信息,并利用信息为自己和他人服务的能力。
  以上所讲的授课方法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彼此渗透的,比如任务驱动法中往往会有探究学习的影子,探究学习中经常利用协作学习的方式。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既要了解每种教学方法的不同,又不必过于拘泥于教学模式的框架。只要教学方法适合教学内容,并且用得好、用得妙,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就是值得提倡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陈维维,李艺.信息素养的内涵、层次及培养.电化教育研究,2002(11):7
  [2]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论.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