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实现创新性教学的点滴探索

2011-12-29 00:00:00王丽华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12期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只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因此,每到上信息技术课的时候,学生总是很积极地来到微机室,而在上课时却经常随心所欲、乱作一团。在这种情况下,既要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还要让学生掌握好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因此,我们首先要组织好信息技术的课堂。
  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1.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要想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课本知识,我们先要分析好教材。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课本知识融入生活,让课本知识活起来,让学生觉得它们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在把握整册要求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本课在全册中的地位,提炼知识点,确定本课的教学三维目标。
  2.分析学生,组织好教学内容
  备课其实很大一部分是要备学生,只有适合学生知识结构、智力水平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所以,在明确的教学目标后,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特点来组织教学内容。有一次我听一位老师讲课,学生计算机素养比较好,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仍然采用了课本上的例子,结果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学生都在忙自己的,整节课比较松散,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分析好学生。适当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制作出联系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的作品,才能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考。
  精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精彩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精心准备了作品,并设计了PowerPoint幻灯片、Flash动画等课件,学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学上来。导课的方法有很多,针对初中生的特点,可以采用复习导入、情境导入、演示操作等方法。但要根据不同的课本内容、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导课方式。如Photoshop《设置绘图颜色》,内容比较简单,教学重点在于熟练掌握颜色设置的方法。如果按照课本知识来讲,学生很容易表现出浮躁,产生眼高手低的情况。于是,我将这一课的课题改为《描绘雨后的天空》,并提前准备了一张漂亮的图片——“雨后”,让学生为雨后的天空描绘美丽的彩虹。学生兴致一下就上来了,而且主动去学习绘制方法;这时我再适时加以引导,学生马上就把课本知识掌握了,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要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天性以及发展的规律,这是首要的、最高的规律。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相联这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运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他们学以致用是两个非常好的突破点。这也是组织信息技术课堂最有效的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机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能力。因此,我们课前所有的准备都是要引导学生进入自学,即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师应努力做到一个临时顾问的角色。如金山文字的《修饰文档》一课,我在导入的时候让学生将上节课完成的作品《春》与本课要完成的作品进行了比较,学生很快发现了不同,并主动尝试完成新作品,顺利引入了新课。而本课内容比较简单,多数学生能够通过自学完成。于是,我把课堂放给了学生,学生主动看课本完成了本课的作品。整个过程,我只是进行了几个易错操作的指点,课堂学习气氛浓厚。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21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意识的培养,强调能力的提高。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探究环境,设置探究问题,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通过一系列地主动探究、自动质疑、自主解决从而培养了学生积极的探索意识和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因此,在课堂中要设置一个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如七年级的学生在掌握了图文混排等操作后,我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份电子报。结果学生积极搜集材料,制作出了很多精美的作品,学生的文字编辑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注重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整合,就是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
  4.分层教学,小组互相学习
  学生因为智力、家庭等因素,知识水平、学习能力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不能一刀切。针对这种情况,我进行了“分层教学”的模式,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重点指导小组中学习快的学生,让他们去帮助本组其他的学生学习,实现小组互助学习,并通过小组间的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保证了教学的效率,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感情。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只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精心导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组织好课堂,学生才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才能够走出课堂,才能够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