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浅探

2011-12-29 00:00:00赵俊政孙翠艳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12期


  信息化作为一种新的社会进化方式正在改变着教育的方式,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网络的迅速发展和学生网络群体的日益壮大,对传统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作为德育的主阵地,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特点,趋利避害,加强引导,构建与社会时代精神和教育发展规律相一致的新型德育信息化模式,是社会网络化趋势下学校德育发展的一个新的课题。
  利用信息技术丰富了班会、晨会、“国旗下讲话”、黑板报的内容和素材
  每周一次班会内容,每天晨会内容,每周一国旗下的讲话,每月一次黑板报,过去都由教师完成,教师们每次都为素材发愁,现在师生可借助互联网直接从网上下载有关资料。如国旗下讲话题材《一代伟人邓小平》,学生们手上资料有限,而互联网上有大量的资料,通过全方位介绍和学生自己挑选,很快就能完成一篇出色的讲话稿。庆祝教师节黑板报,学生也从互联网上找出教师节来历、讴歌教师的精美散文、报花等内容,出色地完成了黑板报。班会、晨会内容网上资料丰富、例证充分,也可直接调用,更可节省时间。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生文明规范教育
  
  网络对初中学生充满诱惑,消除学生对网络的神秘感,正确引导他们去接触网络是非常必要的。在我们学校,信息技术课,电子小报兴趣小组、计算机网络知识竞赛……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的开展,正是利用网络的正面优势促进学生德育全面发展,同时也减少了学生忽视正常学习、沉溺于网吧、落入网络陷阱的负面影响。因为是农村中学,学生家庭有计算机的较少,以前学生进入网吧上网情况普遍,现在学生因上网逃课现象几乎没有了。在每年的文明规范月活动中,用信息技术手段记录下同学们的点点滴滴。建立了视频专题网站,学生随时可以观看活动中的相关场景,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每学期“爱国影视周”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爱国影片《太行山上》、《毛泽东》、《中华儿女》等,进一步让学生产生了报效祖国的决心,达到了德育工作的目的。在校园网上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以共青团为主阵地,建设共青团主页,作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站点里“团的历史”、“德育动态”、“爱国阵地”、“时代先锋”、“爱国教育”、“中华儿女”、“楷模人物”等专栏,既让学生了解了共青团的相关知识、净化了心灵,又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论坛中,专门成立了“德育教育”的栏目,让学生可以进行相关交流。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各种安全教育
  
  教师从互联网上下载安全方面有关知识,在晨会、班会上反复宣讲,如安全标语、安全警示画、安全案例等,素材丰富,有理有据。在“安全宣传月”活动中,组织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聆听安全课,主讲教师为电脑,先直接从网上将安全方面资料调出,生动的讲解、血腥的画面,敲击着每一个学生的灵魂,让每个学生树立“安全在我心中”的安全意识,同时将有关标语和宣传画在校内张贴,掀起“安全伴我在校园,我把安全带回家”的氛围。放暑假之前,学校专门进行了网络安全的知识讲座,要求学生做到安全、绿色上网。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用网络拓宽现实的空间,学校网站开设了“心理辅导”专栏,师生可以平等地跨时空在网上交流,学校还开设了心理咨询信箱,通过E-mail进行交谈,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有利于克服心理障碍,容易沟通。学生有些心里话或一些敏感的话题,心里存在困惑又不便当众讨论,就可以用E-mail的方式寄给教师,教师用E-mail的方式给学生提供解答。这样既解决了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又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不会让学生“丢面子”。如果学生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教师还可以在网上解答或发表公开信。
  设立校长信箱,让每一位学生可以通过E-mail的方式直接与校长交谈,这样既缩短了校长与学生间的距离,又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还有助于尽快地解决思想上存在的问题。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绿色学校”教育
  
  今年,学校积极准备创建绿色学校。在各科教育中,教师精心设计有关环境保护的课件,对学生进行环保宣传,如节约用水、大气污染、土地保护、噪声污染、森林保护等主题,生动的语言,触目惊心的画面,令人悚然的数字,无不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政教处也下载有关环保知识在晨会及主题班会上加强宣传,资料齐全,论证充分,学生环保意识明显增强。我们还在网上进行了环保知识竞赛,学生的环保知识面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网络教育资源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遵循伦理道德规范,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富有责任心与追求真理的精神。通过网络促进了学生与社会、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口头说教转化为精神沟通,增强了德育的情境性、情感性、生动性和实效性。前路漫漫,在德育的路上,我们一直在探索,希望学校德育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