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核电风险不容低估Daniel Stone(记者)
2010年奥巴马总统在国情咨文中提出发展核电以应对气候变化,确保能源安全,并批准80亿美元贷款担保来建设一批新核电站。年末能源部也将核能划分为清洁能源。但美国大力发展核电有两方面隐忧:一是核电站安全问题。当前美国越来越多的核电站即将超过运营年限,但相关安保措施透明度极低,民众对核电站的安全检测情况和运营故障所知甚少,容易造成监管懈怠。二是核废料的处理问题。美国当前的核废料需1万年左右才会丧失放射性危险。出于成本考虑,美国并未像其他国家那样对其提炼,重新回收利用。目前美国国内尚未对核废料的掩埋地点和方式形成统一意见,大量核废料都储存在各核电站的冷却池和水泥桶中,一旦遭到恐怖袭击,后果不堪设想。
(徐刚)
混乱的冬季
G.Stauch(《焦点》周刊记者)
美国航空航天局科学家称2010年为有官方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然而与此相反,德国正经受严寒的考验。半数以上德国气象局监测站记录到的气温数据都创历年来最低。监测表明,12月平均气温比往年约低4℃。大半个德国“银装素裹”,北威州的降雪量更是达到百年一遇。大雪带来诸多影响:输电设施遭到破坏,供电成大问题;北部个别地区交通陷入瘫痪,融雪剂一度脱销,扫雪车甚至无法上路;多条高速公路被迫关闭,火车频繁晚点,高铁ICE时速降至200公里以下,柏林到汉诺威铁路甚至在圣诞夜封闭。中部城市埃尔福特积雪厚达42厘米;慕尼黑机场用于抗击冰雪的花费已达200万欧元;勃登湖地区所需物资缺口达400吨;西南部已有数名老人死于严寒……总之,大雪令德国人狼狈地度过了一个圣诞节。
(李超)
谷歌的非洲野心
Valerie Noury(记者)
2010年,非洲互联网普及率仅为10.9%,但用户数量增长迅速,全年增长约25%。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统计,2009年非洲8.8%的人口使用互联网,这一数字是2000年的20倍。另一方面,据谷歌地区副总裁Nelson Mattos介绍,全球每10000个用户中约有94个域名注册商,而非洲仅有1个。“增长快,潜力大”,谷歌正是看中这一机遇,以“增强在线服务”为核心战略,计划在非洲市场远未成熟以前,迅速将其占领。谷歌在非洲已推出类似“雅虎知识”的“Baraza问答”、“BarCamps”和“AdSense”等多项服务,并将“谷歌地图”覆盖到300多个城市。目前,谷歌在非洲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互联网高昂的服务费,但其高层已计划每年投入330亿美元作为流动资金。据专家预测,到2014年谷歌将开始在这一地区盈利。
(杨之桄)
美印尼关系热络:从问题国家到伙伴
Ann Marie Murphy(美国西东大学怀特黑德外交学院)
过去十年,美国与印尼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现在,两国官员都宣称美印尼关系处于历史上的最好阶段。因为印尼的“民主改革”及“积极反恐”政策与布什政府所谓“民主消除恐怖主义”的主张相契合,为两国双边关系的好转奠定了基础。当前,奥巴马政府的对印尼政策不仅出于双方拥有共同的民主价值观和利益,而且受到了对印尼作为一个崛起大国将在垒球治理中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的认识的影响。为此,美印尼双方正致力于建立全面伙伴关系,不仅加强双方在诸如气候变化等国际问题上的合作,而且还提升双方在安全、经济以及教育等领域的合作。当然,在实现双方关系跨越式发展的征途中,两国仍要克服一系列困难,比如需要摒弃相互之间的成见。
(陈庆鸿)
希拉里会否拯救奥巴马
Diane Roberts(特邀撰稿人)
英国《展望》杂志
2011年1月刊
英国《展望》出版社出版
当奥巴马与共和党众议员斗得焦头烂额时,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则在周游列国,并赢取一场又一场外交胜利。在国际领域,希拉里成为了全球出镜率最高的政治家。在国内,她的民意支持率也远高过奥巴马。不少人已经开始猜测她是否会在2012年角逐美国总统一职。然而,希拉里很清楚,挑战奥巴马将造成民主党分裂,并直接断送该党在国会选举中的前景。知情人士透露,奥巴马将邀请希拉里作为副总统候选人参选2012总统大选。奥巴马需要她来拉动在白人女性选民中的人气。中期选举中,共和党已经推出数位知名度颇高的女性参选国会,而莎拉佩林很有可能成为共和党角逐白宫的最终人选。民主党也需要自己的王牌。希拉里不仅有能力为奥巴马筹得大量竞选资金,也是广受公众认可的女权主义者。对于希拉里来说,她曾声称“国务卿是自己在政坛的最后一份工作”,“退休后会去耶鲁大学当校长并成立自己的智库”。但是,成为副总统并有望在2016年登上总统宝座,将使希拉里在女权运动的历史中名垂千占。
(李峥)
“网络右翼”势力抬头
安田浩一(记者)
《东洋经济周刊》
2011年1月1日号
东洋经济新报社出版
当前,日本网络右翼分子有兴起之势,其愤怒根源是他们认为自己生活在作为“被害者”的日本,目前其“斗争领域”已拓展至现实社会。于2007年成立的“反对在日朝鲜人特权市民会”开始只不过是网络留言板的小圈子,但现在会员数已超过1万,能够动员1000人以上参加活动。很多会员将在日朝鲜人视为享受特权的“支配阶层”,自己就像是黑奴。其宣传负责人更表示“我们的运动是一种阶级斗争,是一种对精英的批判”。在宣传车上喊着刺耳口号的年轻人大多穿着普通,和一般人并无二致。社会的阶层化导致一部分人对于被支配的“屈辱”深有体会,并驱使他们走上“忧虑国家命运的战场”,而钓鱼岛撞船事件和廷平岛事件更加刺激了他们的“爱国心”。未来右翼运动必将更加激进,而网络又为他们提供了绝佳地表达自己意愿与想法的舞台。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是这种网络右翼滋生的催化剂。因此,如何看待网络右翼的特有逻辑同样是我们这个社会应当直面的问题。
(徐永智)
戈登·布朗
《经济学家》2011年第1期
英国经济学家出版集团出版
许多政治家都喜欢州同忆录来清算陈年旧账和自我吹嘘,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也不例外。其从首相位置退下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书,来分析那场虽在其任内爆发但被其有效控制的金融危机,并取名为《超越崩溃:战胜首次全球化危机》。书中当然少不了回忆录中常有的谁说了谁的坏话和哪些政治人物酗酒之类的花边新闻,但更多的还是自我彪炳。在短短的四页序言中,读者被告知,在许多场合中,布朗发言之精彩使得其他领导人只能默不作声地聆听或者其精彩的演说激起听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对此,丹麦首相是选样评论的:20年前,我们第一次见面时就成了朋友,从那之后,他每次跟我谈话都重复着同样的内容。一个有智慧的人竟被自己的言语所陶醉是多么可怜呀。而对金融危机,布朗建议美国节制消费并增加教育投资,劝说欧洲进行结构改革以改善就业,提议中国进行国内改革以拉动消费。多么精彩和准确的分析呀!但事实是,口号喊得响,措施无处见。考虑被布朗折腾得一团糟的英国经济,其他领导人只会把其建议当成耳旁风。
(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