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党试水2012

2011-12-29 00:00:00刁大明
世界知识 2011年8期


  虽然距离2012年总统初选还有将近九个月,但共和党这厢已可以嗅到浓厚的火药味儿。
  “我个人对中国持有巨大的军事忧虑。军力扩充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看不到这个国家有明显的外部威胁。难道仅仅是一个防御姿态?储备导弹、潜艇、超现代的战斗机。这显然意味着,美国必须提防中国的一举一动”。3月19日,曾是美国副总统共和党候选人的萨拉·佩林在印度新德里公开演讲时肆意渲染“中国威胁论”。佩林结束印度之行后旋即转战中东、到访耶路撒冷,大谈利比亚议题。如此在国际舞台上的高调现身,被广泛解读为是在投人2012年白宫选战之前的预热,以此昭告世人她已不是那个在阿拉斯加侦查俄罗斯的“冰球母亲”了。其实,不光是佩林,在过去几个月中,共和党相关人士动作频出,党内大佬金里奇、2008年选战老将米特·罗姆尼和迈克-哈克比,以及数位主政一方的州长均已摩拳擦掌,驻华大使洪博培也暗示一搏,就连地产大亨唐纳德·特朗普也跃跃欲试,跟媒体打起了太极拳,引发猜测连连。虽然距离2012年总统初选还有将近九个月,但共和党这厢已可以嗅到浓厚的火药味儿。
  
  共和党初选蓄势待发
  
  自2010年中期选举以来,受到国会众议院“翻盘变天”的激励,共和党人对2012年的期待直线上升,挑落奥巴马的呼声与日俱增,党内的可能人选已多达20余人。不过,几乎所有主流人选都极为小心翼翼,截至3月底仍没有任何一个主流候选人正式宣布参选,走的最远者当属国会众议院前任议长纽特·金里奇和明尼苏达州前州长蒂姆·帕兰迪,两人分别在3月3日和21日宣布成立旨在试探参选可能的委员会组织,募集资金、初步试水。
  目前看,共和党初选提名将是一个慢热的过程,节奏与强度很难与2008年大选相提并论。当年,尚且意气风发的约翰·爱德华兹早在2006年12月就宣布参选,进而拉开了耗时近两年、堪称惨烈的问鼎之战。究其原因,最权威的解释为2008年是1952年以来首度没有在任正副总统角逐的选举。绝对的开放创造了绝对的机会,候选人自然先下手为强,造成了竞争非常激烈。反观2012年则截然不同,未来获得提名的共和党人将背负着战胜在任总统的重担,而这个任务在过去50年中的成功率不足30%。
  与2012年共和党处境相似的当属1996年的共和党和2004年的民主党。1996年的共和党人选寥寥,惟有国会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鲍勃·多尔堪为翘楚,最终赢得了初选中绝大多数选票而获得提名;而2004年正值小布什反恐战争备受争议之际,多位民主党人下场竞逐。最早正式宣布参选者是怫蒙特州前州长霍华德·迪安,但他也是拖到2003年3月建立试探委员会,6月才正式宣布参选。而当年最终斩获提名的约翰·克里是等到当年9月才确认候选人身份。
  从这个意义上看,志在冲刺2012年的共和党人极为审慎的试探相当必要。当然,从2011年共和党公开活动的日程安排上看,奥巴马的挑战者们可能会比以往早些浮出水面。由共和党全国委员会和南卡罗来纳州共和党组织发起的共和党人选的公开辩论定于今年5月5日在查尔斯顿举行。作为首场在美国南部保守主义盛行地区举行的辩论,有意参选者没有理由错过如此俘获选民心意的好机会。这就意味着,如要参与辩论,共和党人将极可能在5月5日前不同程度地表明立场。
  2012年1月正式开始的总统初选,民主党将几无悬念地提名奥巴马,4月4日,奥巴马低调宣布将谋求连任,启动了历时近20个月的选战。而共和党则要上演独角戏。在这一特定情况下,某些相对保守立场占主流的州,如路易斯安那、密苏里等已纷纷考虑将本州的初选时间提前,以确保对最终提名产生更大的影响力。此外,由于如今的美国从联邦到各州普遍存在的财政紧张,更多州的州议会正在酝酿将本州的投票初选方式(primary)改为党团会议方式(CAUCUS)。这两种方式的区别在于,初选方式是所有愿意参与的民众都能参与投票,因而是开放的;党团会议是只允许经过登记的党员参与投票,因而是封闭的。因此,这一方式的改变,事实上是从“开门”选举转为了“关门”推举,可能有助于共和党党内的传统保守派出线,温和派人士的空间将被挤压,进而可能增加大选时两党对峙的分歧以及社会动员的撕裂程度。
  
  谁更具有可选性——罗姆尼?哈克比?佩林?
  
  或许是由于对手奥巴马的传奇色彩,美国媒体对2012年共和党可能的人选保持了颇具耐心与想像力的关注,甚至略带娱乐性。小布什的弟弟、曾任怫罗里达州州长的杰布·布什一度被期待参选,从而延续“王朝政治”;现任路易斯安那州州长的鲍比·金达尔也曾被猜测入围,人们期待他成为首位亚裔(印度裔)总统;国会众议员米歇尔·巴克曼也被报道正在“审慎考虑”,一旦参选将可能成为首位女性总统,而且也是时下时髦的茶党总统。就连刚刚乘茶党之势当选肯塔基州国会参议员的兰德-保罗,也不时向媒体抛出话题。此人是来自得克萨斯州的资深国会众议员、两度参选总统的罗恩·保罗的儿子,他3月23日告诉媒体,正在考虑参选问题,虽然一切都不确定,但他表示如果老爸参选的话,他绝对不参加选举。
  纷乱的报道之中,凸显了共和党政治人物的复杂心态。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是认真的参选者,需要审慎的试探与权衡;但也存在某些人只是在努力将自己与2012这一超级抢眼的议题建立关联,从而抢占头条,增加曝光度和影响力,为以后可能的问鼎积蓄实力而已。
  从个人资质考察,目前共和党的主流候选人可大略分为两类,即“经管专才”和“立场领袖”。前者以罗姆尼、帕兰迪、丹尼尔斯等三人为代表,后者则包括佩林、哈克比、巴伯、金里奇、保罗父子等。所谓的“经管专才”大都具有丰富的执政经验与优秀的治理能力,但在保守主义的审美上则略输风采。比如,罗姆尼从商多年,曾担任自由派阵营马萨诸塞州的州长,还曾成功运营了盐湖城冬奥会;但他却时常立场摇摆,其在州长任上推行的医改政策一直被党内保守派诟病,他本人的摩门教身份时而也被视为“非主流”。又如,帕兰迪在明尼苏达州州长任上八年,政绩可圈可点,且又是苦孩子出身,极易引起普通选民的共鸣;但其本人魅力不足,毫无草莽之感,难以赢得保守派的青睐;再如,现任印第安纳州州长的丹尼尔斯,曾在小布什政府中担任管理与预算办公室主任,可谓财经专家,不过他又太过书生气、精英气,无法迎合草根路线。另一方面,所谓的“立场领袖”当然是指持有传统甚至极端保守主义立场的候选人,他们获得支持的最大优势在此,但并非全盘否定如密西西比州州长巴伯、阿肯色州前州长哈克比等人的执政能力。这类候选人无法出线的原因可能在于立场过于极端、或行为作风特立独行,无法被传统选民接受,如极度缺乏经验且被尊为“茶党英雄”的佩林、与佩林如出一辙的巴克曼、兰德·保罗以及“反对一切”的罗恩·保罗等。其他“立场领袖”候选人虽更靠谱些,但也各有各的难处:哈克比的福音派身份、巴伯的形象及其与大财团游说势力的密切勾连、金里奇的“过气”和对1995年~1996年那次“政府关门”事件的不负责任的行为等等,都是他们未来翻船的致命伤所在。
  根据目前多家机构公布的民调判断,罗姆尼、哈克比、佩林三人基本维持在前三甲的状态,其后尾随者中“立场领袖”比“经管专才”的表现更好。罗姆尼虽尚未宣布,但权衡之下,2008年麦凯恩的手下败将仍是最有可能的人选。有分析指出,共和党初选有青睐前次选举第二名“回锅”人选的传统,比如里根和麦凯恩皆是初选失败后又卷土重来的。事实上,从两党对决角度看,“经管专才”或是更为务实的选择。试想一旦到了2012年八九月份,如果美国失业率仍旧在8%到9%左右徘徊,奥巴马的宝座也未必不可撼动,共和党熟悉经管事务的替代人选当然更容易被接受。不过,为了保证对保守基本盘的吸引,可能还必须兼顾“立场领袖”。因而,当某一类候选人获得提名之后,拔擢另一类候选人充当副手,或将是极为合理的搭配。
  值得一提的是,现今共和党的主流候选人基本是州长为主、国会议员兼有,其中鲜见具有国际视野与外事经验之辈。这就为即将卸任的驻华大使洪博培预留了一定的上升空间。最新民调显示,属于“专才”一类的洪博培支持度仅为1%~2%,前景并不乐观。但如果一旦有候选人获得提名,洪以其51岁的新生代身份、驻华大使的外事经验、立身家族企业的财团背景,可能是极好互补的副手人选。不过惟一的前提为最终提名者不能是同为摩门教徒的罗姆尼。
  当然,正像2004年年底那样,人们才开始知道奥巴马时,这匹黑马已经杀到了美国政治的最高端。任何时候,都无法排除黑马的再次出现,而共和党在2012年可能的黑马除了兰德·保罗外,还有去年刚刚当选佛罗里达州国会参议员的马尔科·卢比奥、马萨诸塞州国会参议员斯考特·布朗、成斯康星州国会众议员、国会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主席保罗·瑞恩等。这些共和党的新生代力量,即便不参加2012年选举,在不久的未来也将壮大为不可小觑的一方力量。
  
  中国议题或被拖入竞选时间
  
  去年中期选举期间,两党多位候选人曾相继推出涉华议题竞选广告。如此负面竞选,事实上是一个明显的信号:中国议题再度摆回到了美国选举政治的桌面上,重新上升为可以炒作的热门。虽然如今的共和党主流人选之间的唇枪舌剑还聚焦在预算支出、医改、堕胎等传统议题之上,但随着竞选的明朗化与白热化,为了彰显外事见地,广泛涉及经济、军事、人权等领域的中国议题将被共和党人率先拖入竞选时间。
  就中国议题而言,“经管专才”和“立场领袖”两类候选人所持的态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区隔。前者相对务实,讲求实际利益;后者则倾向鹰派,强调潜在威胁。去年九十月份,帕兰迪和丹尼尔斯曾先后率团访问中国上海,洽谈经贸合作事宜,据悉还参观了世博会的盛况。今年1月6日,帕兰迪在一次新闻界的活动上表示,“我们乐见中美关系是积极而建设性的,但不能盲目乐观。两国关系iWZDuk0sL58BsEo8aUFTbw==是竞争性的,我们需要睁大眼睛,密切关注中国的动向,维护美国的利益”。而在2月2日,丹尼尔斯接受广播采访时也指出,“我简单说,我们应该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中国不是我们最大的问题,至少现在不是”。相对而言,在佩林、哈克比以及金里奇等人眼里,中美经贸赤字、中国军事威胁、中国人权、中国在非洲的角色、知识产权保护等等议题都是猛烈抨击的对象。
  不过,也必须承认,美国无论哪一党的政治人物所持的立场都未必能如此简单的“脸谱化”,在涉华议题上更是如此。比如,本来谙熟财经议题的罗姆尼为了讨好保守势力就曾多次剑指中国,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如此表达,“中国是美国的威胁,是好战而扩张的。应对中国的崛起,我们目前的贸易政策是不够的”,态度不可谓不强硬。
  可以预期,今年下半年,随着共和党候选人纷纷正式出战,以及国会拨款危机可能的暂且平息,包括军事威胁、台湾问题、人民币汇率等在内的涉华议题或将在华府上下被“党争工具化”。美国竞选政治周期可能将对两国关系带来噪音甚至波动。
  
  第四期清华国际安全论坛举行
  
  发布建立中美俄东盟安全合作组织报告
  5月26日下午,第四期清华国际安全论坛在紫光国际交流中心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出席了论坛开幕式,并发表致词。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发布了清华国际安全论坛第四期研究报告——《建立中美俄东盟安全合作组织》。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杨毅,俄罗斯驻华大使馆政务参赞安东·列武茨基,清华
  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韩磊,外交学院战略与,中突管理研究中心教授苏浩分别对报告进行了点评。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主持了论坛。论坛还就“东亚地区安全合作”进行了专题讨论。《环球时报》编委王文对此作了相关评论。
  阎学通在报告中首先回顾了2010年以来东亚地区不断涌现的新老安全问题,并指出东亚正在进入安全问题日益突显的时期,进而分析了自1991年柬埔寨战争结束以来,东亚国家所建立的多边安全机制、安全合作缺乏效力的现状。对此,报告分别从领导力、领导机制、议题分散和无军事大国主导等方面全面分析了东亚多边安全合作无效之因。最后,报告从议题设置及时间进程设置两个方面全面而富有建设性地提出了建立“中美俄东盟安全合作组织”之构想。
  论坛由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并得到了王雪莲教育基金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