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时代》
2011年3月28日
你的下个工作:印度或中国制造
众所周知,中国是个世界级的“制造机器”,几乎为国际市场供应了所有种类的消费品。而印度有着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工程师,他们在研发、设计等诸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劳动力市场人人自危,觉得中国人和印度人正在抢他们的饭碗。其实,我们也不必如此悲观、沮丧。中国和印度两国拥有25亿人口,而这些人正一天天变得富有起来,他们在世界各地或投资建厂,或旅游购物。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同时意味着他们将给就业带来空前巨大的机遇。举个简单的例子,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中国海外旅游人数在2009年已达4770万,比2005年增加了54%之多,这大大带动了当地餐饮、旅馆业的蓬勃发展与繁荣。可以说,中、印的飞速发展,不久将彻底颠覆人们的就业观念。(杨之桄)
【俄】《分析家》
2011年2月20日
来自上层的信号
国有资产私有化是个好主意吗?看起来是。它会消除国家在经济方面的比重,从而将一个拥有先天竞争优势的市场参与者移出固有游戏,使得私有经济效率得以提高,带动提高整个市场的效率。那么2011年俄罗斯国有资产私有化是个好主意吗?显然不是。将俄罗斯第二大银行——俄罗斯外贸银行20%的股份出售,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且政府之前已经出售了10%的股份。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俄罗斯经济自由化在延期?也不尽然,只要对经济自由化做一个公正的解释,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在1990年的时候已经有了一次初步的解释,但那时比较狭隘,并且当时私有化不可避免,没有人相信,事实上也不可能再回到苏联那种国有资产占绝对优势的市场经济时期。目前来看,经济自由化不只是国有资产私有化,还是新的市场主体扩大再生产。(叶天乐)
【马】《亚洲防务周刊》
2011年3月
美日联手反对核恐怖主义
据美国白宫一名高级官员称,美日已经就绘制防止核恐怖主义的路线图达成共识。该路线图旨在杜绝核材料在两国技术合作中遭窃。由于日本拥有数量众多的核反应装置并计划扩大核电站的出口,这使得日本成为了美国核政策的重要考虑对象。白宫国家安全事务委员会委员劳拉指出,保护核材料和核相关设施对奥巴马政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美日正在深化它们在核安全领域的合作。劳拉称:“幸运的是,我们在谈论核恐怖主义时通常是假设。不过,窃取核材料案件绝不是杯弓蛇影,而是确有其事。对此,我们能够设计一些方案防止这些风险的发生。”不过,对美日合作的细节,劳拉表示不能透露。她说:“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所以我不能在公开场合透露我们合作的任何细节。”(陈庆鸿)
【日】《中央公论》
2011年4月
梅德韦杰夫外交的新方向
梅德韦杰夫在2010年5月披露的新外交指针中提出,要与欧美结成“特别的现代化同盟”,引进先进经营方法、科学技术,实现俄经济现代化。新指针并未提及日本。如果俄主动向日提出加强经济合作,那么就会被东京解释为“俄开始与日接近”,从而加强对俄的压力。因此,俄故意将日本晾在一边,期待日本因担心“赶不上这班车”而主动提出合作。但俄需要应对崛起的中国,故迟早需要与日建立友好关系。日本的军事实力与政治发展具备可预见性,不构成成胁。俄最近对日本的强硬态度反映出其自身的焦躁感。俄需要与日本合作,为北方领土问题划上一个句号。但如果让日本了解俄的这种需求,那么让步的将是俄罗斯。在这种担忧之下,俄必须首先摆出“强硬立场”,于是发起了最近的一连串对日攻势。(徐永智)
【美】《彭博商业周刊》
2011年3月7-13日
中国工人拉升全球通胀
过去几十年中,受益于中国的低工资,世界得以享有一个低通胀时代,现在这种好日子到头了。据瑞士信贷集团研究结果,2010年中国农民工工资上涨了40%,未来三年内每年将继续上涨20%~30%。如果历史学家回头审视2010年,他将发现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到来:中国工资的大幅上涨将重新定义未来10年全球生产模式和通胀预期。劳动成本上升导致很多企业边际利润缩减,推高商品价格,并改变其投资决策。服装企业和零售商反应尤为明显。英国第二大零售商“Next”1月声称中国工资的增长将导致旗下商店前两个季度整体价格上涨8%;奢侈手包制造商“Coach”和女性服装零售商“Chico’s”都已感受到其中国工厂的成本压力,计划将生产移至劳动成本更低的地方,如印度、孟加拉国等国。不容忽视的是,中国已迅速接近甚至达到“刘易斯拐点”,即剩余劳动力的供给逐渐枯竭。到2014年,中国对劳动力的需求将超过供给,这是本轮工资上涨的重要原因。此外,出于促进内需、鼓励工人消费,缓解食品压力和社会不安等方面考虑,中国所有31个省市在2010~2011年都纷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动工资上涨。(徐刚)
【德】《明星》
2011年3月17日
柏林的核能博弈
由地震和海啸引发的日本核泄漏事件在德国掀起了轩然大波。去年10月,联邦议院批准政府将现有17座核电站的使用期限平均延长12年,就遭到民众抗议,此次日核事故“雪上加霜”,迫使政府宣布暂停该计划三个月,并暂时关闭七座1980年前建成的核电站。总理默克尔最初宣称德国核设施是“全世界最安全的”,且拒绝完全终止执行延长核电站运营期限计划;随着事态不断恶化,才决定委托相关机构评估事件影响,并表示鼓励开发可再生能源、尽早停用核能。政府短期内态度摇摆不定致其“暂停三个月”的决定被外界认为是为选举而表演的“政治做秀”。政府的核能政策不仅受到反对党质疑,在党内担任默克尔副手的联邦环境部长吕特根也持消极态度。吕特根最初就反对将运行期延长12年,认为最多只可延长八年,目的是为开发替代能源赢得时间,他坚持认为应按步骤实施“核能退出”计划。当前德国的核能博弈正在展开,各党内部、党派之间意见如何统一,政府与核能企业、决策者与民意之间如何协调,将是未来一段时间讨论的热点。(李招)
【美】《旗帜周刊》
2011年3月14日
马琳·勒庞
作为法国“国民阵线”的新党魁,现年42岁的马琳-勒庞代表着新一代欧洲右翼势力。民意调查显示,勒庞在法下届总统大选中领先萨科齐等其他参选人,这与四年前该党10%的得票率有天壤之别。勒庞温文有礼,刻意与激进言论保持距离,这使她广受中间选民欢迎。勒庞柔弱的外表背后,继承其父“反移民、反全球化”的基本立场。她认为全球化正抹杀各国特性,欧盟在侵蚀法国主权,北约在绑架法国对外政策。勒庞在法政坛的崛起得益于三个因素。首先,金融危机重创法国中产阶级,使其对全球化产生深刻怀疑,而“国民阵线”是法国内惟一鲜明表达“反全球化”立场的党派。第二,萨科齐削减国内福利举措得罪左翼民众,其移民政策也未获右翼支持,使其陷入支持率低谷。第三,法左翼阵营缺乏凝聚力,无人能整合立场各异的各政治派别。勒庞与“国民阵线”是欧洲版“茶党”运动,是对欧洲现存政治制度的一种补充。从历史来看,一旦如“国民阵线”的右翼政党进入政府,其极端色彩便会迅速褪去。(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