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丹:教育孩子顺势而为

2011-12-29 00:00:00庞椿
中华家教 2011年1期


  初为人母,需一颗懂得赏识的心
  
  1990年3月20日早上八点三十分宋丹丹生下儿子,她开始感受做母亲的快乐。儿子乳名“巴图”,在满语中是“英雄”、“勇士”的意思。一开始宋丹丹特别不好意思把这名字告诉那些问她“儿子叫什么”的人,她认为他们一定会想起卖烤羊肉串的。可父亲英达执意起这个名字,并应允她孩子上学以后起个“学名”。
  小巴图从小生活环境优越,但宋丹丹没有纵容小巴图,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宋丹丹总结出这样一条经验: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赏识,孩子年幼且无助,又没有能力很好地评判自己,尤其需要父母的赏识和鼓励。在赞美和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更自信、更阳光。一定要经常发现孩子的优点,随时表扬,因为表扬比批评重要得多。她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当着别人的面她从不吝惜对巴图的夸奖。
  有一次小巴图生病,医生开了中、西两种药。宋丹丹先给他吃了西药,他很乖。宋丹丹就当着巴图的面对小阿姨说:“我发现巴图和别的小孩儿不一样,别的小孩儿吃药都哭,可他从来不哭,他不怕吃药。这一点他和别的小孩儿真的不同。”然后宋丹丹再把中药端给巴图。自以为“偷听”到妈妈的话的、小巴图捧着碗,烧得红红的小脸一副紧张的表情,却闭着眼睛一口气就把药喝下去了。
  在场的人都对巴图赞不绝口。从那次起,多么苦的药巴图都不怕了……
  
  摒弃“自我中心”,给儿子的人生第一课
  
  一天下午,宋丹丹和小阿姨带巴图一起去自由市场,在一个卖书的地摊前,他停住向小阿姨申请买一本。小阿姨对他说:“管妈妈要,妈妈有钱!”
  “妈妈,我要这个!”他指着一本精装的连环画书,语气那么肯定、理直气壮,仿佛无论他的手指向什么,妈妈都可以随时掏钱。“不行!”宋丹丹说,“这本书太贵了,妈妈需要考虑,可能你得等到妈妈下个月发工资。”宋丹丹想不能让他感觉想要什么都唾手可得,这应该是母亲教给儿子的人生第一课。
  巴图“哇”的一声大哭起来,然后坐在了地上。宋丹丹觉得儿子是在跟她较量。“不要理他!”宋丹丹断然对小阿姨说,“我们走。”宋丹丹和小阿姨走了,并且警告小阿姨不许回头。大约走出有五十米了,宋丹丹回过头看见儿子在后面快步跟上来。回到家,宋丹丹把巴图叫到小书房,关好房门,好像害怕别人听到。她像对待成年人那样开始给自己的孩子上人生的“第一课”。
  “妈妈为什么关门,巴图?妈妈怕别人听见,因为你今天做了一件特别丢脸的事情!”宋丹丹与巴图对面而坐,她看到儿子的神色很紧张。
  “大人挣钱很不容易,挣来的钱要养家,要做许多事情。你不能想要什么就一定得到,得不到就大哭。你本来不是这样的孩子,从来都那么乖,今天怎么了?”宋丹丹看着巴图的眼睛,“今天你很让我为你伤自尊!”巴图的眼泪再一次涌到眼眶里,宋丹丹走过去帮他擦掉:“妈妈知道你已经明白自己错了,妈妈不会告诉爸爸和爷爷。因为妈妈知道你是个好孩子,你会改。”
  小巴图哭着往前一扑,他们抱在了一起,宋丹丹能感觉得到儿子小小的心脏“嗵嗵”跳着。“妈妈,我改。”巴图认真地说。
  两个星期以后巴图就要上幼儿园了,为了锻炼他的生活能力,宋丹丹和英达决定让他上整托。一个星期六,宋丹丹打算带巴图去买衣服,她想这是儿子“走向社会”的开始,要让他觉得很“正式”。
  他们来到国贸地下卖童装的地方,童装和玩具的柜台是挨在一起的。宋丹丹正在挑衣服,听见巴图叫她,手里拿着一只毛茸茸的玩具小狗。
  “妈妈,”巴图说,“我怎么这么喜欢这只小狗呀?你说我怎么这么喜欢这只狗?”他看着妈妈,露出乞求的目光。“放回去,巴图,”宋丹丹轻声说,“这个小狗是挺好的,但是妈妈今天没有那么多钱。…‘可我太喜欢它了,它怎么这么好呀!”看着他那可笑的样子,宋丹丹使劲控制着马上要笑出来的表情。
  “巴图,妈妈说过了,你该放回去。”
  他慢慢走开,把它放回去了。回家的路上宋丹丹许诺儿子:“如果下个礼拜你在幼儿园表现好,妈妈带你来买。”当然巴图那个星期表现很好,然后他得到了那只狗。
  从那时到现在,巴图再没有因为想要一样东西得不到而哭过。他有非常随和的性格,几乎从不以“自我”为中心。这让宋丹丹特别引以为傲,更为自己的教育得当而小小地得意着。
  
  心轻者上天堂,给孩子一个装满爱的热气球
  
  常听人说:事业与家庭难以兼得,女人事业心太强,家庭就不会完美。刚开始,宋丹丹不屑于此种说法。她以精湛的演技为千家万户带来了开心的笑声,一度她认为自己的生活也会永远这么处处笑声。但随着知名度的提升,家庭裂痕的加深,她相信了这样的说法。不眠的夜里,宋丹丹在痛苦与死亡的边缘上徘徊,但一想到儿子,她就犹豫了,咬着牙告诉自己:一定要坚强地撑下去。
  巴图在六岁之前,生活在和睦温馨的家庭中,爷爷英若诚,父亲英达,母亲宋丹丹都是被媒体关注的公众人物,他经常跟父母一起接受媒体的采访,是个幸福得让人羡慕的孩子。
  六岁生日之后,宋丹丹与英达婚姻解体,巴图先随父,后跟母,父亲再娶,母亲又嫁。经历这一系列人生变故后,假如母亲的教养方式不当,他极容易成为那种心里有阴影,性格偏激的孩子。但是,巴图没有。在宋丹丹细致的呵护和独特而理性的宽严适度的管教下,巴图在特殊的成长环境中,却学会了爱,学会了宽容,直至成长为一个快乐、幽默、懂事的青年。
  宋丹丹和英达分手后,巴图的监护权先是给了英达,宋丹丹到美国调整心态。后来宋丹丹才发现,离开儿子是自己一生中犯下的最大的错误。受不了对儿子牵肠挂肚的思念,她归国后要回了儿子的“监护权”。
  宋丹丹从来不在巴图面前讲他父亲半点“不好”,她不想让儿子在心里困惑父亲的为人。如果说从前英达在巴图心目中是榜样、是权威、是偶像,那么宋丹丹希望他一直相信这一点。
  宋丹丹还很形象地比喻说:“我从来不以为孩子越怨恨父亲,便越是会爱我。孩子的爱不是一盆水,倒给了爸爸。妈妈便没有了。它更像一口井,如果你在他幼小的时候教会他如何去爱,在他漫长一生中是受用不尽的,他会爱朋友、爱师长、爱生活、更爱父母。而一个心里被灌输了‘恨’的孩子,属于他的那口井就干涸了,他不爱父亲,同样不会爱母亲,他很自私,只爱自己。”
  为了让巴图心中无恨,装满爱,她让巴图帮她决定再婚的对象。宋丹丹的苦心经营,让巴图没有背负父母之间的恩怨,而是成为再婚家庭中的情感大使,让新家始终充满明亮和快乐,不但爱妈妈,爱继父,和小姐姐的感情相处的也相当融洽。难能可贵的是,在她家一个摆放生活照的中式柜子上,她还特意摆上英达和巴图的合影,使巴图明白血缘是不能忘记的。
  都说后妈难当,但宋丹丹这个后妈却当出了水平、当出了境界。竟使没有血缘关系的女儿与她的感情好得不得了,在宋丹丹看来,这是老天注定的母女缘。
  女儿乐观又懂事,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宋丹丹在对待女儿的态度上却和对待儿子巴图一样,一视同仁。她认为这才是作为一个母亲最基本的心态,如果在情感上总是怕伤着碰着,那本身就已经是把女儿当外人的一种态度了。所以如果女儿有什么无理的要求,要买一个昂贵的东西,宋丹丹一样坚决不给买时,女儿就会嘻嘻哈哈地说:“你瞧,到底不是亲妈。”每当听到这句话,宋丹丹常常一笑置之。她觉得这是最亲近的话语,说明女儿跟自己一点隔阂都没有。
  因为女儿常年在国外,所以一家人在一起时就格外珍惜,母女俩好得不得了,父子就结成同盟,共同对付她们母女。如果谁受了委屈,同盟就会跳出来说话,会大闹。当然那种闹是祥和的,是皆大欢喜的,使这个重新组成的家庭充满了欢声笑语。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