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路上,有位家长问我:“我的女儿以前聪明乖巧,一天到晚总和父母有说不完的话。可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和我们说的话少得可怜。回家以后就在自己的卧室里鼓捣着什么。家长责问她,她还跟我们翻脸,说我们不懂她的心,她还把我们的关心说成多此一举,好像我们不是她的生身父母一样,整天把我们当仇家一般,这是怎么回事?”
作为中学班主任教师的我,想起无意间看到的一篇学生日记,日记中写到:“今天是周末,我没有回家,宁愿顶替别人护校……真烦死我了,原因是周三回家时又和他吵架了!也记不清楚这是第几次了。他除了骂我。就是数落我,我真怀疑他是不是我的亲生父亲,对我一点感情都没有。我发现他这个人越发自私,他关心的只有我的成绩,无非是为了他自己在别人面前有面子。我怎么会是他的孩子?我偏不满足他!我现在真的很讨厌他,不愿意看到他,如果可能,真希望永远不要看到他……”
看到这里,我不由抬头看了一眼身边那个写这篇日记的学生,平常看似欢蹦乱跳的孩子,正是天真烂漫的年龄,他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
其实,从中学生的生理角度上来讲,这很正常。这是孩子心理成长发育的一个必需过程,心理学家将孩子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所特有的表现称之为“仇亲期”,也叫“危险期”。应该说,十二、三岁的年龄,正是青少年成长发展中的一个“非常时期”。
一般来说,孩子们从十二、三岁开始步入青春初期,随着身体长高、第二性征的出现,心理上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其中一个特殊的变化就是自我意识的逐渐清晰,如不再那么依恋父母,希望父母把自己当作成人看待,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独立地处理自己的问题。同时,交往的兴趣也由家庭逐渐转向社会,由父母转向朋友,由同性转向异性……此时,如果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这种心理变化,不了解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依然把他们当作小孩子看待,仍然用以前的方法来教育和抚养,如对他们关怀备至,对他们的言行举止干涉过多等等,这必然使孩子的自我意识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和体现,感到不满足,并对父母的干预产生反感,进而便与父母疏远,甚至希望通过与父母对着干来体现自我。
这样,“代沟”就出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就形成了“管束和抗争”的亲子矛盾,而且一般情况下是越管越争、越争越管,管束和抗争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冲突愈演愈烈,使亲子关系陷入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由于在家里得不到理解和接纳。而在心理相容的同龄伙伴那里往往可以获得,因而孩子特别喜欢和同伴相处,特别看重同伴之间的友谊,如果家庭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冲突,他们往往是宁可与家庭决裂,也决不背叛伙伴,宁可不要父母,也不可不要朋友。
青少年的“仇亲期”也是“危险期”。在这期间,如果孩子得不到正确的引导,负面因素的影响将给其以后的成长发展带来隐患。所以,作为家长,既不可放任不管,也不能管得过死,而应掌握策略,善加引导。
认识到“仇亲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家长应该了解和理解孩子在青春期所特有的这种心理变化,认识到孩子并非有意与家长作对,而是他们为了体现自己尚不成熟的自我意识才有的特殊行为。对孩子所出现的对抗应该不气不恼,保持冷静,避免作出过分的反应。因为即使是一次偶然的过火行为,也容易在孩子的感情上留下长期的伤痕。
不妨给他“逞能”的机会
家长应主动给孩子营造体现自我意识的机会和氛围,尊重孩子的独立愿望,尊重他们与同龄伙伴之间的友谊。孩子做事,家长不要总在一边指手画脚,要放手让他们去做,自己出主意、想办法,即便他们做错了,也不可粗暴地指责,而应该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这样容易促使他们自觉地总结经验教训。一旦他“逞能”达到了目的,就与他一块分享成功的喜悦,让孩子早日走向自信和成熟。对需要干预的事情不应采取过激的行为,因为激烈的方式易使亲子间产生隔阂或加深隔阂。遇到有关孩子重要的事情,需要作出决定时,要听一听孩子的意见,多用商量的口吻,要以合作、宽容、理解、接纳的态度与他们沟通和交流,避免诱发他们的逆反心理。
加强自身学习,提高对孩子的引导能力
家长要了解孩子在这个时期的心理,就应该学一些心理学知识,尤其是青春期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在增加亲子心理相容的基础上,正确引导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同时,辅以品格塑造的教育,以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父母要正视孩子自我意识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指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所处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明确指出他们自身存在的幼稚性、依赖性和认识上的片面性。
换位思考,做孩子的“知音”
家长既然知道孩子有话不愿意和自己交流,而愿意和自己的亲朋好友去分享,那你不妨童心再现,主动和孩子做做游戏、猜猜谜语,看孩子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然后站在孩子的角度与他分析交流,让孩子有一种遇到“知音”的感觉,这样能随时捕捉到孩子的心理活动内容。
当孩子向你谈他感兴趣的问题时,要集中注意力听,不要似听非听,或者一边做其他事(例如看电视)一边听。如果正在做十分紧急的事,不妨跟孩子打个招呼,以取得孩子的谅解。
尊重孩子,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孩子放学后爱在自己的卧室里鼓捣什么,说明他有自己的隐私。这时候孩子的日记、信件或者电话一定不要偷听和偷看,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另外,在家庭相关事情的处理上,应该给孩子参政议政(家政)的权利,如果他的意见合理或与大人的意见一致,就以他的意见作出决定,这样可以增加他的“参政(家政)感”和责任感,从而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作为家长,当孩子向你表达他独特的见解时,即使一开始你就不同意孩子的意见,也要耐心听完,充分了解他们的看法。要以交换意见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一味唠叨、说教而不考虑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会使孩子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而教训常常带来反感和对立,只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总之,家长应从心理上和行动上积极应对孩子的“非常时期”,让孩子们永远记住:父母是永远爱你的。
责编 王敬川
·名人名言·
在没有明智的家庭教育的地方,父母对孩子的爱只能使孩子变成畸形发展。这种变态的爱有许多种,其中主要的有“娇纵的爱;专横的爱;赎买式的爱”。
——苏霍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