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精心“培养”的差生

2011-12-29 00:00:00凌云
中华家教 2011年11期

父母精心“培养”的差生
  凌云
  统计资料表明,中国有上千万名学习困难的孩子。事实上,这些孩子学习困难的原因并不是他们智力有问题。这一点并不难理解,那些上了名牌大学的孩子,并不一定就比没上好的大学的孩子聪明。是周围的环境,特别是家庭的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导致了他们学习困难。以下是很多临床案例中的一个。我们来看一看,一个差生是怎样被父母千辛万苦地“培养”出来的。
  案例:
  上初一的龙伟不能说学习不认真,他很少出去玩,每天放学就闷在房间里做作业,但就是学习效率不高,成绩上不来。龙伟的父母为了他可是没少费心,孩子学习时他们从来不看电视,生怕影响了孩子,更别说数年如一日地陪读,花心思请家教,苦口婆心地说学习的重要性。可一切努力未见成果。龙伟说都怪自己不好,成绩总上不去。可以感觉到,他被内疚和自责淹没了。
  解惑:
  这样的案例很普遍,实际上都是父母好心办了坏事。或者说,父母不自觉地制造了一个跟他们愿望相反的结果。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来自孩子心灵的噪音干扰了他们的学习。
  事实上,有时过于紧张的学习环境和父母过于投入的教育方式会导致孩子学习困难。当孩子学习的时侯,还不得不想着学习以外的事情,加之由想这些事情导致的情绪反应,这就好像心灵发出的噪音。这些噪音比外界的噪音,如电视的声音、说话的声音,“音量”都要大得多,危害当然也要大得多。比如以下几点。龙伟是不可能不想的。想了也是不可能没有情绪波动的:
  1.学习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这是在想学习的重要性,而没有想学习本身。比如做某一道数学题的时候,花了大量时间想的是这道题做好了可以得多少分,而没有想或者没有心思去想这道题该怎么做,这样子能把题目做好吗?
  2.父母为我的学习做出了很大的牺牲,不学好对不起他们——内疚的“噪音”。内疚是一种极其恶劣的情绪体验,可以导致极大的精神负担,背着如此巨大的包袱学习,跟轻装上阵相比,效果不可同日而语。
  3.如果我学习不好,我就全完了,全完了,全完了——这是恐怖的“噪音”,没有人在这样的状况中还能够从事学习这样的智能活动。
  4.别人都比我强——这是惊慌的“噪音”,自卑的“噪音”,一个人总是被这样暗示,就会精神涣散,斗志全无。更糟糕的是,这样的教育的后遗症还不仅仅会以成绩不好表现出来,而且还会通过人格上的软弱表现出来。
  5.当然还有一点普遍的情况,就是他可能还惦记着学习以外的事情。小孩子哪有不爱玩的?就像成年人也不能成天工作一样。孩子也不能成天就学习。至少学习不应该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唯一的内容。如果让他玩一玩,跟其他孩子多接触接触,只会对他的学习有好处。
  事实证明,通过对龙伟及父母的分头辅导,龙伟消除了心里的“噪音”,他的父母则看到了他们所乐见的结果——孩子的成绩开始上升,最终考上了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