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业成本法对成本会计的创新价值

2011-12-29 00:00:00李作畅
中国集体经济 2011年8期


  摘要: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活动中永恒的主题,成本控制的直接结果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集成制造系统和弹性制造系制的应用,信息技术的普及冲去着企业的管理方法,要求运用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和管理理念,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与控制系统。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动因;成本计算与控制
  企业在竞争激励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生存或谋求发展壮大,除了技术领先、资本雄厚之外,管理在其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活动中永恒的主题,成本控制的直接结果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计算机一体化制造系统与柔性制造系统相结合的高新技术环境下,现代企业产品成本结构已不同于工业化大生产时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成本结构。企业要想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就要运用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和管理理念,建立起与之相结合的科学合理的成本计算与成本控制系统,从根本上改善企业成本况状,从而真正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作业成本法又叫作业成本计算法或作业量最基准成本计算法,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用,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是建立在“作业”这个基本概念上的,作业是成本核算-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则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
  二、作业成本法的产生背景
  在成本计算过程中,制造费用是一种共同费用,必须按一定分配标准将它分配计入相关的产品,以便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传统成本计算方法通常是以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人工小时、机器小时等以产品产量(数量)为基础的标准作为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在当时,直接人工成本是产品成本的主要组织部分,而且制造费用与直接人工成本的相关性强,加之直接人工成本数据也易于取得,因而它作为分配标准就能满足成本计算的精确度要求。如今,在高新技术环境下,制造费用在成本结构中的比重不但大大上升,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制造费用的发生与直接人工成本渐失相关性,因为这时的制造费用不仅包括与产品产量直接相关的那部分制造费用,而且还包括与产品产量相对独立的另一部分服务和后援功能——制造费用。
  三、作业成本法的适用范围及核算步骤
  现代企业可以视为一个为了满足顾客需求而建立的一系列前后有序的、能创造价值的作业集合体。最终产品是企业全部作业的成果集合,也体现了全部作业的价值集合,从作业分析入手区分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是进行价值分析的有效途径,也因此使作业成本法与企业战略管理紧密相连,而不再单纯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要实施作业成本法,不仅要有先进的会计系统,更要具有高素质的会计队伍。我国一些现代高科技生产企业,以及具备高额的制造费用、产品种类繁多、各产品需要的技术服务的程度不同、各生产运行数量相关很大且生产准备成本昂贵,随时间推移作业变化很大但会计系统变化较小、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的这类企业都非常适合应用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利用单项成本改进基础上的作业成本核算信息,将“作业”作为核算对象,通过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然后将间接费用按作业量进行分配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其计算过程有两个基本步骤:一是选择间接费用归集对象,确认作业成本库。归集在同一作业成本库中的成本费用应该是有相同成本动因引起的。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作业类型可以有购货定单、材料采购、设备维修、存货移动等。当然,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也应本着重要性原则,选择主要的有影响力的作业活动为作业成本库,这样不但提高了作业成本计算的可操作性,而且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信息成本。二是以成本动因为基础,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中。由于成本动因决定了作业的发生,也是各项作业被最终产品消耗的方式和原因,所以成本动因是作业成本分配的最佳标准。当然,引起作业发生的成本动因中,必定存在重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应选择那些主要的、直接的、容易获得的成本动因,作为分配标准。明确了成本的动因,就可以将归集在各个作业成本库中的间接费用,按成本动因分配到各种产品中,从而计算出最终产品的成本。
  四、作业成本法的优点
  第一,作业成本法分配成本不是单纯根据生产产品数量,而是根据生产产品的作业来分配产品的成本。作业、作业中心、制造中心都可以是成本的计算对象,把成本的作业、作业中心归集可以使企业了解更全面的成本信息,更为突出的是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归集对象还可以是顾客或市场。
  第二,在应用作业成本法时,遵循“资源-作业-产品”主线,即作业耗用资源,产品耗用作业,作业成为沟通企业资源与最终产品之间的桥梁。正好同理论上“成本”概念相吻合。
  第三,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主要差别在制造费用的分摊。作业成本法将成为本动因作为分配成本的标准。
  作业成本法作为现代化生产的产物,随着企业管理当局对成本管理越来越重视,企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深入及作业成本管理理论及实践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作业成本法所提供的信息较精确,较现行方法有较高的相关决策性。作业成本法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将作业成本法视为管理会计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绝非溢美之辞。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