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盐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合理、科学地食盐是保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健康;食盐;科学;养生
食盐化学名氯化钠(NaCl),是自然界中分布很广的物质。由于来源不同,食盐可分为海盐、池盐、井盐和岩盐等。根据杂质含量的多少,又可以分为粗盐和精盐。粗盐可由海水、矿盐的水溶液、盐井的盐汁、盐池的咸水等经过煎晒、过滤、蒸浓、结晶等而得,它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多种杂质。粗盐再经过溶解、沉淀、过滤、蒸发、提纯从而可制得精盐。纯净的食盐是无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咸,易溶于水,水溶液呈中性。
一、食盐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第一,食盐是维持人体正常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人体里含有0.15%的钠和0.15%的氯。它调节人体内水份均衡的分布,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经胃、小肠后被结肠吸收,产生胃液中的盐酸,维持机体内水平衡,酸碱度的平衡,电解质的平衡和体液的正常循环,也维系着肌肉和神经的功能,同时维持肌肉的正常兴奋和细胞的通透性。
人们之所以每天都需要摄入一定量的食盐,主要是为了补充人体生理活动中由于排泄而减少的食盐。人体无时无刻不在出汗,天气炎热或高强度运动时大量出汗,以及每天1升以上的尿液,还有粪便的排出,均带走大量食盐。钠的排出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肾脏、皮肤、及消化道完成的,通常情况下肾脏是钠的主要排泄器官。可以说,正常人的肾对食盐的调控是随着食入的量而定的,摄入食盐的量多时就多排,少时就少排而多留,能基本维持其一定浓度。
第二,食盐,味咸,性寒,它还有以下功效:一是每日食入适量食盐,可以滋五味,促进食欲,并有长肉、壮骨、固齿、润肤、通利大小便,令人健壮的作用。二是有涌吐之效,适量盐9g-18g炒黄,以沸水溶后可用于宿食停胃,胸中痰癖,霍乱腹痛,吐泻不得及食物中毒等证。三是用于肠失濡润大便秘结等。四是将盐以沸水煮化外搽或点眼可用于一切疮肿、外伤、皮肤风毒、目赤肿痛、目生云翳、齿龈出血、毒虫咬伤等。但要注意:由于本品咸寒,易伤脾肾之阳,影响水液的气化和运化,故水肿患者慎用。
第三,人不吃盐不行,吃盐过少会造成体内的含钠量过低,体内若大量丢失钠可引起低钠综合症,发生食欲不振,四肢无力,晕眩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肌肉痉挛、视力模糊、反射减弱等症状。长期缺钠也易患心脏病。所以,人和许多高等动物必须经常进食食盐,以维持体内的正常代谢。
第四,高钠饮食是目前公认的能够引起高血压的膳食因素之一。这在我国全国性的营养与健康调查中得到进一步的证实。调查结果表明,食盐摄入量越高,人群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也越高,与每日食盐摄入量﹤6g者相比,每日摄入量≧12g者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14%。每日食盐摄入量≧18g者,患高血压的风险增高27%。人体每日钠的需要只有几百毫克,而1g食盐中含有400mg钠,每日摄入1g-2g食盐就足以满足适宜气温下生活的人钠的需要量。为了预防高血压,每日膳食中的食盐宜减少到6g以下,也就是三口之家每月食盐的消费在1斤左右。此外,咸菜、膨化食品等含钠也很高,不宜多吃。
百味盐为主,食盐可谓调味品中的老大,故有“百味之王”的美称。盐在带给我们味觉快乐的同时,嗜盐也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风险。现代人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体内钠和水的极不平衡,也引发许多疾病。有些人习惯吃咸食,而不注意同时增加钾(控制钾钠比)和钙的摄入量,这样容易导致骨质疏松、易诱发哮喘、白内障、胃炎,并增多皱纹,时间稍长就会破坏身体的各种平衡。这不仅有引起加重高血压的可能性,甚至还会损害肾脏和心脏。另外,食盐过多也可降低降压药、利尿药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等药物的疗效,因此在服药时,应尽量以清淡饮食为主,少食过咸的食物。
二、科学用盐有益健康
所谓科学用盐,一要用得适量,一般每人一天不要超过6g为宜;二要根据身体需要,有选择地使用盐。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营养保健,盐的品种也不断增多,如低钠盐,添加不同营养素的硒碘盐、锌碘盐、铁碘盐、钙碘盐等,人们可根据健身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
第一,加碘盐。在原来普通食用盐的基础上,加入碘,可防治甲状腺等疾病,一般都用这种盐。
第二,低钠盐。以碘盐为原料,再添加了一定量的氯化钾和硫酸镁,从而改善体内钠、钾、镁的平衡状态,预防高血压。因此,低钠盐最适合中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肾病、心脏病患者长期使用。
第三,锌强化营养盐。以食用盐为载体,添加葡萄糖酸锌或乳酸锌、硫酸锌加工而成的盐。食用锌强化营养盐对儿童健脑、提高记忆力以及身体的发育有显著作用。
第四,铁强化营养盐。以食用盐为载体,添加硫酸亚铁、乳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柠檬酸铁、富马酸铁铵、柠檬酸铁铵加工而成的盐。可用于治疗人体因缺铁而造成的缺铁性贫血,提高儿童的学习注意力和记忆力以及人体的免疫力。
第五,钙强化营养盐。以食用盐为载体,添加乳酸钙、活性钙、醋酸钙、柠檬酸钙、生物钙加工而成的盐。适用于各种需要补钙的人群,长期使用,可以调整人体骨骼、血钙及细胞钙的平衡。
第六,硒强化营养盐。以食用盐为载体,添加亚硒酸钠、硒酸钠营养强化剂精制而成。硒是一种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其功能是抗氧化和免疫调节。适用于儿童、青少年及硒缺乏人群。
第七,核黄素营养盐。以食用盐为载体,添加核黄素精制而成。核黄素是构成黄酶的基础成份,参与生物氧化酶体系,可维持机体健康,促进生长发育,缺乏核黄素会影响生物氧化,引起物质代谢的紊乱,表现为口角溃疡、角膜炎、视觉不清、白内障等症状。
炒菜也应在快出锅时再加盐。在烹调过程中,对焖、煮、煨、炖时间较长的食物,需在其快熟烂时,再放盐,尤其是富含蛋白质的。因为盐会使蛋白质凝固,烹调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时,(如黄豆)不可先放盐,否则会使其凝固,而无法吸水膨胀且不易熟透,对于肉类则会难以煮烂。
三、从中医的养生角度来合理食盐
中医将食物的味分为辛、甘、酸、苦、咸这五种味道。有这五种味道的食物,不仅起到人类饮食的重要调味功能,而且可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补养脏腑,供给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黄帝内经》就已明确指出:“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说明五味调和得当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不同的味道具有不同的作用。其中,咸味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要做到五味调和,就要使味的浓淡适宜,即味不可偏亢,否则容易伤及五脏,于健康不利。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提到“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随着四季阴阳的消长变化,人体之阴阳消长、气机浮沉亦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故无论是我国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都非常提倡顺时养生,即按照一年四季气候冷暖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调节人体饮食起居,以达到增强健康,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提倡春季饮食要多食甘、辛味食品,少食酸味之品;夏季饮食要多食酸、咸味食品,少食苦味之品;秋季饮食要多食苦、酸味食品,少食辛味之品;冬季饮食要多食苦、辛味食品,少食咸味之品。
咸味,主要来源于食盐。夏时为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制肺金,火之味为苦,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气而制肺气,因此,夏季应少食苦味,多食咸味、酸味。《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说“心主夏,心苦缓,争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夏季人体出汗多,腠理发泄,饮食宜多食酸味,因为酸味起到收敛作用,防出汗过多,以固肌表:同时夏季饮食多食些咸味,补充出汗多丢失的盐分,以防汗多损伤心气。食盐是人体吸收氯和钠的主要来源,它具有平衡细胞和血液之间的参透压及调解正常水盐代谢的功能。因此,在剧烈呕吐腹泻和大汗不止后,适量补充淡盐水可防止体内微量元素的流失。
根据五行,冬季为水,对应于肾,对应的味是咸。与冬季的闭藏特性相一致,又根据五行相生相克,水克火,而火对应的是心脏,对应的味是苦,《四时调摄笺》曰:“冬月肾水主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冬季饮食当减咸增苦以益养心气。冬季本肾气旺盛,多食咸会助肾之旺,转而为亢,亢盛就是不正常了。
合理饮食——健康长寿之母,就是要达到营养全面,酸碱平衡,饥饱适当,使食物摄入量和体力活动量相适应,从而为健康长寿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