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气矿工会积极发挥工会工作职能,以基层建设为抓手、提升员工素质为根本、打造班组文化品牌为目的,大胆探索,积极实践,促进了“职工书屋”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建成了20个布局合理、设施到位、管理规范的职工书屋,其中4个达到分公司示范点标准。该项工程的创建为职工搭建了读书学习和成长成才的平台,充分发挥了工会组织“大学校”的作用,促进了“学习型”组织建设,为气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其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高度重视,精心规划。川东北气矿工会按照新形势下提高职工群众思想道德、科技文化素质的新要求,高度重视“职工书屋”建设提高工程,成立“职工书屋”建设领导小组,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职工书屋”的建设和提高工作。并结合自身实际,对“职工书屋”的建设场地、书籍种类、电子设备添置、综合管理、各项读书活动开展都作出了精心的的设计和详尽的安排,制定了气矿职工书屋建设的总体目标:从2008年开始,力争用3年时间,在基层单位建成25个职工书屋,逐步改善一线职工的学习条件,形成阅读条件比较完备、广泛覆盖一线职工的读书设施网络,并且要有10个以上的职工书屋达到分公司示范点标准。2008年是起步年,一次性建成了4个职工书屋,2010年,在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专门召开了现场观摩会,总结经验,推广典型,推动了职工书屋建设全面展开,使“职工书屋”建设工作科学、合理、有序地进行。
第二,横向铺开,分步实施。通过调研,川东北气矿工会根据基层实情,细化量化职工书屋建设方案和年度目标计划,将任务分解落实,明确完成任务的时间、步骤和责任人。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一个“实”字:贴近实际、面向基层、服务职工,以职工群众欢迎、受益为标准,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在选点上坚持一个“宜”字:因地制宜,让基础条件较好的井站先行一步,选择设施及场所较为完善、职工相对集中的中心井站作为职工书屋建设的示范点。在具体操作上坚持一个“渐”字:循序渐进,采取边建设、边使用、边完善的工作思路,逐步深化,整体推进。分公司工会加强分类指导、跟踪服务,做到建成、验收、挂牌同步化,不搞应付凑数。对达到标准的职工书屋,组织授牌仪式。这样做,有形式、有内容、有声势,扩大了职工书屋的影响。
第三,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建成一个职工书屋,经费开支一般在5000元左右(不含书屋房建设),气矿工会积极筹集,加大对职工书屋建设的资金投入,并对成绩显著的重点井站给予政策倾斜。同时,还拓宽书源,征订技术类、文艺类、利智类、生活类等多种图书,丰富了“职工书屋”内容。在“职工书屋”建设中,气矿工会始终坚持以职工欢迎、职工受益为标准,把服务对象放在全矿所有职工、把工作重点放在一线班组,把资金投入倾向一线。参照“职工书屋”建设标准,对各井站“职工书屋”场地面积、基础设施条件和藏书量、报刊、电子音像制品、可上网电脑等方面都制定了规范标准,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职工书屋”建设规范、有序可持续地健康发展。各井站结合实际,对照标准,制定了建设工作方案,并认真实施,做到了场地落实,专人负责,阅读踊跃。目前,气矿已经建成分公司级“职工书屋”示范井站4个,气矿级“职工书屋”示范井站15个,作业区阅览室1个,气矿机关阅览室1个,订阅报刊杂志千余册,购买书籍近万册,投入资金总额10万余元。
第四,融入“五型”,规范管理。在职工书屋建设活动中,川东北气矿工会融入“五型班组”建设,坚持建设与管理同步,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落实人员对职工书屋全面管理,掌握书屋建设方面的好做法,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职工书屋管理办法和相应配套措施,建立健全各种台账资料,内容包括书刊登记制度、借阅制度、设施维护制度、防火防灾安全制度、兼职图书管理员岗位职责等规章制度。规范管理,推动了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进程,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在图书配置上体现一个“新”字,川东北气矿工会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强信息收集,不断增加书籍种类和数量,及时更新职工喜爱的新书、好书,使“职工书屋”具有长久的吸引力。在服务上突出一个“诚”字,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广泛征求广大职工在“职工书屋”建设方面的意见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使职工群众乐意到“职工书屋”读书学习,把“职工书屋”建成职工群众求知和业余学习的最佳乐园。在环境上做到一个“雅”字,健全管理制度,注重环境卫生治理,规范书籍摆放位置,规定交流方式,以幽雅的环境提高“职工书屋”的品味,达到陶冶职工情操的目的。目前,气矿所有班组跨入“五型”班组行列,比分公司计划提前一年实现班组100%达标。
第五,加强督查,跟踪分析。气矿工会对基层单位“职工书屋”的建设进度、建设质量和运行状况坚持进行督查,指导“职工书屋”完善功能定位,提高使用效率。坚持深入各井站“职工书屋”,与员工沟通、交流,了解员工对“职工书屋”的真实需求,逐年更新图书种类,保证职工群众及时获取最新知识,在图书征订中,立足职工知识层次、技术操作、提高领域等方面进行购置,筛选了中外名著、时事政治、历史文学、科学普及、百科综合等纸质、电子书籍供广大职工阅读,充分发挥了“职工书屋”的重要作用。同时,建立了职工群众读书状况分析机制,员工可以在作业区《员工之友》小报上发表读书感想和心得,充分了解职工群众的阅读习惯和领域,分析掌握职工群众思想脉络,充分调动了职工的学习热情。
第六,拓展功能,彰显特色。气矿各级工会充分利用墙报、橱窗、网络等宣传舆论阵地及各种学习班、座谈会等形式,宣传读书学习,提高职工文化水平,开启智慧,提高技能,充分发挥了“职工书屋”的文化功能。在全矿,积极开展“两个一”读书活动。2009年年初,川东北气矿工会开展了“读一本好书,做知识型员工”的职工读书笔记活动,成立以井站为单位的读书小组19个,要求每次轮班上岗期间每人至少写一篇以上的读书心得体会,受到广大职工的喜爱,全矿共有200余人参加读书活动,相互交流心得体会120余篇。在一线,积极开展“四个一”技能提升活动。根据新的井站轮班作业制度,结合作业区实际,对井站员工采取“一轮休一考、一倒班一练、一个月一评、一年度一赛”的方法提升操作技能。每次轮班上岗前,作业区都要组织为期一周的培训,培训完毕就考试,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做到期期有计划、有内容、有签字、有记录;在井站上岗期间,进行应急预案、实际操作等岗位练兵;每一个月,作业区对各井站进行一次综合考评,通过现场提问、口述、跑位演练等方式对井站员工的技能情况进行考评。同时,加大技能专家和技能骨干的培养和宣传工作,2009年,气矿高级工达457名,技师达12名,技师李美华被评为四川省“青年技术标兵”,林大川成为集团公司技能专家,张剑、陈小明在集团公司2009年采气工技能大赛中荣获铜牌。通过专家和骨干的力量助推了广大一线员工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激情和信心。
第七,加强交流,提升效果。川东北气矿工会积极探索“职工书屋”建设的新路子,注意避免“闭门造车”和想当然现象发生。在图书资料上采取内部交流办法,加强井站与井站之间,作业区与作业区之间的纵横向交流合作,扩大资源面和利用率,进一步提升职工操作、文化水平,见到了实效。组织作业区、井站员工之间进行互助互赛,总结经验,分享成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2010年,宣汉采气作业区荣获四川省“国资委系统学习型先进组织”称号。现在,气矿两级机关干部业余时间玩游戏的人少了,爱学习的人多了,全矿员工的学习热情得到了不断高涨,学习的氛围更加浓厚,气矿“学习型”组织建设不断深入,推动了气矿持续发展更上新台阶。
(作者单位: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东北气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