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遭受重创,汽车业的前景变得黯淡起来,让人不得不为其未来担忧。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
一、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状况分析
近几年,中国汽车企业专业化的、面向节能和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以及具有国际背景的研发中心纷纷成立,自主品牌甚至是很多合资品牌车型都在以中国技术人员为主的研发中心产生,部分自主品牌企业如长安汽车还建立了全球同步的研发体系。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创新成果的出现和核心技术的突破,截至2008年12月,中国主要汽车企业总共申请专利数达到6757件;奇瑞汽车、吉利汽车和长城汽车等企业具备了自行开发发动机和变速箱的能力。
生产制造能力全面提升。2004年上汽购买了罗孚的部分车型知识产权,而就在3年后,上汽就将其转化为在中级车市场销量稳定、品质颇受认可的自主品牌上汽荣威,在这一品牌的转化中凝聚了中国自主品牌包括设计转化能力、现代化生产制造能力以及零部件配套能力等在内的装备制造能力的全面提升。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目前已经基本可以满足汽车企业的零配件需求。一些以前主要依赖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实现了本土化生产,如自动变速器的国产比例已经达到22%,ABS的国产比例更是接近70%。“中国车”的品质正逐渐接近国际水准。
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汽车工业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汽车巨头公司凭借其在资金、技术、品牌上的优势,已基本完成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布局。激烈的价格竞争使本土汽车企业赖以生存的低成本优势进一步丧失,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汽车产业仍然困在合资这座围城中,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强大的本土汽车企业。
二、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面临的问题
第一,一个车企没有自己的技术,发展会受限制。一汽一直以来都将自主品牌放在其品牌战略的首要位置,对此,一汽集团技术中心李骏博士表示,一汽集团目前为止规划了五个技术平台,即节能环保、安全舒适、可靠耐用、工艺材料和电子。在这五个平台上,针对五个车型分别面临市场竞争的需要,提出“三力”,即整车的竞争力,整车的商品力和技术的创新力,按照三力的要求结合不同的车的竞争市场和竞争对手设立了十个核心技术。在电力技术方面,李俊强调,动力组成的电子技术是一汽非常有特点的一个技术,如果一个汽车没有自己的技术,只是依靠应用和匹配别人的,特别是动力组成的电子控制软件技术如果没有的话,它的发展将会非常受限制。
第二,新能源汽车最重要是解决汽车动力的来源问题。近年来,随着能源紧张和环境问题的加剧,新能源汽车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汽车归结起来最重要的是要解决汽车动力的来源的问题,从解决方法上来说汽车电动化只是其中的一个。在解决能源上有三种技术:一是技术投进去能收回来;二是延展技术,就是投进去收不回来;三是战略技术,就是投进去在未来几年可以收回来。而电动汽车属于是延展技术,目前我们把它看成是一种战略技术。
三、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面临机遇
自主品牌面临三个大的机遇。第一个机遇是,国内市场还有十几年的高速发展时期。一个国家汽车市场发展有两个高速期,第一个高速期是千人五辆车到千人二十辆的时期,这个时期汽车的年均增长可达20%以上;第二个高速期是千人20辆车到50辆车的时期,持续时间为十年左右,销售量年均增长率也为20%以上。中国从2001年2008年处于第一个高速期,年均增长为30%左右;第二个高速期是从2009年开始的,这个时期我们可能要比其他国家经历的时间要长一些,原因是我们国家目前的收入差距比较大。我们在第二个高速期和第一个高速期持续的时间相对都会比较长,所以我们判断估计我们的第二个高速期有15年左右的时间,销售年均增长率应该在15%左右。保守估计,将来我们的汽车总销量应该在三千万辆以上的这样一个水平。
第二个机遇是国际市场的机遇。金融危机之前中国的汽车出口翻番增长,金融危机以后有所下降,所以我们判断,未来我们的出口还会保持着一个比较好的发展趋势。
第三个机遇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机遇。自主品牌企业和跨国公司新能源领域处在同一起跑线,新能源加速发展之后,对我们的自主品牌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拉动作用,特别是我们国家最近出台的政策力度相当大,超过了任何国家。
四、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加强汽车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人才对产业的发展极为重要,拥有自己的高层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将是企业乃至整个国家产业能不能自主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必须重视汽车产业人才的培养,努力实现人才本土化。另外,企业在配置人力资源时必须要有全球化的视野,引进具有丰富国际运作经验的职业经理人,拓展海外业务,发挥海外与国内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提高企业国际经营能力。
(二)适应消费者需求,国内外两个市场并举
加大出口力度,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以汽车整车出口为切入点来提高中国汽车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力,适应国外营销环境,加大国外销售力度,提升中国汽车的国际形象,形成独树一帜的品质和性能的中国车品牌。
总之,虽然中国汽车产业而临着危机,但是也有着前所未有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内,汽车产业将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汽车是技术密集型产品,中国汽车生产技术显然还与世界汽车强国有巨大的差距,因此自主开发和自主品牌的创建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虽然发展自主品牌任重而道远,不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会拥有一个甚至多个世界知名的自主汽车品牌,中国的汽车产业将会更辉煌。
参考文献:
1、宦璐.“在危机中成为强者”中国汽车业欲冲出2008泥淖[N].上海证券报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