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城市化进程的战略选择

2011-12-29 00:00:00朱叮当李丹
中国集体经济 2011年10期


  摘要:文章通过回顾和讨论河南省城市化的历史演变过程和发展现状,总结了河南省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如城市化与工业化不协调、城市化质量低、城市群结构不合理等;探讨了中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战略选择,即以集中力量建设多功能,强辐射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先导,同时发展中小城市,构建合理的城市群发展模式。
  关键词:城市化;工业化;中原城市群
  一、河南城市化的历史演变
  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和聚集以及城市数目和规模不断增加和扩大的现象。农业是河南省的支柱产业,农业人口也占有较高的比率,城市化水平偏低。
  河南省的城市化道路分三个阶段:1978-1991年,根据“严格控制大城市发展,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化发展政策,优先发展小城镇,发挥城市辐射作用,城市化开始起步。1991-1996年,进入较快增长时期。“十四大”后河南省GDP保持着高速增长,城市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市带县体制逐步完善。1996年至今,进入更快速的发展阶段。河南省的制度创新和制度改革,加快了城市化发展。
  二、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
  城市工业化得到发展,但与城市化进程不协调。工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并形成集聚效益,利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但目前,河南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初级阶段,但是城市化则处于刚刚起飞的阶段,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只有0.546,远低于合理范围。
  城市数量大幅增长,但是城市化质量低。城市数量的增长,为农民进入城市生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吸引力。但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普遍较低,城市环境卫生状况差,污染严重。如河南省城市燃气普及率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5%,城市排水管网密集度居于全国第14位,城市污水处理率为25位,每万人拥有公交车居于地25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化发展。
  中原城市群体系的结构欠佳。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共9个省辖(管)市,14个县级市,33个县,340个建制镇。河南省城市数量多,但大城市发展不足,中小城市比例过大,带来的问题有:省会郑州是首位城市,是特大城市,但是首位度只有1.46,不能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多数中小城市与乡村联系紧密,人口密度不高,城市化程度较低。
  制度制约。户籍制度,使人口转变的成本变大,限制人口的流动性;就业制度,农村劳动力没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减弱了农民进城的欲望;土地制度,农村产权不清,土地流转不顺利;社会保障制度,农民无法享受到社会保障不利于人口的流动。
  三、城市化战略选择
  要协调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城市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保持经济增长。由于制约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转移空间不足,所以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可以通过开发和建设科技工业园区,为城市化的深化提供保障。
  保持城市数量的增长,同时大力发展高质量城市。加强城市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彻底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为城市营造一个良好的交通运输体系,通过加强道路建设和发展公交,来保证市民的生活能够更加便捷;要发展城市的科教文卫事业,通过修建图书馆,加强学校教育质量,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增强城市对于农村人口的吸引力。
  优化中原城市群结构,使之成为中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首先要重点发展第一层郑州的技术和产业创新能力。可以加强生态建设,合理开发利用黄河资源;加强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加强能源建设,在沁北一带建立火电基地,建立郑州的石油储备中心;发展郑州的科教文卫事业,提高研发水平和技术创新。其次要加强第二层周边中等城市的建设。豫北地区的工农业基础较强,有丰富的煤炭、油气资源,所在的安阳、濮阳和鹤壁可以发展钢铁和石油化工。豫西地区的三门峡市矿产和林业发达,可以成为重要的加工基地。豫西南地区的南阳市可以突出重点,尽快形成中药生产、纺织加工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带。第三层的建设应该是完善小城镇功能,增强外围带的吸引力,使人口向小城市聚集。
  制度创新和制度支持。首先,河南省要促进城乡人口的合理流动,必须改革城乡户籍管理制度,实行统一的按实际居住地登记的户籍制度。其次,要放宽进城务工人员落户条件,并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享有和城市儿童同等的教育。此外,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实行公平竞争的就业政策。同时要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最重要的是建立新的社会保障模式,将其纳入社会保障范围之内。
  四、总结
  河南省有着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中原城市群的形成更为城市化进程带来新的发展。但偏低的城市化水平、城镇基础设施水平和城市管理水平也成为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瓶颈。河南的城市化发展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集中力量建设特大城市郑州的同时,协调发展整个区域的城市体系结构,构建合理的城市群,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促进整个河南省的经济崛起。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