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市场资源的合理调配,为生产、商务活动以及政府管理提供优质的服务。本文通过分析2003-2010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相关指标、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值的相关指标、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偏离度以及比较劳动生产率四个指标,运用整体与局部分析、静态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全面阐释2003-2010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内部结构变动情况,旨在推进北京市的两型社会建设,缓解就业压力,提升北京市国际贸易分工的地位,并为北京市产业结构优化提供政策建议。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中的传统服务业比重仍然较高,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发展速度落后于第三产业且吸纳劳动力的增长幅度远落后于第三产业的增长幅度。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产值最低并呈负增长,发展最慢;金融业产值最高,对劳动力的需求量最少,生产效率最高;2003-2010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劳动生产率有所降低。
关键词: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就业
中图分类号:F719
一、引言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生产发展的历史,在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党十七大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资源环境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生态文明因其能更好的协调人、自然和社会的关系而得到推崇。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力发展低污染、低能耗的第三产业成为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尤其应重视发展生产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