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一

2011-12-29 00:00:00孟文砚
体育教学 2011年8期


  7月16日-21日,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在内蒙古包头市举行。江苏省获得科学论文报告会团体总分第一。江苏省教研员孟文砚回顾和总结了江苏省组织参加全国第十一届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举荐、申报以及组队参加中运会科报会的工作过程。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瞩目的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六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七月十七日落下了帷幕。江苏参会代表无不欢欣鼓舞、兴高采烈,通过江苏学校体育网,这份喜悦又传递给了江苏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我们高兴并为之鼓舞,不仅仅是因为我们获得了总分第一的好成绩,而且我们还创造了许多让人振奋的“第一”:
  首先,自第八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首次举办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以来,我省获奖总分始终名列前茅,取得三届总分第一、一届总分第二的好成绩。这表明江苏的中小学体育教科研正稳步、持续地向前发展,已形成良好的滚动发展的态势。
  其次,本届中运会科报会我省推荐的100篇参赛论文获奖76篇,获奖率高达76%,为全国第一,且其中中小学一线体育教师的比例占65.8%,这说明江苏体育论文的总体水平普遍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已成为学校体育教科研的主力。
  再其次,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基础教育的胡金波副厅长和江苏参会代表一道穿着统一的队服列队进入会场,同时亲自作论文报告并答辩,让大家眼前一亮。这是中运会科报会举办以来省厅级领导以普通论文作者身份参加大会报告和答辩的第一人。有意思的是江苏省教育厅体卫艺教处杜伟处长在另一报告厅内也走上了报告和答辩的讲台,这不是巧合,这表明江苏省教育厅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两个率先”的要求大力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心,也标志着江苏省上下一心,以教科研为推手促进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路,正由共同认识逐步成为共同实践。
  回顾和总结江苏省组织参加全国第十一届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举荐、申报以及组队参加中运会科报会的工作,我们认为做好以下三件工作十分重要。
  
  一、热心服务,为江苏教科研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
  
  1.江苏省教育厅及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积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为教师创设了一个投身教育改革和积极参与教科研的良好环境。特别是近几年来教育厅的四配套工程、优质教育资源送下乡工程等,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丰富了广大基层学校的体育教学资源,由教育厅起草、省人大审议通过的地方法规《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则给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以极大的鼓舞。
  2.省中小学教研室热心为基层学校和一线体育教师服务,开展了一系列重实效、重创新的省级教研活动,为广大一线体育教师搭建了学习研修的平台、展示交流的平台、争先创优的平台、对外交流的平台。在教学指导和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倡导“广大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主人”这一核心理念,处处为教师的专业发展着想,既严格要求又热心服务,十多年来逐步形成了一种亲和力,这种亲和力内化为凝聚力,凝聚力又产生战斗力。
  
  二、悉心指导,培养一支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实践经验的体育教科研队伍
  
  我们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多种渠道对广大体育教师特别是热心于体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的体育教师进行指导。
  1.请全国著名的学校体育专家为中小学体育教师作学术报告或专题辅导,或组织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国内外著名高校组织的培训和论坛,使一线体育教师能与时俱进地了解、学习和运用体育教育新理念。
  2.年年举办体育论文评选,组织省内学校体育专家进行评审,并组织大会报告和答辩,倡导大家开展教育科研,踊跃撰写论文,我省一线体育教师在《中国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上发表的文章占较高的比例。
  3.在组织本届中运会科报会优秀论文征集和举荐的过程中,省教研室邀请、省厅体卫艺教处遴选组成由江苏知名教授、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不仅参加评审和举荐,还对论文作者进行培训和对口辅导,通过结交“帮学对子”、面对面辅导、网上互动交流、模拟答辩等形式,帮助论文作者提高论文质量,使江苏申报的100篇论文从题目到内容,从结构到形式,从文字到图表都提升了一个档次。
  4.十多年来通过多种多样的省级教研活动形成了高校体科院教师和中小学一线体育教师对口联系、交流互动、指导引领的传统。
  
  三、精心组织,让最优秀的论文得到举荐
  
  1.调研谋划,落实责任
  组织省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的专家通过调研,分析研究本届中运会科报会的主题、要求和征文指南,分析研究近两年我省获奖论文的类别和质量,分析前三届中运会科报会江苏组织评选举荐的经验和教训。并于2010年5月在扬州大学组织部分专家对本届中运会科报会进行了分析研讨,在此基础上设计“江苏省参加全国第十一届中运会科报会工作进程表” (见图1)。 并进行责任分工,给各大市和各有关高校下达任务。
  
  2.明确指导思想
  宣传本届中运会科报会的指导思想、征文对象、征文内容和原则,通过各种省级体育会议、省级教研活动以及江苏学校体育网广泛宣传发动,共征集各市、各高校推荐的体育论文550篇,使我们的评选、举荐有了一个广泛的群众基础。
  3.评审举荐,好中选优
  我们对申报论文进行登记、编号、录入、造册后,请省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先行浏览、摸清情况后进行分组。2010年12月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初评,并好中选优进行举荐,推选出优秀体育论文127篇作为候选论文。
  4.培训指导,推出精品
  省教研室经过精心的前期准备于2011年2月在扬州举办江苏省参加全国第十一届中运会科报会候选论文培训班,省论文评审委员会专家除了开讲座进行培训外还一对十地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从题目到内容,从结构到形式,从文字到图表进行全面指导,并帮助论文作者确定论文类别。培训会后论文作者又一次全面对论文进行了修改并再次反馈到省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之后,我们又对候选论文进行分类复评,推出精品体育论文100篇上报中运会科报会学术委员会。
  5.精心准备,组队参会
  根据中运组【2011】12号文要求组织大会报告论文作者进行模拟报告和答辩,同时组织编印全国第十一届中运会科报会江苏优秀论文集、制作墙报交流展板、制办江苏参会代表服装。全体参会代表到达包头的第一天晚上,江苏代表队在领队的带领下召开了预备会,会上省教育厅胡副厅长作了重要讲话。江苏参会代表满怀信心、热情洋溢地投入到本届中运会科报会中。
  纵观这次全国第十一届中运会科报会暨第六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分析我们的优势与不足,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发动广泛、组织精良是这次江苏代表队在中运会科报会上取得良好成绩的基础;上下一心,发扬团队合作精神,组织高校专家对参赛论文作者进行培训和对口辅导是这次江苏代表队在中运会科报会上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全程服务是这次江苏代表队在中运会科报会上取得良好成绩的保证。
  我们尽管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离理想的境界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有的兄弟省、市体育教科研发展的势头很猛,前进的步伐很大,我们要好好向他们学习,努力做到:
  第一,认真学习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育人为核心价值,瞄准战略目标,以率先实现江苏教育现代化为己任,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占领学校体育教科研的制高点。
  第二,认真贯彻实施《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积极投身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创新性和应用、推广的可操作性,大力倡导以校为本的学校体育教科研,大力倡导行动研究,找准学校体育教科研的切入点。
  第三,弘扬团结向上的团队精神,省、市、县上下一心,行政、教研优势互补,高校、中小学团结协作,努力建设一支凝聚力强、研究水平高、发展潜力大的学校体育教科研队伍,抓好体育教科研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