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许多情况下,人才之“短”正是其“长”在不适当条件下的延伸。在人才使用上,能否化“短”为“长”,做到知“短”善用,正是用人者的高明之处。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谈论更多的是“用人如何扬长避短”,似乎只有长处可用,短处只能避之。其实,人的长处与短处是相对的,世上没有静止不变的长,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短,在不同的情形和条件下,长与短可以互相转化,只要我们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善于科学引导,合理使用,短处同样有其“闪光点”。
一位哲人说过:“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列宁也告诫我们:“人们的缺点多半是同人们的优点互相联系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一切事物的两极都是相通的。因此,一个卓越的领导者应学会接受下属的短处,做到避短善用,用长补短,使每个人的才能都发挥到极致。
如果领导者能够巧妙用好人才的“短”处,将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多收获。比如,让吹毛求疵的人去检查产品质量,脾气倔强的人去做安全员,让争强好胜的人去“冲锋陷阵”,让好出头露面的人去搞公关……就有利于这些人扬长避短,化短为长,使缺点变成为优点。用人如同木工用料一样,建屋造桥当以高级杉木,制门造窗当以中等杉木,而制犁当以弯曲短壮之野树,既省力又省料。
在人才使用上,巧妙地化“短”为“长”的范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日本的川口寅三在《发明学》一书中提出了“善用缺点”的主张,并强调说:“甚至可以认为,人类能取得多大的成就与能否巧用人的缺点有关”。
现代企业中,善于用人之“短”的管理者也大有人在。松下电器公司副总经理中尾哲二郎就是松下幸之助善于用“短”的例证:中尾原来在松下公司下属的一个承包厂任职。一次,承包厂的老板对前去视察的松下幸之助说:“这个家伙,好发牢骚,我们这儿的工作,他一样也看不上眼,而且总讲些怪话。”松下觉得像中尾这样的人,只要给他换个合适的环境,采取适当的方式,爱发牢骚爱挑剔的毛病有可能变成敢于坚持原则、勇于创新的优点,于是他当场就向这位老板表示,愿让中尾进入松下公司。中尾来到松下公司后,在松下幸之助的任用下,化短处为长处,成为松下公司的栋梁之才。
美国柯达公司在制造照相感光材料时,需要有人在暗室工作。但视力正常的人一进入暗室,犹如司机驾驶着失控的车辆一样,不知所措。针对这种情况有人建议:盲人习惯于在黑暗中生活,如果让盲人来干这份工作,一定能提高工作效率。于是,柯达公司经理下令:将暗室的工作人员全部换成盲人。结果在暗室工作的盲人远远胜过常人。柯达公司巧用盲人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还给公司带来了高额利润。
容人之短是一种美德,用人之短更是领导者的高超境界。随着科学技术的超速发展,合理地用好人才显得越来越重要。当今领导者在人才使用上,要针对人才成长规律,对人才的长处、短处、优点、缺点进行认真分析,掌握“长”与“短”之间的变化规律,不要用片面的、静止的观点看待一个人的短处与长处,积极地创造条件使人的短处转化为长处,就一定会在工作上取得到更好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