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轲,审计署境外审计司司长。管理学硕士、高级审计师、注册房地产价格评估师、资深特许公认会计师、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特聘培训专家。历任审计署投资审计司副处长,审计干部培训中心处长、副主任,审计署办公厅副主任,审计长办公室主任、联合国审计委员办公室主任。2005年参加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组织的美国“艾森豪威尔基金会”项目赴美研修。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委员、全国审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第十一届全国青联常委以及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
大家好!我来自审计署境外审计司,多年来一直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保持着密切合作,特别是2005年我参加了由交流协会组织的美国“艾森豪威尔基金会”项目。作为交流协会项目的一名受益者,我下面结合自身经历,谈两点体会。
第一点体会是: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要继续坚持“官民并举”的方针,在政府外交主导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文交流和民间外交对政府外交的补充与配合作用。
20G5年,我有幸入选“艾森豪威尔基金会”项目赴美交流学习,对这个项目有比较深切的体会。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时任艾森豪威尔基金会理事会主席的美国前总统老布什正式向江泽民主席提出,希望与中方合作开展人员交流项目。经外交部、教育部等部门慎重研究并报中央同意,项目决定由交流协会以民间形式出面与美方合作开展。该项目突出“战略性、长远性”,贯彻“少而精”、“针对性强”的原则,遴选世界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精英”人才赴美交流,安排学者会见美国国家领导人、前政要、议员和学界、商界等社会各界乃至民间团体领导。截至目前,在世界上参与该项目的近2 000位交流学者中,有4位政府首脑,127位内阁成员和部长级以上官员。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交流协会根据中央的指示,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严格推荐选拔政治过硬、业务精良、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参加,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深入了解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善于和国际人士打交道的国际型人才。
这个项目对我后来的工作有许多帮助。回国后,组织上安排我负责开展境外审计工作,维护国家在境外的国有资产安全。近年来,由于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公信力的提升,中国审计长当选联合国审计委员会主席,代表联合国190多个会员国监督审计联合国。我们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一大批曾留学或受过国际专业资格教育的国际型审计人才。我与这些审计人员一起,用国际通行的语言、规则和方式,指出了联合国在许多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推动联合国更加公开透明、廉洁高效。中国审计人员的文明、专业、谦逊和友善,赢得国际同行的高度赞扬,在专业领域探索了中外人文交流的新路子。
第二点体会是:交流协会是我国整体外交格局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特定身份和地位在中国教育界是独有的,在推进国家外交、教育对外开放事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因工作原因经常出国,这使我有机会在世界多地见证民间外交对政府外交的完美补充,见证人文交流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所奠定的扎实基础。很多在境外的中国企业家都期盼在海外厂矿周边的城市,能够多一些教育交流,能够多一些汉语教师志愿者,一方面让当地百姓感受到中国的文化、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友谊;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当地留住掌握汉语的人才,使之真正地扎根。有鉴于此,我国应逐步建立海外的基本国民教育体系。我建议,海外中国学校建设应提上日程。
与此同时,通过参加“艾森豪威尔基金会”项目,我深切地感受到,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经先行一步,通过高层次学者交流项目,服务其长远的国家利益。我国在派遣留学人员、吸引和接收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方面已经制定了长期规划并实施了系列项目,但尚无类似美国“艾森豪威尔基金会”项目这种着眼国家长远利益、面向高层次人才的国际交流品牌项目。我感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们应该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抓紧研究、设计和建设一批国际知名的、旗帜性、标志性的教育领域公共外交品牌项目。我建议参考美国“艾森豪威尔基金会”项目,设立“以我为主”的中外高层次人才国家交流品牌项目。一方面,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人才,如立足于国家培养多边教育人才的总体战略需求,以多边国际组织为主要工作对象,为培养对象提供进行研修、实习和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为国家培养出一批能够胜任国际组织各层次职位需求的国际职员人选,为国家多边工作储备后备人才j另一方面,从战略上储备一批对华友好,可能发展成为未来各国政界、军界、商界、学术界、企业界等领域领袖的人脉资源。这是一项“人心工程”、“未来工程”,意义深远。
最后,我衷心希望交流协会为国家的整体外交战略和教育对外开放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章为审计署境外审计司司长章柯2011年9月28日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编辑: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