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关注劳动力成本高企状况

2011-12-29 00:00:00本刊评论员
中国经贸导刊 2011年3期


  最近,本刊记者到湖北中部某县的一个工业园区采访,企业家们普遍反映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有家化纤生产企业,生产线上职工工资平均达到2000元,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不限于工资,还有隐形成本。如职工的食宿条件要改善,四人一间,安装空调,为了稳定职工队伍,在教育、培训以及企业文化建设、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投资也大幅增加。有的企业消化不了上升的成本,就找其他“办法”。
  去年以来,以东部地区企业加薪和中西部地区政府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为标志,劳动力成本上升幅度较大,据30个省份统计,月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长幅度为22.8%。分析原因,主要是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有专家分析,由于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已经显著减慢,目前城市所需劳动力数量主要依靠农村转移劳动力满足,预计最迟到2015年,农村向外转移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将不足以补偿城市的需要量。据有关部门开展的企业用工情况调查发现,由于劳动力供需区域失衡,2010年以来,农村外出劳动力在东部地区的就业比重快速下降,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熟练工人普遍难招,直接导致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率先上升。随着城镇化进程,农民工更愿意就近找工作,现在,中西部招工也紧张,工资也水涨船高。劳动力成本上升已不是一个短期的、局部的现象,而是一个长期的、必然的趋势,廉价劳动力年代已一去难返了。
  毫无疑问,劳动力成本上升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内在动力。首先,必要的增长是对以前低工资水平的一种矫正,2002年至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递增幅度为10.13%,但扣除物价因素后职工工资的年均增长为8.18%。其次,提高工资性收入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扩大消费,拉动内需,降低经济增长对低端出口和外国投资的过分依赖。第三,加薪还会“倒逼”企业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扩大产品附加值。然而,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一把“双刃剑”。加薪将直接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特别是那些以低端制造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是进行来料加工或定制,它们本来就缺乏技术优势,依赖相对的劳动力优势,利润率很低,眼下,在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紧逼下,举步惟艰,毫无竞争力可言。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接近八成企业经营者认为劳动力成本提升是未来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要求我们必须走出廉价劳动力时代;但劳动力成本过快增长又会削弱产业竞争力,并可能因此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岗位减少。这就是国家和企业所面临的“两难”选择。
  就业事关民生,当前中国城镇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与劳动力增长总量相比,年缺口仍然高达1000万个之上,农村尚有1亿多富余劳动力有待转移。因此,尽管中国最终要走出廉价劳动力时代,但在目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各级政府依然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要继续支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把鼓励创业作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继续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减轻企业负担,帮助渡过难关。同时,从长期发展角度,政府部门应因势利导,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并使其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适应。对广大企业而言,应当认识到依靠低廉劳动力成本参与市场竞争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经营的思路一定要转到依靠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上来,要努力树立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应对不断增长的生产成本。同时,企业应坚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