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服务消费需求的制约因素分析

2011-12-29 00:00:00郭怀英
中国经贸导刊 2011年6期


  居民服务性消费是指居民全部消费支出中用于支付社会提供的各种文化和生活方面的非实物性的服务费用。包括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其他商品和服务八大类消费中用于服务方面的支出。在通过的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高居民消费率已成为“十二五”时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扩大消费需求已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扩大服务消费是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我国服务消费发展的总体状况
  (一)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支出比重缓慢提高
  从长期看,我国服务消费需求总体呈上升趋势。1990—2008年18年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从96.2元增加到2919元,相应的人均服务消费比重也从7.5%提高到2008年的26.0%,特别是1990—2005年,服务消费比重得到了稳步快速提高,服务消费比重前升后降,波动明显(见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从短期看,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3—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平均增长10.3%,比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年均增速低0.5个百分点,比商品性消费支出的年均增速低0.6个百分点,我国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不升反降,年均增长速度明显偏低。
  (二)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交通通信和教育文化娱乐成支出主力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用于满足温饱的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都呈下降趋势。1992—2009年18年间,食品消费支出下降16.4个百分点,衣着下降3.6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下降1.4个百分点,杂项商品和服务下降0.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人们用于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娱乐等服务含量高的消费支出比重不断上升。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用于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和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比重分别为7.0%、13.7%和12.0%,分别比1992年上升了4.5、11.1和3.2个百分点,居住上升4个百分点,消费结构整体上已经由温饱型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
  从内部构成看,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是主要的消费项目。1992—2009年18年间,交通通信上升最快,比重提高最快,其次是医疗保健、居住和教育文化娱乐。从2005—2009年近5年看,交通通信上升了1.2个百分点,教育文化娱乐上升了1.8个百分点。无论从长期看还是从短期看,交通通信和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比重都稳步提高。主要是因为通信工具升级换代加快而又价格走低,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大,带动了通讯服务消费的强劲增长。交通条件的改善,出行方式升级带动交通工具服务消费快速增长。消费观念与习惯的改变,以及文化娱乐设施的完善和居民对自我素质提高和子女教育培养的重视,带动了文化娱乐教育服务支出的较快增长。
  二、制约服务消费增长的因素分析
  现阶段我国居民服务消费发展迟缓,对经济增长拉动有限,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需求方面的原因
  1、收入不足和经济条件制约消费增长
  收入是消费的函数,收入水平是制约居民服务消费增长的最主要因素。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其服务消费占个人消费支出的比重越高。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大,绝大多数中低收入群体还不是积极的服务消费者。注重现代生活品质、真正具有服务消费意识和能力的中等和中等以上收入群体还处在成长初期,而且极不稳定,大规模服务消费的时代还未到来。
  2、居民对预期收入、支出信心不足造成享受型服务消费增速减缓
  与生活必需品消费相比,居民服务消费多是精神层面上的消费需求,受居民消费信心影响更大。当对未来收入增长存在不确定性时,比如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未来需要支付巨额支出,自己收入难以继续增长等,就会引起消费信心不足,于是往往最先抑制的就是个人服务消费。
  3、部分服务性消费价格过高,使中、低收入家庭望而却步
  与基本的实物消费相比,服务消费具有较高的收入弹性,同时也具有比较高的价格弹性,服务收费过高势必会影响居民服务消费的普遍程度和消费频率,使中低收入家庭对服务消费望而却步。虽然2007—2010年,服务项目价格涨幅都在2.0%以下,明显低于居民消费品价格涨幅,服务价格对总体服务消费增长的负面影响不会太大,但不排除部分服务产品存在收费过高的情形。
  4、城市化发展滞后,巨大的服务消费空间有待释放
  城镇化是提高居民消费的载体。城镇化过程中1.6亿的流动人口进入城市,生活方式的改变形成的对居民服务尤其是公共服务的需求是空前的。但由于户籍制度改革落后等原因,城镇化推进不快或者在快速推进过程中农民工“市民化”转化不够,影响了服务消费需求扩大和消费结构升级。
  (二)供给方面的原因
  服务性消费与服务业的关系究其实质是供需关系。当前我国消费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制约了服务消费的增长。一是服务不规范、服务质量不高抑制消费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是保证居民放心消费与满意消费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消费性服务业一定程度上存在服务范围较窄,高层次服务产品供给不足,散、弱状态,发展不规范,职业经理人队伍和专业培训滞后,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差,服务质量不能保证的现象,抑制了消费增长。二是服务消费不便利影响消费。在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情况下,收入层次逐步提高,也有消费的意愿,但是,因场所不足,消费不便,也会抑制一部分居民的服务消费。三是新兴服务业发展不足,服务创新不足,不能满足居民需求。高收入群体是居民服务性消费、特别是享受型服务消费的主体。服务创新不足,适销对路的精神文化服务产品不足,难以满足需求,限制了高收入居民服务性消费的增长。比如与人口老龄化跑步前进、养老服务需求不断扩张的形势相比,针对中高收入阶层的理财、管家、育婴等服务供给十分有限,制约了中高收入阶层服务消费的扩张。四是服务业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制约了服务消费的发展。